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8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52篇
系统科学   13篇
丛书文集   49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16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磁流变液阻尼器-转子系统的振动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小型转子实验台上研究了磁流变液阻尼器 -转子系统的振动特性。实验发现 ,当机座支承刚度明显不同时 ,用相对位移测量得到的转子系统的振动幅频曲线也具有明显差异。磁流变液阻尼器的刚度和转子系统的临界转速都随施加磁场强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942.
工程结构粘滞流体阻尼器的减振机制与控振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对粘滞流体阻尼器的构造及阻尼孔的阻尼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建立了粘滞流体阻尼器的阻尼力与速度的关系式 ,并对某一设置粘滞流体阻尼器的 5层框架进行了控振分析 ,证实了粘滞流体阻尼器具有良好的减振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43.
为研究风荷载作用下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SSI)对输电塔-线体系的动力响应与减振控制的影响。根据实际工程,建立输电塔-线体系模型和桩-土-输电塔-线体系模型,然后分别对软土条件下考虑SSI效应的输电塔-线体系和刚性地基的输电塔-线体系进行风振响应分析。将多个粘滞阻尼器安装在考虑SSI效应的输电塔上,对输电塔风致振动进行控制。研究结果表明:考虑SSI效应后,输电塔的位移响应明显增大,其中塔身代表节点的位移最大值、均方根值分别增大64.73%、79.09%,塔身和塔腿的轴力响应减小。阻尼系数相同时,速度指数为0.3的阻尼器对输电塔风振控制效果最好。速度指数相同时,阻尼系数越大塔顶位移响应和塔身单元的轴力响应越小。速度指数为0.3,阻尼系数低于30 000 kN·(s/m)0.3时,不同阻尼系数的阻尼器对塔顶节点的位移控制效果差距明显,阻尼系数小于15 000 kN·(s/m)0.3时,不同阻尼系数的阻尼器对塔身单元的轴力控制效果差距明显。  相似文献   
944.
应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阻尼器对框架结构的抗震减振效果,采用试验模态分析的方法测试楼房框架结构相似模型的固有特性。分析模型在不同楼层施加弹簧阻尼器与未施加弹簧阻尼器的固有特性的变化情况;并利用水平振动台对楼房框架结构在施加弹簧阻尼器前后不同工况进行地震响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加弹簧阻尼器后楼房框架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变化很小;但会增加其模态阻尼比,从而降低了结构对地震激励的响应,达到结构抗震减振的目的,在较低层施加弹簧阻尼器比在较高层施加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945.
基于系统参数均匀分布的新型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系统参数均匀分布的8种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TMD)模型,试图寻求不产生近零最优平均阻尼比的MTMD模型.基于结构最大动力放大系数最小值的最小化,研究了8种MTMD模型的最优参数和控制效果.最优参数包括最优频率间隔、最优平均阻尼比和最优调谐频率比.数值研究表明,UM—MTMD1~UM—MTMD3、US—MTMD1、US—MTMD2和UD—MTMD2不存在近零最优平均阻尼比,而且最优UM—MTMD3具有更好的有效性和鲁棒性.比较显示,最优UM-MTMD3和最优MTMD-1的有效性和鲁棒性基本一致.考虑这些优越性能,采用MTMD控制结构的动力响应时,宜选择最优UM—MTMD3和没有近零最优平均阻尼比的MTMD-1.  相似文献   
946.
带有磁流变阻尼器的结构振动实时控制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带有SG-MRD40磁流变阻尼器的3层钢框架模型结构进行了结构减震控制模拟试验,基于Matlab/Simulink及WinCon编制实时控制软件,将依据LQG控制算法的最优控制,通过Q8系列HIL控制卡输出通道驱动继电器开关,将所需电压施加到阻尼器上,在振动台上进行了0~40Hz正弦扫频及前3阶自振频率的正弦波下LQG半主动控制系统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Matlab/Simulink调用WinCon实时控制软件进行半主动控制是有效的,半主动控制系统能够使模型结构的地震响应得到显著的降低,其中顶层位移响应和绝对加速度响应的峰值减小了近40%左右,而所需电源功率只有10W左右.  相似文献   
947.
剪切阀式磁流变(MR)阻尼E器传统设计方法将阻尼器的结构设计与磁路设计相互独立,导致阻尼器的设计过程繁琐,且不考虑磁路优化,易引发活塞磁芯饱和现象.针对上述问题,建立了一种简化设计方法提出了阻尼器磁路设计中磁路优化的2条原则,与阻尼器结构设计的基本参数方程相结合,确定阻尼器结构的基本参数,即将磁路设计与结构设计合为一体,从而简化了阻尼器的设计过程.并对设计的剪切阀式MR阻尼器进行了数值模拟,预估了阻尼器的最大出力和阻尼力可调范围.结果表明,该阻尼器结构合理,既能保证阻尼通道处磁流变液达到饱和,又能有效防止磁芯饱和现象的发生,且最大出力与阻尼力可调范围满足设计要求.此简化设计方法简便、有效、可靠,可作为剪切阀式MR阻尼器工程设计的一种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948.
MR-J型磁流变阻尼器性能测试与阻尼力预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流变阻尼器阻尼力预估模型易受磁流变液磁感应强度一剪切屈服强度(B-τ)曲曲线精度及磁芯饱和效应的影响.导致阻尼器的预估阻尼力与实际阻尼力有较大偏差.针对上述问题,设计并制作了2个磁芯可更换的MR—J型磁流变阻尼器,通过对阻尼器的磁场分布和动力性能的测试,研究了磁芯面积、活塞节段数及磁场分布对阻尼器力学性能的影响:结合实测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提出了B-τ曲线的实用识别方法,建立了考虑磁芯饱和效应的阻尼力预估模型研究表明:磁流变阻尼器的磁场分布和阻尼力随磁动势上升存在明显的磁芯饱和效应,且阻尼器的饱和磁动势随磁芯面积增大而增大;所提出的磁流变液B-τ曲线实用识别方法能正确描述阻尼器实际工作状态下磁流变液的性能参数:所提出的阻尼力预估模型能较为精确地预估磁流变阻尼器的实际阻尼力.  相似文献   
949.
粘弹性方程Hermite型有限元新的超收敛分析和外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积分恒等式技巧和插值后处理技术,得到了粘弹性方程Hermite型有限元的超逼近和超收敛性质.同时利用Bramble-Hilbert引理,构造了一个新的合适的外推格式,得到了与以往文献相同阶的外推结果.  相似文献   
950.
金属橡胶挤压油膜阻尼器刚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金属橡胶材料的弹性特性和良好的渗流性能,设计了一种端部和径向都安装金属橡胶环的新型挤压油膜阻尼器,以达到降低发动机转子高速旋转产生的振动,克服转子支撑中传统挤压油膜阻尼器油膜刚度高度非线性带来的不利影响的目的,通过对比分析传统挤压油膜阻尼器和新型金属橡胶挤压油膜阻尼器等效支撑刚度和等效阻尼特性,表明新型金属橡胶挤压油膜阻尼器具有更好的刚度特性,增强了转子系统承载不平衡量的能力,具有良好的阻尼减振效果.图5,参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