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51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23篇
系统科学   94篇
丛书文集   378篇
教育与普及   451篇
理论与方法论   619篇
现状及发展   24篇
综合类   10006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234篇
  2014年   625篇
  2013年   496篇
  2012年   661篇
  2011年   737篇
  2010年   750篇
  2009年   869篇
  2008年   976篇
  2007年   865篇
  2006年   664篇
  2005年   572篇
  2004年   503篇
  2003年   535篇
  2002年   413篇
  2001年   434篇
  2000年   280篇
  1999年   178篇
  1998年   158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43年   1篇
  192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与西洋美声比相对滞后,在民族声乐人才培养方面更多的是学生与跟踪,还不能超越领先。为此,我们民族声乐教育工作者在对传统教育进行反思的同时,正积极的探索实践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方法和途径,研究新课题,走出新路子,创出新成果。  相似文献   
32.
论中学体育教学中教书育人的任务及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体育教学中教书育人的任务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等六个方面。在实施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体育自身的规律和教书育人的特性,结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  相似文献   
33.
本文对人文精神的内涵,历史渊源进行了探究,阐明了人文精神在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强化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4.
本文通过比较法上的考察并根据我国司法实践的经验,得出如下结论:为更好地保护公民的精神利益,法律应允许对某些违约行为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并对应予赔偿的合同类型和数额做出合适的规定。  相似文献   
35.
创新是一种行为,通过创新,企业有可能提高经营效率或扩展经营空间,创新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即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隐藏着的精神现象及本质,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可称之为“经营创新文化”。  相似文献   
36.
论述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提出民族精神是审美理想的源泉、真善美统一的标准是审美理想的核心、大众是审美理想的载体等三个观点.  相似文献   
37.
21世纪德育是素质型加道德教育,重在培养人的自律精神,强调理性主义和民主主义,扩大了传统教育的内涵并注重道德内涵的层次性。教师要在教学内容、教学行动和教师的人格力量中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38.
本文从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出发,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归宿,结合党的历史经验、基本理论、国际背景、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实践等现实,从六个方面分析了培育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39.
我国现有的财力难以满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巨额物力资本的需求。数以亿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若有与之相匹配的驱动机制,便能有效地替代这种资本需求。精神资本是建设新农村的强力引擎。市场功利主义淡忘了精神资本。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却有着善于运用精神资本进行革命和建设并取得胜利的传统优势。  相似文献   
40.
封建蒙昧性是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突出特点,而劫运观是赋予义和团运动浓厚的封建蒙昧性色调的最主要的宗教信念。这一宗教信念以其富有乡土文化气息的独特义理,成为十九世纪末北方乡土民众进行民族自卫斗争的核心思想武器。透视这一思想武器的历史内涵,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十九世纪末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乡土百姓投身于民族救亡斗争的精神诉求,以及他们实践其精神诉求的悲剧性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