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48篇
  免费   1736篇
  国内免费   3507篇
系统科学   4914篇
丛书文集   1767篇
教育与普及   83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91篇
现状及发展   313篇
综合类   42067篇
  2024年   312篇
  2023年   1062篇
  2022年   962篇
  2021年   1179篇
  2020年   1056篇
  2019年   1057篇
  2018年   618篇
  2017年   807篇
  2016年   920篇
  2015年   1362篇
  2014年   2121篇
  2013年   2066篇
  2012年   2341篇
  2011年   2590篇
  2010年   2619篇
  2009年   3187篇
  2008年   3499篇
  2007年   3105篇
  2006年   2367篇
  2005年   2213篇
  2004年   1873篇
  2003年   1746篇
  2002年   1697篇
  2001年   1489篇
  2000年   1232篇
  1999年   998篇
  1998年   947篇
  1997年   769篇
  1996年   678篇
  1995年   582篇
  1994年   537篇
  1993年   443篇
  1992年   360篇
  1991年   338篇
  1990年   304篇
  1989年   277篇
  1988年   183篇
  1987年   106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7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0 IntroductionNowthere are many well known cryptosystems based ondiscrete logarithms , such as the ElGamal cryptosys-tem[1]and the 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DSA)[2]. Discretelogarithms have many advantages . Breaking the discrete log-arithm modulo pri mepappears to be somewhat harder thanfactoringintegern,and elliptic curve cryptosystems may usemuchsmaller keysizesthan RSA-basedcryptosystems of com-parable security.The discrete logarithmproblemover a group can be bro-ken down into a numb…  相似文献   
102.
The settling of sediments is an accelerative process in which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main sediments zone will heavily influence settling velocity, but the explici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centration and settling velocity has not been reported in literature. Here a theoretical function was built for the time dependent concentration and time dependent settling velocity of sediments ; then the entire settling process reflecting concentration was shown on the basis of sediments instant-settlement theory and mathematical method. Agreement of computed results and experimental data was found. Several governing parameters, including particle size,particle density,inltial suspended sediments concentration and suspension height, were discussed with a series of calculated velocity curves. The research indicated that (1) the presented concentration-velocity time relationship is rational, (2) settling process of the sediments group with variation of concentration consists of acceleration stage, uniform motion stage and deceleration stage, and (3) particle size, particle density and initial suspended sediments concentration have more influence on the settling velocity than the suspension height and water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103.
改进QDPSO算法在BP网络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QDPSO(Quantum Delta-Potential-Well-bas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算法是基于量子空间的粒子群算法,对QDPSO算法进行了改进,结合Iris分类问题,应用到BP网络的权值优化中,并和基于标准PSO算法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性能优于所比较的两种算法,并且具有良好的收敛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4.
量子计算机与经典计算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量子信息学是最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由于它潜在的应用价值和重大的科学意义,正引起各方面越来越多的关注。利用量子态相干、叠加及纠缠的性质,量子计算机可以实现大规模的并行计算,产生经典计算机无法比拟的信息处理功能。20世纪下半叶电子计算机蓬勃发展的主要基础是基于硅材料的微电子器件,这里将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电子计算机称为传统计算机。由于现有计算机以二进制数字0和1为基础,信息的存储、读写和复制等操作都是用经典物理过程来实现的,故称为经典计算机。而设想中的量子计算机以量子物理的过程来运行,利用量子态的叠加、量子态的纠缠及干涉等性质进行信息处理。量子计算最重要的优点体  相似文献   
105.
蚁群算法是一种新兴的模拟进化算法,由于其具有鲁棒性、正反馈、并行分布式计算等特点,迅速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蚁群算法的原理和实现方法,进而又对其研究进展和实际应用做了较详细的综述,并对其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6.
通过对2-群的研究,得到了一类2-群的结构,进而给出了一类无限2-群有无限的阿贝尔子群的例子.  相似文献   
107.
针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需求,提出一种适合于B/S和C/S应用的经济型实体鉴别公钥密码器方案,研究出相关密码算法,并论证了其安全性.与采用现有公钥密码算法的密码器相比,这种密码器能有效降低对硬件运算能力的需求,从而降低造价,若在居民身份卡系统等社会信任服务系统中推广,可为国家节省大量资金.  相似文献   
108.
并发程序的执行具有“不确定性”,即在同样的输入条件下并发程序的执行结果不一定相同。这使得传统的对于顺序程序的循环调试方法对于并发程序的调试不再有效。通过对并行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重演,可以保证并发程序在相同的输入时候两次执行完全一样。本分析了基于消息传递的并发程序执行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跟踪和重演算法及其实现。  相似文献   
109.
延迟微分反馈法控制混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可测变量的微商进行反馈,提出了用延迟微分反馈控制(DDFC:DelayedDifferentialFeedbackControl)实现混沌控制的方法。理论证明了微分反馈控制和DDFC控制Lü系统3个平衡点的稳定可控性。在Matlab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延迟时间τ和控制增益k,DDFC系统能自动寻找和稳定不同的不稳定周期轨道(UPO:UnstablePeriodicOrbit),实现混沌控制。  相似文献   
110.
一、应用复杂开放系统的自组织理论解释滑坡现象的尝试耗散结构论、协同学及混沌理论等非线性科学 ,共同揭示了物质系统变化过程中的可逆与不可逆、有序与无序及这种矛盾相互转化的机理和条件。同时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系统如何从平衡到不平衡、从对称到非对称、从稳定到不稳定的演化和反演化的规律[1]。耗散结构理论认为 ,一个系统从初始的混沌状态出发 ,具有自催化能力的单元之间的竞争 ,能够通过一系列非平衡不稳定产生功能组织 ,而且“系统在获得时间的、空间的或功能的结构过程中没有外界特定的干预 ,我们便说系统是自组织的”。滑坡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