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1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39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71.
针对周期性非定常流动特点,采用时间谱方法求解了无限大区域内低雷诺数下二维不可压缩层流绕方柱流动问题.由于方柱绕流的非定常运动周期事先未知,在计算过程中加入了基于残差梯度的可变周期计算方法,使变量和周期可以同时迭代计算.研究了时间谱方法的计算精度和求解速度,分析了不同求解参数对最终结果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时间谱方法可以准确地模拟方柱后漩涡的非定常运动现象,而计算所需时间只是传统的基于有限差分的双时间推进方法的10%~25%,流体非定常运动的Strouhal数和方柱的阻力特性证实了这种方法的正确性.可变周期计算方法对求解参数的变化不敏感,可以准确地预测运动周期.  相似文献   
272.
求解不可压流体耦合方程的直接解法(CELS算法)在许多计算问题中体现了其优越性,多重网格法在加速数值计算的收敛速度方面也表现出了其有效性。作者将CELS算法在多重网格下实施,对控制方程采用指数格式和虚拟时间步法进行离散,用原始变量对外掠后台阶的层流流动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显示,外掠后台阶层流流动中,主涡,主涡下游的底部二次涡和上部二次涡开始出现的Re数和位置均与Armaly等人的实验数据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273.
单层流先锋孤立子生成问题中的尾波列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whitham平均方法提出了单层流先锋孤立子生成中尾波列生成的理\r 论.尾波列的群特征是由无源项的单层流fKdV方程的演化方程组来表征.基于该 演化方程组理论上求得了尾波列的群速度和尾波列生成的一个理论解.在实验室坐\r 标中对单层流的fKdV方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理论和数值结果之间有很好 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74.
管内核心流强化传热的机理与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伟  杨昆 《中国科学(E辑)》2009,39(4):661-666
提出了管内核心流强化传热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在充分发展的管内层流核心流区域采取强化传热措施,从而在管内壁附近形成一个等效的热边界层,以加大壁面附近流体的温度梯度,达到强化表面换热的目的,但又不显著地增加流动阻力.对空气和水2种流体的分析比较和计算结果说明:管内核心流传热强化的原理和方法对指导高效一低阻热交换器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75.
本文在Favré平均的框架下推导了可压缩层流脉动动能输运方程,并根据一定的假设和尺度分析封闭了该方程.通过将Favré平均层流脉动动能方程与Favré平均Navier-Stokes方程联合求解,构造了适用于高马赫数的层流-湍流转捩位置预测模型.应用所发展的可压缩模型及不考虑其显式可压缩项的模型对来流Mach数为5.91的裙锥绕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不同壁面条件下边界层的转捩位置,并与现有的基于参考温度进行可压缩修正的转捩模型计算结果以及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表明所发展的模型在高超声速流动转捩预测上具有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276.
<正>在板材生产中,层流冷却技术在保证产品工艺性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过程复杂,工况变化频繁,无法用精确的数学模型来描述。由于层流冷却受多种因素影响,只有不断提升控制冷却的技术,才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满足企业对板  相似文献   
277.
在直径为300mm的搅拌槽内,采用碘化物-碘酸盐方法研究了桨叶排出区管内返混现象。桨叶排出区内,采用内径为1.55mm的水平直管加料,管内返混现象严重,离集指数随转速的增加而增加。本文首次研究弯管加料对管内返混现象的影响,发现向上弯曲90°的弯管不能有效避免管内返混现象;将加料管向后弯曲135°可有效避免管内返混现象。此外,缩小直加料管内径,增加管口出口速度同样可以有效避免管内返混现象。针对新型半椭圆涡轮桨(HEDT),本实验测得避免管内返混的临界条件为加料管出口速度与叶端线速度的比值vf/vtip大于0.05。  相似文献   
278.
选用Davis-机理模拟研究初始温度400 K时,含有水蒸气的合成气/空气预混层流火焰传播特性.结合敏感性分析,从热力学效应、直接化学反应效应及化学三体反应效应方面详细分析水蒸气稀释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燃料中氢气的体积分数大于25%时,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绝热火焰温度及重要自由基摩尔分数均随稀释剂比例的增加显著降低;在水蒸气整体稀释作用中,热力学效应起支配作用;随氢气体积分数的增加,当混合物当量比较小时,直接化学反应效应影响从促进作用发展为抑制作用;当稀释剂较少时,化学三体反应效应影响存在显著的抑制—促进—抑制作用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79.
根据油水两相动量方程以及油相连续性方程,对水平管道油流携水系统特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油流状态为层流时,在剪切作用下水平管道中水相厚度的分布模型,对油流携水系统形成水塞所对应的临界水相厚度以及水相厚度在流动方向上的分布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管径、积水厚度、油相流速以及物性等参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临界水相厚度取决于管径、油相流速以及两相密度,其中前两者的影响较大;水相厚度的分布则取决于管径、初始积水厚度、油相流速及物性参数。  相似文献   
280.
一、问题背景回顾信息安全的历史,从网络安全建立到应用数据安全保护的做法真是鳞次栉比.但以各种安全事件的跟踪和统计来看,80%的威胁和内部人员有关。分析内部人员在安全事件中的作业特点.不难看出,由于内部人员具备了对计算机系统的操作权限,而授权后的操作往往不再接受限制,即使专用业务系统有一定的流程控制和系统审计措施,对信息目标的流动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