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2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06篇
系统科学   51篇
丛书文集   99篇
教育与普及   147篇
理论与方法论   26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86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11.
建立易感染类中具有 L ogistic种群增长和非线性接触率的 SIRS流行病模型 ;分析该模型的正不变集和平衡位置的存在性 ,研究了疾病消除平衡位置和地方病平衡位置的稳定性 ,最后给出一些数值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12.
最优脉冲捕获意味着被开发资源种群密度的突然变化和获取相对高的利润·种群的这一动态行为可由脉冲微分方程和某一性能指标来描述·从建模开始,得出了所研究模型的满足初值条件解的表达式及它的渐近稳定性定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适当的性能指标,对周期脉冲系统进行了最优控制,得到了所研究模型的最优捕获效果和相应的最优捕获量·文章的结果既保证了资源管理者可以得到相对高的利润,也能使种群持续生存下去·  相似文献   
113.
1999年至 2 0 0 1年每年 4~ 7月在吉林省西部地区对栗斑腹种群数量及繁殖情况进行了调查 ,发现三年来栗斑腹种群数量连续下降 .其原因是 :人为干扰导致栗斑腹繁殖成功率及繁殖成活率降低 ,从而导致栗斑腹种群数量下降 ;研究地区内近几年连续高温干旱的天气也导致了栗斑腹种群数量的下降 ,气温升高 (R2 =0 9964 )、降雨量减少 (R2 =0 84 98)对栗斑腹种群数量下降的影响很大 .  相似文献   
114.
矮岩羊种群的生态学资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路线调查方法分别于1998年7-8月和2000年7-8月对巴塘县的矮岩羊(Pseudois schaeferi)种群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矮岩羊的种群数量下降很快,目前主要栖息在巴塘县的竹笆笼到苏阿龙一带河谷及支流两侧陡峭的、难以攀越的悬崖绝壁上的岩壁草丛环境中,面积大约200km^2的范围内,数量大约在141只左右,活动群体的大小为2-10只,种群平均密度为0.705只/km^2,矮岩羊生性胆小,易受惊吓,休息时喜欢用前脚刨地,约占休息时间的1/3。森林面积的锐减,人为猎杀,过渡放牧是影响矮岩羊种群数量和生存环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5.
研究了对竞争系统两种群捕获的生物经济平衡问题 ,应用最优控制理论讨论了最优捕获策略 ,得出了贴现率能够影响捕获种群的利润水平。  相似文献   
116.
用 3种不同培养基 (YPG、LB、WW)从焦化废水处理系统中分离培养细菌 ,并用 ERIC-PCR指纹分析的方法 ,对分离物的种群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研究 .同一悬浮污泥样品在 YPG、LB和 WW培养基上的活菌计数结果分别为 1 .6× 1 0 6 CFU/ ml、7.0× 1 0 5CFU/ ml和 9.8× 1 0 5CFU/ ml.选取最适稀释度 (1 0 - 4) ,分别从 YPG、WW和 LB三种不同培养基平板上分离了 5 6、3 9和 60株菌株 .用 ERIC-PCR指纹图的方法分析这 1 5 5株菌株的多样性 ,结果显示 ,废水培养基 (WW)的选择性最强 ,3 9株分离物只显示 1 2种不同的指纹类型 ;而 YPG培养基的选择性相对较低 ,5 4株分离物中共有 3 0种不同的指纹类型 ,多样性明显 ;LB培养基上因有 2 8%的小菌落无法用 ERIC序列扩增 ,故不能用此方法对其多样性作有效评价 .至此 ,本次实验就分离焦化废水处理系统中的细菌及对分离物进行分子多样性的研究而言 ,选用 YPG培养基最合适 .  相似文献   
117.
比较分析了沱江下游不同年代的渔获物物种组成,20世纪60年代初期,沱江下游渔获物由52种组成,分别隶属于6目10科44属,70年代初由50种组成,分别隶属于4目7科36属;80年代初期,由20种组成分别隶属于2目3科18属,同时对渔获物的群数量,优势程度,常捕个体和最大个体大小的变化等也进行了研究,最后综合分析了渔获物产生显著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8.
DNA标记的出现为种群生物学家解决某些种群问题提供了有用的工具,选择好合适的DNA标记,能揭示出种群发展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119.
通过对江苏沿海滩涂较具代表性的银杏采叶园(A)、银杏果-叶-农复合园(B)、银杏材-农复合园(C)等3种不同银杏-农作物复合系统种群复合结构、植物个体的生长结构、现实生态位、生物多样性的比较分析,研究了不同复合系统的种群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银杏果用-叶用-豆科作物复合模式具有较大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和较小的断面积密度指标值,同时具有利于间作种群共存的冠层结构和根系结构,便于调节种群动态和技术集成管理,是一种适宜的海岸带地区推广的优化复合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20.
浙江西天目山天然林及银杏种群考察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完成国内多处同类型研究的基础上 ,笔者对西天目山双清溪沟谷天然林及其银杏进行了专题考察 ,所获第一手资料包括 :双清溪森林古道样带式路线考察立木分布平面图 ;天目山双清溪天然林中银杏及伴生树种调查总表 ;双清溪天然林中银杏种群调查明细表 ;“5代同堂银杏”的树木形态学调查研究 ;禅源寺古森林群落的成分、结构及性质考察等。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认为 ,双清溪天然林原应属於典型“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群落 ,现已进入“针阔叶、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演替阶段。该演替系人为干扰下的一种“偏途演替”。银杏种群参与了演替和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因此 ,它们应该是野生的。“5代同堂银杏”建议正名为“无性系多代同株银杏”比较恰当。禅源寺古森林群落是双清溪沟谷天然林的延伸和残余部分 ,可简称为“禅源寺古森林残存群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