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07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270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258篇
教育与普及   16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8篇
现状及发展   30篇
综合类   5855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284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282篇
  2011年   298篇
  2010年   283篇
  2009年   317篇
  2008年   295篇
  2007年   305篇
  2006年   259篇
  2005年   250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261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193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182篇
  1998年   163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130篇
  1995年   125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海藻纤维废渣为海藻琼脂提取工艺的副产物,富含碳、氧等元素,以其为原料制备高性能生物质衍生多孔碳可实现海藻纤维废渣的高值化利用.本研究以海藻纤维废渣制备多孔碳,通过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探究吸附行为;并利用XGBoost(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算法构建氨氮吸附容量的预测模型,分析多孔碳制备过程的升温速率、碳化温度及碳化时间等因素对氨氮吸附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海藻纤维基多孔碳材料对氨氮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最大吸附容量可以达到3.514 mg/g,其动力学过程符合拟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颗粒内扩散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实验和模型证明多孔碳制备过程中碳化温度对氨氮吸附的影响最大,升温速率和碳化时间次之;通过数据模型得出以5℃/min速率升温至1 000℃碳化120 min制备的多孔碳具有最优的氨氮吸附性能.本研究提出一种数据模型,并结合实验成功证明该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可为今后生物质衍生多孔碳的制备方法提供预测依据.  相似文献   
52.
考虑到CO2是固定源和移动源废气中的主要组分,Fe2O3是铁基催化剂中的重要活性物质,研究了CO2对Fe2O3催化剂NH3-SCR脱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O2的加入在300℃以下明显抑制了催化剂的NH3-SCR性能.这主要是因为CO2的存在改变了催化剂表面NH3/NOx的吸附行为,从而影响了NH3-SCR反应.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程序升温脱附实验结果表明,CO2可以被吸附活化成碳酸盐物种;这些碳酸盐物种可以作为新的酸性位点吸附NH3物种,促进催化剂对NH3的吸附;但同时CO2和NOx之间存在竞争吸附,这会导致催化剂表面生成的关键NO2物种和硝酸盐物种的减少,从而...  相似文献   
53.
用回热器的热声原理,解释了在振荡控制的热耦合变压吸附系统的吸会柱回热器中发生的传热和传质过程,并将其应用于热耦合变压吸附的热声网络模型,在热声网络模型中,当地压力是时间和空间二者的函数,这不同于传统观点即认为当地压力仅是时间的函数,该网络模型能为压吸附过程进行动态分析。  相似文献   
54.
报导了洗必泰的一种新的测定方法,在0.01mol/LHAc-NaAc溶液中,洗必泰产生一很敏锐的吸附波,峰电位在-1.16V(vs.SCE)峰电流与洗必泰浓度在0.005~1μg/mL,范围内成直线关系,该法用于洗必泰样品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5.
本文选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氯化十四烷基吡啶为改性剂,探讨其在Al2O3/H2O的固液界面上的吸附等温线,同时测定了Zeta电位与粒子平均孔径讨论其吸附机理;为考察改性效果测定了样品的红外光谱、粉末接触角、悬浮体的稳定性,粒子平均大小等物化性质.  相似文献   
56.
1673K下,采用-MoCr+Cr2O3ZrO2(MgO){Cu+Cr}aloy+(Cr2O3)slagMo+固体电解质电池测定了BaOBaF2Cr2O3渣系中Cr2O3的活度.研究结果表明,Cr2O3的活度随其浓度升高而升高,随XBaO/XBaF2升高而降低.根据实验及X射线衍射结果推测了该渣系的等温相图,并作出了该渣系中Cr2O3的等活度图.  相似文献   
57.
利用近十年来兴起的分形几何学,对固体表面进行了研究,指出固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及不规则性可以用分形维数给予很好的定量描述,并给出了测定化学活性固体表面分形维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8.
对瓶盖加工模具在生产使用中突然出现的裂纹及崩刃等现象进行了分析,指出失效的主要原因是原热处理工艺不当使其硬度偏高所致.鉴于此,本文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制定了新工艺.  相似文献   
59.
由共沉淀法合成了Zn/Al摩尔比为1、2、3和6的Zn-Al水滑石.热重-差热结果显示其分解经两个过程,分别对应180和220℃的吸热峰.经400℃焙烧,生成Zn-Al复合氧化物,XRD测定仅显示ZnO物相(除Zn/Al比为6的样品),表明组成成分均一.微量吸附量热结果表明Zn-Al复合氧化物的表面酸碱性介于γ-Al2O3和ZnO之间,碱性(酸性)随着Zn(Al)含量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60.
常用纤维蛋白原的吸附特性来比较和研究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将自行合成的正电磷脂DPPEL膜铺展在金膜表面,测量了膜表面的接触角及对纤维蛋白原的动态吸附特性,并与裸金膜、中性磷脂DSPC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DSPC膜、DPPEL膜和裸金膜的接触角分别为38°05′,57°20′和78°24′。在相同的纤维蛋白原溶液浓度条件下,裸金膜表面吸附纤维蛋白原的速率最快,饱和吸附量最大(3.50ng/mm2);磷脂DSPC膜表面吸附纤维蛋白原的速度最低,饱和吸附量也最小(1.00ng/mm2);磷脂DPPEL膜吸附速率也较快,饱和吸附量为1.75ng/mm2。表明纤维蛋白原在界面上的吸附特性与材料表面疏水性质和带电特性相关。PC头良好的亲水性和电中性,是其能改善生物医用材料血液相容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