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5篇
系统科学   12篇
丛书文集   44篇
教育与普及   14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125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9 毫秒
211.
The commonality and difference in the variation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betwee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NH) and Southern Hemispheres (SH) in the last millennium are investigated by analysis of the millennium simulation with the ECHO-G coupled climate model. The NH mean temperature variations are generally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the SH counterpart on the interannual, decadal and centennial time scales. But, the transition times between the medieval warm period (MWP), the little ice age (LIA), and the present-day warm period (PWP) in the NH leads that in the SH; and the anomaly amplitude in the NH is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e SH counterpart. For the precipitation variations, the NH mean precipitation varies in-phase with the SH mean precipitation on decadal and centennial scales (mainly in the mid-high latitudes) but out-of-phase on the interannual scale (mainly in the low latitudes). During the MWP the warming has comparable amplitude in the NH and SH; however, during the PWP the NH warming is considerably stronger than the SH warming. Further, the present-day temperature rises in the NH high latitudes but decreases in the SH high latitudes, which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warming pattern during the MWP. Since during the MWP the greenhouse gases (GHG) concentration stayed at a low level, we infer that the present-day opposite temperature tendency in the high latitudes between the two hemispheres may be related to the increase of the GHG concentration.  相似文献   
212.
通过对ENSO冷暖事件的调查,统计出ENSO事件发生的年月和强度.然后统计出云南全省和几个对热带海洋较为敏感的区域夏季降水的异常年份,与ENSO事件发生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用以研究云南省夏季降水对ENSO事件的响应.发现只有初夏5月云南降水对ENSO有很好的响应.最后通过分析WY季风指数,发现印度夏季风环流的变化干扰了ENSO事件对云南降水的影响,并且成为影响夏季6~8月云南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13.
 利用昆明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采用迭代订正方法对强降水和大范围中等强度降水引起雷达信号的衰减情形进行了订正研究,同时对比分析了衰减订正前后的雷达测量降水与自动雨量站逐小时累计的雨量资料.结果表明:在低纬高原地区雷达测量降水中,强降水和大面积中等强度的降水情况下需要考虑降水对雷达信号的衰减影响;使用迭代法对雷达衰减订正的效果比较好,其订正后的雷达反射率明显高于雷达直接探测的反射率,最大的订正差值超过了9dBz;降水粒子的温度对多普勒天气雷达反射率订正结果也有比较显著影响;订正后雷达测量的降水更接近于自动雨量站的观测值.  相似文献   
214.
山东省多年气象要素空间插值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山东省境内气象站点分布比较稀疏的情况,以1990~2001年山东省17个气象站点的年平均降水和温度为基础数据,分别建立了平均降水和温度与海拔、经纬度和植被指数(NDVI)之间的回归方程;在此基础上建立模拟站点以增加气象数据的信息量。分别采用反距离加权法(IDW)、径向基函数法(RBF)和普通克里格法(OK)3种插值方法进行比较插值分析。结果表明:模拟站点的加入大大提高了插值的精度;采用的3种插值方法中,普通克里格法比反距离加权法和径向基函数法具有更为理想的插值效果。  相似文献   
215.
生态水遥感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水(层)”是本课题组近年提出的新概念。生态水指与地球表层植物体紧密相关的水体,它是大气降水转化后的一个层次,由植被、植被腐殖层、根系土壤层所储存,形成以植被为中心的“生态水层”。有如“地下水含水层”,它能对降水进行截流,并向地表河流、地下水储层补给输水,是水文循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选择岷江上游毛儿盖一带为实验区,综合应用遥感等新技术新方法,根据生态学、植物学、水文地质学、森林水文学及地物遥感信息成因机理,研究生态水(层)的性质、功能、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初步建立了生态水(层)信息指标体系和生态水(层)各指标参数的遥感反演模型,并提出了计算生态水资源量的遥感反演模型与方法。  相似文献   
216.
