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32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85篇
教育与普及   4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7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2299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隔、夹层的发育状况严重地影响着储层非均质性和其中流体的运动,开展隔、夹层的空间分布研究对于储层优势通道的研究和开发方案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该文以塔里木盆地东河1油田井区东河砂岩段为例,结合静态地质和生产动态资料,提出了基于动、静模式约束的隔、夹层空间分布综合预测验证方法:从隔、夹层的地质模式出发,借助注采井组的示踪剂实验,从示踪剂是否见效、见效速度等方面进行分析,预测示踪剂实验井组井间的隔、夹层空间展布情况;结合生产曲线特征,对井组的生产动态特征进行分类,探讨隔、夹层分布的地质模式与动态响应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总结了完全不遮挡型、部分遮挡型以及完全遮挡型3类基于动、静模式约束的隔、夹层分布模式。根据总结的对应模式和生产动态特征来分析无示踪剂实验的井组,预测整个研究井区的隔、夹层空间分布,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2.
新乡和卫辉段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的组成部分,该段工程区域岩性主要由黄土状中壤土和黄土状重粉质壤土组成,其湿陷性变形将对填方段渠段和地基稳定产生不利影响。用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可以改善其地基的湿陷性,从而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3.
<正>在土质较好地区,土钉墙是深基坑支护的常用方法之一。本文,笔者以淮北矿工医院内科病房楼基坑支护工程为例,介绍了土钉墙支护方案设计的内容、适用范围和施工要点。一、工程概况淮北矿业(集团)矿工医院内科病房楼工程总建筑面积  相似文献   
64.
为探讨人参皂苷粉和银杏叶提取物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的影响,取孵育9天的种蛋,通过暴露鸡胚绒毛尿囊膜来建立模型,28只存活的鸡胚随机分为4组,包含两组空白载体的对照,一组加人参皂苷粉水溶液,一组加含银杏叶提取物药膜,作用3天后,观察分析鸡胚绒毛尿囊膜上血管生长的变化.结果显示:人参皂苷粉组,血管数量明显增多,但血管直径变细,颜色变淡;银杏叶提取物组,血管数量显著增多,血管颜色加深.研究发现:人参皂苷粉既能促进血管生成,又能抑制血管生成,总体表现为抑制;银杏叶提取物能够明显的促进血管的新生.  相似文献   
65.
川西坳陷中段须四段钙屑砂岩储层特征及有利区块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钙屑砂岩通常较致密,储集性往往很差.在大量薄片鉴定及物性统计基础上,对须家河组T3x45砂组钙屑砂岩的岩石学、物性特征及其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该套砂组的钙屑砂岩次生孔隙较发育,为有效的储集层,储层物性主要受控于沉积相、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及构造作用等因素,其中溶蚀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是储层发育最重要的控制因素.在储层特征及其与沉积相发育关系分析的基础上,以T3x45砂组为编图单元编制沉积微相图和砂体等厚图,预测钙屑砂岩储层平面分布特征,并对有利储层发育区块进行预测和评价,识别出3个具有较大勘探潜力的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66.
辽东湾地区古近系砂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东湾地区古近系砂岩储层为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和浊积扇的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岩石主要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和交代等成岩作用,溶蚀作用主要为有机质热成熟演化形成的有机酸和黏土矿物转化脱出的水对易溶物质的溶蚀.成岩阶段可分为早成岩A期,早成岩B期和中成岩A期.中成岩A期又分为中成岩A1亚期和A2亚期,中成岩A1亚期是溶蚀作用发生的主要时期.孔隙类型包括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次生孔隙主要由碳酸盐胶结物、长石及部分岩屑溶蚀形成.次生孔隙在现今埋深2000~2500m的砂岩中最发育,其形成主要受成岩演化阶段控制.  相似文献   
67.
适宜的配水量对改善铁矿粉的制粒效果起重要作用。为建立一种简单易行、准确合理的方法,提出了铁矿粉湿容量的概念,即单位质量的矿物在自然堆积的状态下所能保持的最大含水量,并开发出相关测试设备。利用该方法对来自某实际生产过程中的5组混合料进行了测试,得到了每组混合料的湿容量。在实验室规模的设备上进行了5组混合料在不同配水量条件下的制粒实验,并对其透气性进行了检测,得到了每组原料的最佳配水量。对比每组混合料的湿容量和最佳配水量发现:两个参数之间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湿容量大的混合料需要配加更多的水后料层才能达到最佳的制粒效果。还对料层的透气性和粒度分布关系做了讨论。实验发现随着加水量的增多,颗粒制粒后的粒度逐渐增大,料层的透气性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68.
矿粉粒径对沥青胶浆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矿粉粒径对沥青胶浆性能的影响,采用针入度、软化点、延度、表面能等试验,分析了沥青胶浆性能与矿粉粒径、粉胶比的关系,并从表面能的角度分析了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沥青胶浆粉胶比应采用试验后燃烧法确定的实际值;沥青胶浆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与实际粉胶比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沥青胶浆的软化点随着矿粉粒径的减小而增大,而延...  相似文献   
69.
废旧橡胶粉改性沥青感温性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高剪切工艺,备了三种废旧橡胶粉改性沥青;利用针入度指数法评价了改性沥青的感温性,采用当量软化点、当量脆点、4℃延度评价了改性沥青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稳定性。结果表明,改性沥青的感温性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当量软化点提高约7℃,当量脆点降低(8-10)℃,4℃延度提高20cm,说明废旧橡胶粉对沥青的感温性改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0.
为探索废渣粉对纤维砂浆耐久性及强度的影响,实验配制了20组不同水灰比、不同废渣粉掺量的纤维砂浆,对其进行孔隙率、吸水性及强度测试.结果表明,使用较大体积的废渣粉代替标准砂时会提高纤维砂浆的孔隙率,但吸水性及强度会得到改善;在孔隙率保持不变时,掺入废渣粉的体积越大,纤维砂浆的吸水性和强度结果越好;通过回归分析发现纤维砂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