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7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81.
竹叶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和其它有用成分,它的提取物是我国新开发的一种植物类黄酮制剂,具有优良的抗自由基、抗氧化、抗衰老、抗茵、抗病毒及保护心脑血管,防治老年退行性疾病等生物学功效,此外,竹叶提取物在医疗、营养保健、食品添加、保鲜等多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182.
竹叶结构的比较解剖及其对系统分类意义的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24种竹子营养叶的结构进行了比较解剖的研究。通过对同一竹种不同个体、同一个体不同部位及同一叶片的不同部位的横切与纵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大多数竹种的同一竹种不同个体、同一个体不同部位的叶片的结构无明显差异,刚竹属则存在一定的变异,特别是梭形细胞的有无。但同一叶片不同部位其主脉维管束的数目有显著的差异;(2)梭形细胞与胞间隙同时存在于叶片中;(3)横切面上泡状细胞的形态及细胞组的数目在种间及种内均有一定的差异;(4)横切面上叶肉细胞壁的褶皱情况不能完全代表其立体构造;(5)叶的解剖构造在属间无明显的界限。因此,单一地将竹子叶片某个部位的解剖构造的资料应用于竹类植物的系统分类,其价值不大,只有在搞清楚它们结构的变化模式后,对系统分类才可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3.
本文研究了黄金间碧竹、禄竹、青秆竹三种竹叶的提取物(代号ZYT)的抗菌活性,重点以禄竹为研究材料。结果表明:竹叶经加酶破壁,有机溶剂提取,所得的非水溶性物质经分馏得到ZYT_1、ZYT_2、ZYT_3和ZYT_4四个部分,其中ZYT_3和ZYT_4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对细菌、酵母菌、丝状真菌均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且明显高于或不低于常用化学防腐剂。气相色谱—质谱联合分析证明其主要组份为有机酸和酚类,在高温、高压、紫外线、酸碱等外界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保存时间长。经动物毒性试验表明ZYT是一种无毒性的天然食品防腐剂。  相似文献   
184.
以茶树菇为实验对象,通过制备茶树菇提取液,研究其体外对胰脂肪酶活力的影响及结合胆酸盐的规律特性,以此评价其体外降血脂功能. 通过改变反应时间、茶树菇提取液质量浓度和反应物加入顺序,探究不同因素对茶树菇提取液抑制胰脂肪酶活力的影响;通过体外模拟人体胃肠道的 pH 值环境,探究不同质量浓度茶树菇提取液吸附 2 种胆酸盐的能力. 结果表明:最佳胰脂肪酶抑制率的反应时间为 40 min;茶树菇提取液稀释倍数越大,对胰脂肪酶的抑制率越低,未稀释时抑制率高达到 35 %;反应物加入顺序为茶树菇提取液、胰脂肪酶混合预热后再加橄榄油乳化液时,茶树菇提取液对胰脂肪酶的抑制率高达到 40 %;加入茶树菇提取液的体积越大,对甘氨胆酸钠和脱氧胆酸钠的结合率越高. 研究结论:茶树菇提取液能抑制胰脂肪酶活力和结合甘氨胆酸钠、脱氧胆酸钠,因此推断其可能具有降血脂功能.  相似文献   
185.
针对测定竹叶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的分光光度法,作出部分优化:以碱性显色体系显色,增加显色剂用量,分别使用芦丁和异荭草苷作为标准品,制作标准曲线,竹叶提取物中总黄酮测定结果存在差异。在浓度0~40 mg/L范围内,芦丁、异荭草苷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9、0.9998,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7.93%、99.65%,对应测出总黄酮含量分别为30.3%与26.3%,RSD为1.35%、0.7%(n=6)。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用异荭草苷制作标准曲线优于芦丁。  相似文献   
186.
为研究大蒜、洋葱提取液在香菇常见病害细菌防治中的应用。采用溶剂提取法提取大蒜、洋葱抑菌活性物质,测定提取液及其混合液的抑菌效果并应用于香菇菌种探究其对香菇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大蒜提取液和大蒜、洋葱提取混合液对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菌均有抑菌作用,洋葱提取液对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有抑菌作用,对荧光假单胞菌无抑菌作用,提取液抑菌效果为大蒜提取液>大蒜、洋葱提取混合液>洋葱提取液;大蒜提取液对3种香菇生长均有抑制作用,洋葱提取液在高浓度时才对3种香菇有明显抑菌作用,在1.25~20 mg/mL时,对香菇CICC14900有促生长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大蒜、洋葱提取液均有抑菌作用,可作为天然抑菌剂开发应用;洋葱提取液具有改良香菇生长培养基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7.
竹子发育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人们利用竹子资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7 000年以前,但直到18世纪后期人们才真正认识到竹子是禾本科植物中一个特殊的类群。现代植物分类的奠基人林奈在《植物种志》(Species Plantarum)一书中,还只是将全世界的竹子归为芦竹属的一个种Arundo arbor,直到1789年,竹子才从芦竹属(Arundo)独立出来,成立了簕竹属(Bambusa)。自竹类被认识到有别于其他禾本科植物至今,有关竹子的形态学、解剖学、系统分类学、生理学、生态学、细胞学、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已经有大量的研究报道,但对竹类植物各个器官的发生、发育和衰老过程尚缺乏系统的研究。笔者对竹类植物的根、地下茎、竹秆、竹叶和生殖器官发育生物学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分析了目前竹子发育生物学领域有待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建议竹子发育生物学的研究应关注细胞分裂、分化和形态建成的全过程,明确整个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而揭示植物发育全过程每个环节的信号转导途径和基因调控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