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童帽在汉民族民间服饰文化中独具特色,是兼具物质和精神、实用与审美的本元文化的代表之一。本文以江南大学"传习馆"的收藏品为实物样本,将近代童帽的基本形制从其长短分为"帽圈"、"齐耳帽"、"风帽"三个大类进行归纳,对近代童帽的形制及规律进行研究总结,从而对童帽的造物思想进行研究,探索近代童帽中包含的民俗文化,了解近代育儿的禁忌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2.
算筹起源说     
本文列举了关于算筹起源的诸多观点,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在课题研究上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23.
唐顺陵遗址现状与规划营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唐顺陵地面物遗址空间分布的实地勘测与比较分析,对唐面陵陵园形制和空间序列进行了科学判定,并提出了唐顺陵分3次营建的构想,陵园具有规划的科学性、布局的独特性和营建的阶段性,陵园规模为840680m^2,石刻54件。  相似文献   
24.
延庆寺舍利塔在济源历史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佛教文化在济源地方传播兴盛的见证,有着较为特殊的文化内涵。舍利塔文物建筑价值较高,为古塔建筑类型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是不可复制的历史遗存。  相似文献   
25.
潍坊学院文博院收藏了一组编号为WYSD02的铭文石鼎,数量为9个,规模依次递减,当为周代最高统治者所使用的一种列鼎。这组有铭文石质鼎的面世,对于研究鼎的发展与演变以及周代的政治、经济乃至文化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6.
27.
阿育王塔因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阿育王而得名。阿育王生活的时代距今约2200年。信仰佛教后,他发了宏愿,要把84000个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收集起来,在全世界建造84000座宝塔供奉。中国有19座阿育王塔。据了解,佛教刚传入中国时,阿育王塔就像一个馒头,佛教徒对塔礼佛。后来才渐渐吸收中国元素,从一层变为多层,从圆形变成多角形。南京博物馆研究员邵磊介绍,阿育王塔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来藏佛祖舍利。  相似文献   
28.
龚玉 《咸宁学院学报》2013,(11):135-136,140
鄂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补花艺术传承了古老的文化信息:计数使用2500年的算筹;补花艺术传承先秦楚艺术的古风;补花作品隐含古老的民俗含义。  相似文献   
29.
一般认为,算盘来源于算筹,但其产生于何时,迄今尚无定论.考诸古文字的"玄"、"算"、"筭"的形、音、义,都与"贝串"、"玉贯"有关,佐之以文献、考古和民俗材料的证据,认为:筹算和珠算,在产生上虽一先一后,但并非一个系统,珠算来源于"币贯算",可能与筹算并行了好长时间.算盘直接来源于具有"计数和计算"双重功能的"贝串"、"玉贯"、"钱贯",至迟产生于西周时期.  相似文献   
30.
根据各个历史时期古玉的形制、质地、造型、纹饰和加工工艺等特点概述了古玉的发展与其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