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7篇
系统科学   15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38篇
理论与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78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对话德育是一种民主、平等、沟通、合作、互动、创造、以人为本的德育,对话德育情境教学有助于建立真正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形成学生丰富健康的个性,有助于德育回归生活,使德育课堂生动活泼、多姿多彩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2.
黄婧 《华东科技》2007,(12):69-71
编前: 8年前,<南方周末>曾刊登了一篇名为"一个人的战争"的文章,说的就是杨本洛.文章说:他上海交通大学的一名普通教授,在十余年的科学研究中,他称自己发现了自然科学领域中一系列重大的、占据世界权威地位的经典理论体系存在的重大错误,甚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也在他的批判之列.  相似文献   
83.
本文针对学生听英语对话的弱点,根据英语对话与其语境的关系,结合教学实践,重点从常用套语、关键词和讲话语气三个方面讨论了如何在听英语对话时充分利用语境作用,确定讲话者的身份和对话场所,达到理解英语对话的目的。  相似文献   
84.
“我看世界”匆匆已两载,各方人士源源赐稿。使这个小小栏目延续至今。 从本期起,“我看世界”改为“观点汇编”,将从众多读者赐稿中,每期撷取一二精彩观点,不取长篇,不求全面,只摘观点,力求短论,让更多读者能在这方寸之地展现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5.
语文教学是"言语育人"与"育人言语"的统一,对话,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具体的教学中,对话方式体现为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以及学生与自己内心的对话."对话"教学旨在创设民主、轻松、群体参与的课堂氛围,增强语文课堂教学实效,达到全体提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86.
对话教学的实质是平等与民主、坦诚与沟通、生成与创造。其外显虽是互动、活跃的,内蕴却应是独立、沉静的。它绝不等同于简单的问答式教学,它同样需要沉默与冷静、深沉与思考。但是,笔者近来所接触的不同级别的观摩课,“对话”——不,应当说是“师问生答”,其频繁与热烈,真让人“耳”不暇接,而“默默沉思”却没有一席之地,被拒之门外。课堂教学给人以肤浅、浮躁之感。请看下面一堂语文课(苏教版六年级《螳螂捕蝉》)的教学片段实录。  相似文献   
87.
美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海明威以他独树一帜的“海明威风格”,创建了一种洗练、简捷的现代叙事文体,而且因“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对现代美国文学的发展有特殊的贡献。从叙事视角、对话、自由直接引语、自由间接引语等叙事手法人手,对其短篇名篇《乞力马扎罗山的雪》进行较为详细的解读,从而向读者展示,海明威独特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88.
当今时代人们已经意识到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却忽视了保卫文化生态平衡。语文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文教育,从宏观上看,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在新课标背景下,实现语文教育的生态关怀,重要的是要关怀人的发展,善于利用对话教学营造生态关怀的氛围,充分利用社会实践这一主渠道。  相似文献   
89.
凡星  宗言 《世界知识》2011,(21):20-23
戴有色眼镜看不清中国 ◆西方的“中国热”不断升温,但为什么西方总对中国的战略意图感到“模糊”?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