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6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手机短信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手机短信作为个人资料的一种,与信件、电子邮件一样皆具有隐私。我国当前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比较零散,难成体系。公民的隐私经常遭到侵害而难以得到有效救济。手机短信隐私权的保护依赖于法律对其上位概念“隐私权”的确认和保护。  相似文献   
182.
183.
债转股是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重要举措之一 ,在现实操作过程中 ,既要做到化解银行不良资产 ,又要减轻企业债务负担 ,以有利于建立真正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银企关系 .当前银行不良资产数额巨大、证券交易市场不规范、国家监督机制不健全 ,实施债转股无疑是困难极大 .本文从道德风险的角度 ,对债权转股权的具体运作做一些探讨 .  相似文献   
184.
责任保险作为立足于财产保险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保险,具有不同于一般财产保险的诸多特质.然而,就其最显著的特征而言,无疑当属其第三人性.第三人对被保险人的赔偿请求,是责任保险得以存在的基础,若没有第三人的存在,被保险人的损害赔偿责任无从发生,当无责任保险的适用.因此,研究责任保险的第三人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5.
采用网络数字化侵害量表中文版、焦虑自评量表和情感量表,对从四川省4所高校中整群抽取的230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3周后再从中抽取86名同学进行重测.使用SPSS 23.0与Mplus 8.0软件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VS中文版本11道题目得分在高分组和低分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t值为-10.02~-...  相似文献   
186.
第三入代为履行,也称第三入代为清偿,是债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合同法第65条也规定了第三入代为履行制度,但该条规定与传统民法理论和国外相关规定相比较仍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187.
同伴侵害是个体成为同伴攻击对象的经历.外部特异性假设认为儿童受攻击是由于其自身的一些外部异常特征,儿童的这些异常特征常常构成别人攻击他的理由或借口;依恋理论认为儿童早期与照顾者形成的不安全依恋影响儿童的社会交往方式,导致其日后遭受攻击;而羞耻重建理论则从个体情绪管理的机制来解释同伴侵害现象.同伴侵害作为一种社会性行为,其发生、维持和终止是儿童主体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8.
高层视点     
《创新科技》2010,(7):4-7
路甬祥:侵害知识产权现象的大量存在 全国人大常委会6月23日听取科学技术进步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表示,侵害知识产权现象仍然大量存在,知识产权诉讼难、维权成本高,挫伤了企业自主创新和利用知识产权制度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9.
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理论主要有三种学说,其中以物权形式主义和债权形式主义最具有代表性,物权形式主义即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债权形式主义即所谓的折中说,我国根据现实国情选择债权形式主义来构建物权变动模式。笔者认为这两种模式本无优劣之分,只是各个国家基于交易安全和交易习惯的不同考虑选择不同而已。债权形式主义与物权形式主义互有借鉴,债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加上公示公信制度和善意取得制度辅助能够较好地维护第三方的交易安全,但这种模式也并非无懈可击,本文以《物权法》第24条为引子,基于现实意义对物权变动模式进行评析,从现实中发现问题,剖析问题,提供试探性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190.
当前,由于盗版软件的泛滥,人们把视角主要集中在软件最终用户对软件著作权人侵权的问题上,而忽视了对合法的最终用户的保护.笔者通过自身的一次经历意识到合法的软件最终用户的利益岌岌可危,亟需采取一定的措施给予保护.本文通过对合法用户被侵权原因的分析,期待立法进一步得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