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40篇 |
免费 | 45篇 |
国内免费 | 143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84篇 |
丛书文集 | 77篇 |
教育与普及 | 32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5篇 |
现状及发展 | 10篇 |
综合类 | 16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36篇 |
2022年 | 49篇 |
2021年 | 65篇 |
2020年 | 34篇 |
2019年 | 33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35篇 |
2016年 | 26篇 |
2015年 | 46篇 |
2014年 | 83篇 |
2013年 | 58篇 |
2012年 | 68篇 |
2011年 | 73篇 |
2010年 | 115篇 |
2009年 | 124篇 |
2008年 | 161篇 |
2007年 | 141篇 |
2006年 | 107篇 |
2005年 | 60篇 |
2004年 | 87篇 |
2003年 | 73篇 |
2002年 | 61篇 |
2001年 | 41篇 |
2000年 | 40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27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21.
目的 提出一种基于两相复合材料理论的煤矸石混凝土弹性模量预测模型,为煤矸石混凝土弹性模量的计算提供借鉴.方法 基于普通混凝土弹性模量预测模型,考虑煤矸石粗骨料取代率的影响,推导得到煤矸石混凝土弹性模量预测模型;采用文献中39组自燃煤矸石和12组原状煤矸石混凝土弹性模量试验数据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结果 传统的自燃煤矸石和原... 相似文献
22.
目的 研究工业废渣和废弃混凝土替代水泥和自然石材制备地聚物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条件及养护制度对地聚物再生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对40组边长为100 mm的正立方体试件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分析原材料氧化物物质的量比、水玻璃掺量、液胶比、NaOH掺量、再生骨料预处理制度、再生骨料原始强度等级、养护温度和养护时间对地... 相似文献
23.
混凝土的细观侵彻破坏机理已成为工程防护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以三维混凝土细观模型为基础,系统分析了刚性弹正侵彻混凝土过程中,骨料强度、粒径、体积分数等主要细观参量对弹体偏转及侵彻阻力的影响规律.明确了深侵彻过程中弹体偏转的四个阶段,并以静止后弹体偏离原运动姿态的角度为衡量指标,获得了各变量作用下的弹道偏转规律及相应临... 相似文献
24.
墩粗直螺纹钢筋连接技术具有接头强度稳定,施工质量受客观因素干扰小,与焊接连接相比具有施工机具投入少,速度快的特点。本文主要依据等强墩粗直螺纹连接技术在南通长江北路A标中的越江路跨线桥上的应用实践,对该技术在桥梁钻孔桩施工中的施工方法,技术特点,应用可行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5.
熊肸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95-99
明代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指出"山水至大、小李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大痴、黄鹤又一变也".[1]山水画发展至元代,一转宋画之写实画风为抒情写意之韵致,以元四家为代表的山水画作品,创中国文人画之高峰,对后世影响巨大至深!沈周--这个明代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昊门画派开启者,一生师法元四家,融四家之长为一炉,并在此基础上自立法度,为吴门画派乃及后世画家开辟了一条文人画发展的全新道路. 相似文献
26.
阐述了村镇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必要性,介绍了建筑垃圾制备再生骨料的生产工艺,提出结合我国村镇实际情况的再生骨料加工方法。通过论述说明利用村镇建筑垃圾制备再生骨料的方法具备可行性,从而为村镇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7.
28.
利用单向S-粗集对偶给出知识的f-干扰生成与f-干扰规律生成,单向S-粗集对偶的F-干扰生成与F-干扰规律生成的概念,基于这些概念提出了F-干扰盈余与F-干扰度关系定理、F-干扰盈余规律与F-干扰度规律关系定理、F-干扰分辨定理、F-干扰规律分辨定理,给出了F-干扰规律识别准则与应用。 相似文献
29.
赵海 《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7,(2)
目的:优化筛选茶树菇粗多糖水提醇沉工艺。方法:以茶树菇多糖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对提取工艺中水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三个因素进行优化研究;再对醇沉的工艺中醇沉液的乙醇浓度三个因素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茶树菇粗多糖提取以加水量10倍、提取时间2小时,提取次数3次为最优化工艺;醇沉液的乙醇浓度为85%时醇沉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