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0篇 |
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丛书文集 | 5篇 |
教育与普及 | 34篇 |
现状及发展 | 1篇 |
综合类 | 10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3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122.
123.
通过以体质量60~70g的幼年鲤鱼(Cyprinuscarpio),每kg体质量以200mg的剂量体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R)或载体溶液200mg,观察鲤鱼生长、血糖、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和肝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mRNA水平的变化.注射STR的鱼生长速率比对照组显著减慢.在第15天和第30天实验组鲤鱼血糖水平以及血清GH水平皆无明显变化.在注射STR后的第15天肝组织IGFⅠmRNA的表达水平比对照组明显下降,第30天两组鱼肝组织IGFⅠmRNA含量则无明显差异.注射STR后鲤鱼出现胰岛遭受破坏的症状.实验结果提示STR可能通过破坏胰岛B细胞导致胰岛素(Ins)分泌下降,而后者则可能通过GH受体水平或GH受体以后水平的某种机制导致鲤鱼肝组织IGFⅠmRNA表达的下降,进而引起鲤鱼生长减慢 相似文献
124.
125.
摘要: 目的建立链脲佐菌素( streptozotocin,STZ) 诱导巴马小型猪糖尿病模型。方法10 头小型猪随机分3 组,设为对照组( 2 头) 、实验1 组( 2 头) 和实验2 组( 6 头) ,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20 mg /kg 的STZ 和150 mg /kg 的STZ。在应用STZ 后24h 内,每小时检测一次血糖,此后每天一次,1个月后处死动物,取胰腺做病理学检查。结果120 mg /kg 的STZ 可引起一过性糖尿病,血糖在17 d 后逐渐恢复。150 mg /kg 的STZ,引发3 /6 头小型猪严重的糖尿病,血糖维持在16. 1 ~ 35. 0 mmol /L 之间,不能自发恢复; 2 /3 头小型猪呈一过性高血糖,类似应用120 mg /kg 的STZ 组动物的变化; 此外,还有1 /6 头动物未发生明显的高血糖。结论巴马小型猪一次性静注120 mg /kg 的STZ可引起一过性糖尿病, 150 mg /kg 的STZ 可引起严重的糖尿病,动物对STZ 的反应个体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26.
目的:探讨玉液汤疗效及其降糖的分子机理。方法:用佐脲链菌素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与蒸馏水、玉液汤和消渴丸,观察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水平和肝脏胰岛素受体、受体底物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注射SMZ后动物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升高,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两组均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提高糖尿病大鼠胰岛素的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增加糖尿病大鼠肝脏IR、IRS-1m RNA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玉液汤能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提高胰岛素水平,其机理可能是影响胰岛素受体-受体底物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7.
竹红菌甲素的立体化学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竹红菌甲素(HA)是一种新型的光敏剂和光疗药物。1980年万象仪等从竹红菌中分离得到了它。1981年陈维新等确定了它的结构(图1)。在本文中我们研究了HA的异构化现象及其立体化学。 相似文献
128.
竹红菌是我国首先发现并应用于治疗皮肤病的新型光疗药物。它的主要光敏有效成份是一种苝醌类衍生物,称为竹红菌甲素(Hypocrellin A,以下简称甲素(HA))。 相似文献
129.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竹红菌甲素/二氧化钛纳米粒.结果表明,竹红菌甲素被成功包裹于二氧化钛纳米粒内部.与竹红菌甲素水溶液相比,包裹后的样品紫外吸收峰红移至光疗窗口(600~900 nm),并且在有氧条件下光敏损伤CT - DNA的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