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5篇
系统科学   12篇
丛书文集   50篇
教育与普及   14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126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利用小波分析和最小二乘法分析聊城市19612010年降水降水特征和未来趋势,结果表明降水年际变化大,年降水量最大值是最小值的3倍,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提出缓解和解决水资源缺乏的两个有效方法,人工影响天气增加降水量和开源节流节约用水。  相似文献   
192.
0-1测试方法是一种新的可直接作用于时间序列的二元混沌识别方法,通过对Chebyshev映射进行混沌检验,验证了其有效性.运用该方法对东北地区106个气象站1958~2011年逐月降水序列进行混沌识别,结果表明,东北地区逐月降水序列均表现出混沌特性.同时,均方位移随时间的渐进增长率K的空间插值结果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即东部为高值区,北部和西部为次高区,中南部为低值区,其中内蒙古东北部和黑龙江西北部存在局部的K低值区,混沌分区特征与东北地区降水地域分布特征和变化类型吻合较好.研究表明,0-1测试方法具有反映数据序列的混沌程度的特性.  相似文献   
193.
针对工程降水会给周边环境带来风险的问题,忽略降水工程的群井效应,基于裘布依假设求出基坑降水后地下水位的降落漏斗曲线方程.考虑到降水产生的附加应力在水平方向存在分量,采用分层总和法分别计算水位降落曲线上下疏干土与饱和土的地面沉降量,叠加后得到最终坑周地表的沉降量.结合数值计算及工程实例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表明改进算法比规范算法更接近实际,能够较准确地预测计算不同降深下由工程降水引发的周边不同距离的地表沉降量.  相似文献   
194.
本研究以黑河中游的张掖地区为对象,基于1986、2000、2005、2007、2011年5期张掖地区土地利用数据进行了景观格局分析.采用莺落峡、正义峡水文站1957—2011年径流量数据以及张掖气象站1986—2011年降水数据对水文过程变化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水文过程与景观格局相关性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张掖地区景观格局对水文过程变化的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张掖地区人工景观的破碎度减小,聚合度提高,林地占地面积大幅度下降;上游莺落峡来水量呈增大趋势,下游正义峡出水量呈减小趋势,表明张掖地区用水量呈增大趋势;通过对水文要素与景观格局指数的相关分析,发现降水量对自然景观影响较大,而研究区取用水量对自然景观格局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5.
利用降水数据,采用Mann-Kendall检验和SPI指数方法从不同时间尺度分析徐州地区干旱发展趋势,结合实地调研结果,给出近年干旱形成的原因。降水趋势分析表明,徐州地区1951—2013年降水量呈逐年减少趋势,其中春、秋和冬季更显著。年尺度的SPI指数结果显示,徐州地区干旱有显著增强趋势。从季度尺度SPI指数分析来看,春、秋和冬季干旱程度整体有增强趋势,夏季相反但并不明显。计算了2009—2013年徐州地区的逐月SPI指数,发现除2011年各月主要呈现为中旱外,其余年份各月则以轻旱为主。自然降水过程通常不能满足小麦生长需水量,需要灌溉补偿。部分县乡存在农田水利设施薄弱、缺乏合理灌溉措施等问题,这也是加重其农业干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6.
本文就气候形成诸因素综合分析西亚气候的区域差异,阐明气候与其它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影响,并进而作气侯分区的探讨与论述。  相似文献   
197.
次生栎林酸沉降中SO2-4含量和pH值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下蜀次生栎林不同降水组份中硫含量和pH 值进行连续的观测与分析;揭示了SO2 -4 和pH 值在不同降水组份中的变化规律以及SO2 -4 与其它化学成分的相互关系,结果为进一步阐明本区酸性沉降物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8.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对红河州初夏降水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云南省红河州各台站建站以来的5 月降水资料与厄尔尼诺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厄尔尼诺年出现在前一年秋冬季且持续到该年初夏红河洲5 月降水趋向偏少,雨季开始期趋向偏晚;而拉尼娜年5 月降水趋于正常到偏多,雨季开始趋于正常到偏早.  相似文献   
199.
云贵高原的冻雨是中国南方冬季最严重的气象灾害。利用天气研究和预报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WRF),对云贵高原大地形进行了敏感性实验,模拟了不同地形高度对大气环流、云微物理参量及冻雨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云贵高原大地形的抬升,准静止锋的锋线一直维持在24°N附近,但锋面越来越陡,表明高原大地形是形成云贵准静止锋的主要因素,准静止锋长时间滞留在贵州中东部和湖南西部,是该区冻雨高发的原因。随着高原的抬升,从全境的云滴碰并增长逐渐在高原东部出现冰晶融化过程,高原主体上的冻雨以过冷暖雨机制为主,而低海拔的东部地区以融化机制为主。随着高原抬升,高空逆温层及冻雨区均从贵州西北向贵州中部及东部地区移动,逆温层的存在及其冷-暖-冷的垂直结构是冻雨形成非常重要的因子。当云贵高原降至原地形的一半时,冻雨量最大,其后随着高原抬升,冻雨量开始减少。该研究有助于更深入了解云贵高原大地形对冻雨形成、范围和强度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200.
为了研究梅雨期西太副高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梅雨降水的影响,本文利用1951-2016年西太副高监测指数,采用自组织映射(self-organizing map,SOM)方法对梅雨期西太副高进行聚类分析,得到9种SOM分型,并利用中国1km分辨率逐月降水量数据集和中国雨季历年信息表进行不同西太副高分型下梅雨降水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9种梅雨期西太副高分型对应着多种不同的梅雨降水特征:纬向上,当西太副高偏东时,梅雨区降水强度偏低,反之则强度偏高。经向上,在西太副高主体位于我国陆地的前提下,脊线指数高于25°N时,梅雨区大部被副热带高压控制,整体降水偏少且有小幅度南少北多态势;脊线指数偏低时,副高控制梅雨区南部边缘或更南地区,水汽输送导致降水整体偏多。本文得到了不同类型副高与梅雨降水特征的对应关系,也说明SOM方法能较好地对副热带高压等气象要素做出客观分型,并进行气候现象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