刘康 《科技信息》2011,(33):76-77,95
本文根据川渝地区47个台站1981—2000年夏季日常观测降水资料和同期副高特征指数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川渝地区夏季降水和副高的关系。结果表明:川渝地区降水带是随副高脊线和北界位置北抬而向北移动,随西伸脊点的西进东退而变化,降水偏多的地区主要出现在副高北侧边缘水汽输送带附近,而副高本体控制区域往往降水偏少;多雨年,副热带高压为经向性,强度较弱,位置偏东偏南,有利于冷空气南下和水汽输送;少雨年,副高为纬向性,强度较强,位置偏北,西伸明显,不利于冷空气南下和水汽的输送。  相似文献   
217.
本文以某深基坑降水工程为例,采用Modflow对其回灌进行的模拟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了用Modflow进行回灌分析的可行性。并探讨了回灌井对降水对基坑周边水位的控制和影响。为同类地质条件下相似基坑工程的降水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18.
特征是影响土地覆盖分类精度的重要因素.为分析基础特征不同的情况下,地形、降水等环境辅助特征对MODIS土地覆盖分类精度的影响,选取河南省为研究区,以MODIS 1-7波段天顶BRDF调整后反射率产品MCD43A4、全年EVI时间序列数据MOD13Q1及两者的组合为基础特征,MODIS地表温度产品MOD11A2、高程、坡度、年平均降水为辅助特征,构建多特征组合,并利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土地覆盖分类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在基础分类特征不同的情况下,地形(高程、坡度)、地表温度的引入,均可令土地覆盖总体分类精度略有提升,提升贡献在1个百分点以内,但年平均降水对精度贡献并不稳定.(2)环境辅助特征对不同地物生产精度的贡献并不相同,在某些类别的生产精度获得提高的同时,其他类别的生产精度可能降低.  相似文献   
219.
1965-2013年黄土高原地区极端降水事件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黄土高原地区52个气象站点1965-2013年逐日降水数据,辅以一元线性趋势分析、相关分析、Mann-Kendall检验及反距离加权插值(IDW)等方法,本文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极端降水事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时间上,持续性指标和强度指标中除降水强度(SDⅡ)外均呈现减小的趋势;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中除R10 mm降水日数(R10 mm)外,其他指数均呈现增加的趋势,但均未通过0.05显著性水平检验.2)空间上,就持续性指标来看,连续无雨日数(CDD)增加趋势最大的位于区域Ⅲ,连续降水日数(CWD)和年降水总量(PRCPTOT)在区域Ⅱ的北部的增幅最大;强度指标中,1d最大降水量(RX1 day)和5d最大降水量(RX5 day)在区域Ⅱ的中部和北部增幅最大,SDⅡ增幅最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区域工和区域Ⅱ的北部地区;绝对指标中,R10 mm、R20 mm降水日数(R20 mm)和R25 mm降水日数(R25 mm)的趋势变化呈由南向北增加的趋势;相对指标中,异常降水日数(R95p)和极端降水日数(R99p)增幅最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区域Ⅱ.3)CDD与经度、纬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年降水总量(PRCPTOT)、R10 mm和R25 mm与纬度呈显著正相关,其他极端降水指数与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相关性不显著.4)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2类极端降水指数的总贡献率达到80.73%,除CDD外,其他极端降水指数与PRCPTOT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且均通过了0.01显著性水平检验.5)Hurst指数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CDD、SDⅡ、R10 mm、R20 mm和R25 mm极端降水指数变化均呈反向变化特征,其他极端降水指数呈同向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20.
本文探讨如何应用孢粉分析提供的孢粉谱(孢粉植物种类和百分含量)求取第四纪气温指数(植物生态气温指数,孢粉含量温度指数和样品年均气温指数-古气温指数)和降水指数(植物生态降水指数,孢粉含量降水指数和样品年均降水指数-古降水指数)等古气候指示参数的方法。文中不仅介绍了各概念的含义和计算原理,而且介绍了计算方法和修正计算值的方法,并以成都平原锦江一级阶地孢粉分析作为应用实例,论述了成都地区中晚全新世气候特征、演变过程和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