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过程"一节信息量大,内容难理解,笔者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学习层次,通过多媒体演示、构建物理模型等手段设计本节课,以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基本过程,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创新、动脑又动手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罗氏沼虾精子发生的全过程.观察表明:精原细胞较大,近卵圆形,核大而圆,染色质分散.初级精母细胞比精原细胞略小,染色质凝聚成块状,散布于核质中.次级精母细胞呈多边形,染色质致密,核膜双层,细胞质和核质问通过核孔进行物质交换.精细胞近圆形或多边形,染色质较密集地均匀分布,胞质较丰富,有线粒体、游离核糖体和内质网分布.精子分化早期,染色质向胞核的一侧移动,随着分化的进行,精细胞核逐渐拉长,变得弯曲.分化晚期,细胞质中出现许多膜片层结构,分泌一些碎细丝状物质,沿核的边缘向核凸起的一端推进,不断聚集、突起,最终形成具横纹精子的棘突.成熟的精子呈漏斗状,包括一个杯形的核和由其发出的一个横纹状棘突. 相似文献
3.
太平洋牡蛎精子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透射电镜下研究了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 Thunberg)的精子形成过程,精子细胞中含有前顶体颗粒,线粒体,高尔基体,中心粒等多种细胞结构,线粒体,前顶体颗粒的数量较多,在精子形成过程中,前顶体颗粒逐渐汇集,愈合成顶体泡,顶体泡覆盖在细胞核的一端逐渐发育为顶体,线粒体则向顶体相反的方向移动,最后移到核后端形成4个较大的线粒体球;中心粒移到核后端由远端中心粒径形成轴丝,细胞核发生致密,形态发生变化,最后形成杯状的精子核,多余的细胞质被抛弃。 相似文献
4.
5.
6.
用透射电镜研究了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妇精子发生和精子形成过程。结果表明,赤点石斑鱼精子发生经历了初级精原细胞、次级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阶段。精子细胞再经过精子形成过程成为精子。在初级精原细胞、次级精原细胞阶段,细胞核释放出拟染色体。拟染色体分布于精原细胞和前期Ⅰ的初级精母细胞的细胞质中。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早期同源染色体配对明显可见,并形成联会复合体。精子细胞之间存在细胞联系(桥粒)。赤点石斑鱼成熟精子的特点是细胞核圆形,核内染色质致密,没有核泡(核空隙)。精子尾部细长,横切面为典型的“9+2”轴丝结构。 相似文献
7.
以地高辛标记的Quox-1基因cDNA的c3片段为探针,与豚鼠基因组DNA作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在豚鼠基因组中存在Quox-1基因同源序列,以抗QUOX-1蛋白的特异性抗体对成年豚鼠睾丸,附睾和幼年豚鼠睾丸的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发现在豚鼠精子发生中精子细胞分化为精子阶段有类QUOX-1蛋白提示Quox-1基因同源序列可能对豚鼠精子发生中的精子形成过程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解剖观察、石蜡组织切片及苏木精-曙红染色方法,利用显微镜照相获取图像,研究了斜纹夜蛾幼虫到成虫精巢的发育及精子的发生.研究结果表明:2个精巢在预蛹期开始融合,并在蛹期融合成1个;在成虫期,随着精子的排出,精巢体积逐渐减小;斜纹夜蛾雄性生殖细胞发育为有核精子和无核精子,2种精子的发生都经过精原细胞囊期、精母细胞囊期和精细胞囊期;精子的形成主要区别在于有核精子的细胞核有一个变形过程,而无核精子形成过程中不经过细胞核变形,且后期将细胞核丢弃.综上所述,有核精子的主要发育时期为6龄到蛹期,而无核精子的主要发育在蛹期.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和控制精子形成以及利用生殖机理防治斜纹夜蛾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詹光杰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3(1)
对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japonic)精子的发生动态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和描述.精母细胞形态和细胞核形态变化特征性指标显示:日本弓背蚁精子发生过程总体可分为5个阶段:精原细胞时期、初级精母细胞时期、次级精母细胞时期、精子细胞时期和精子形成时期,最终成熟的精子通过交配活动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