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4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4篇 |
丛书文集 | 48篇 |
教育与普及 | 26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5篇 |
综合类 | 37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36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25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分别采收于云南、青海的12个常规苦荞品种为试验材料,运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分析其种子的千粒重、纯度、穗萌发率、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平均发芽时间,并评价其种子质量。结果显示:青海和云南的12个品种纯度均高于96%;青海的10个品种千粒重大于20 g,云南的只有6个品种千粒重大于20 g;青海有5个品种存在穗萌发现象,云南有9个品种存在穗萌发现象,其中穗萌发最严重的是‘六苦04’,两地种子穗萌发率均在4. 0%以上;贮藏半年后,青海采收的‘黔苦6号’、‘黔苦5号’、‘苦荞1307-893’、‘晋苦荞6号’、‘云荞2号’、‘六苦04’、‘云荞1号’、‘川荞3号’、‘酉苦1号’和‘晋苦荞2号’仍具有种用价值,而采自云南的‘黔苦6号’和‘六苦04’则失去种用价值。结论:模糊隶属函数法可用于苦荞种子质量分析,多数苦荞品种在青海种植时种子质量更佳,采自云南的‘酉苦1号’表现最好,两地种植时评分均较高的品种为‘晋苦荞2号’和‘酉苦1号’。 相似文献
52.
水稻穗部突变体Cl的形态和定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簇生穗突变体Cl表型为多数枝梗顶端有2或3个小穗簇生在一起.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 Cl的功能与水稻枝梗顶部的发育有关, 同时Cl影响了顶端小穗的伸长; 而Cl突变体中穗粒数有一定降低, 提示Cl基因可能对水稻穗粒数也有一定的影响. 分别利用Cl与中花11及Cl与浙辐802 杂交的F2群体对Cl位点进行遗传定位, Cl位点初步定位在第6染色体的CAPS标记CK0214和SS0324之间. 为了进一步精细定位Cl位点, 在CK0214和SS0324之间发展了5个CAPS标记, 连锁分析表明, Cl与其中2个标记R0674E和C12560紧密连锁, 遗传距离分别为0.2和2.1 cM, 并且Cl被定位在这两个标记之间. 以此为起点, 构建覆盖Cl基因区域的PAC 重叠群, 两个PAC克隆AP004571和AP004236将Cl位点覆盖, 物理距离为196 kb, 为最终克隆Cl基因奠定了基础. 等位性测定显示, Cl与另一个水稻簇生穗突变体Cl2是等位突变. 相似文献
53.
发芽是一种有效提升谷物营养特性的绿色加工方法,为了进一步改善裸燕麦的营养价值,研究了不同发芽时间处理对裸燕麦营养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发芽对蛋白质含量无影响,但能提升裸燕麦内源淀粉酶及脂肪酶活性,造成脂肪含量显著下降及淀粉颗粒形貌改变。游离氨基酸含量随发芽时间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氨基酸组成中谷氨酸、丝氨酸显著降低,丙氨酸、甲硫氨酸、异亮氨酸显著增加。体外模拟消化结果显示,发芽能显著改变淀粉、蛋白质及脂肪的消化特性,相比于0 d,发芽1 d的裸燕麦还原糖释放量下降17.95 mg/g,蛋白质水解度提升14.23%,脂肪酸释放量下降29.73 μmol/g。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发芽1 d的裸燕麦是一款具有低升糖、低脂肪消化和高蛋白利用的营养产品,本研究为裸燕麦提质增效开发与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4.
玉米穗丝是玉米的受粉器官,它的生长发育状况将直接影响玉米产量。为了实现穗丝性状的自动监测与评价,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三分图的玉米穗丝精细化提取方法。首先基于直方图对比度的显著性检测算法预估目标显著性,形成显著图,再利用自适应阈值分割对显著图初步预分割;然后寻找最大连通域获得单一目标二值图像,根据穗丝特点确定形态学处理的最佳卷积核并生成包含目标、背景和不确定区域的自适应三分图,以Laplace矩阵优化closed-form matting算法中目标函数的分块矩阵;最后根据玉米穗丝特点,结合三分图结果和优化过的算法对玉米穗丝进行软分割实现精细化提取。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的研究方法像素精度值为97.96%,综合评价指标值为94.16%;其中像素精度值相较于基于点运算的OTSU算法、Grabcut算法和基于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算法SeFormer和DeeplabV3,分别提高了10.43、2.35、1.67和1.91百分点,综合评价指标值分别提高了23.96、5.59、4.28和5.13百分点。此方法能有效弥补硬分割算法对玉米穗丝这种特殊对象的分割缺陷,提取的目标区域接近真实区域,准确度高,从而为智... 相似文献
55.
长春花是重要的观赏和药用植物.为了探索适宜长春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温度和光照条件,研究了温度(20℃、24℃、28℃和30℃)和光照条件(每日连续光照14h和全黑暗)对经自来水浸种24h后的长春花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幼苗的芽长和干重均受光照条件、温度以及两者间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P0.01),种子的发芽势、幼苗的鲜重受光照条件以及光照条件和温度间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P0.01),幼苗的根长仅受温度的显著影响(P0.01).各光照和温度条件组合间,种子在黑暗、20℃-28℃下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最高,在黑暗、24℃和28℃下的发芽指数最高;幼苗的根在光照和28℃以及黑暗和24℃下较长,芽在黑暗、24℃-30℃下最长,鲜重在光照和24℃以及黑暗和20℃-30℃下最大,干重在光照、24℃下最大.黑暗、24℃是长春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适条件. 相似文献
56.
苏宋旺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0(3):105-108
本文发表了安徽省苔草属毛苔草组1种新,2新变种,即丝梗苔草Carexfilipedunculata,毛果苔草CarexMiyabeivar.maopengensis和显穗苔草Carexinfossavar.extensa. 相似文献
57.
温度对野生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种子萌发与温度的关系,将浓硫酸浸泡处理和砂磨处理过的种子置温度5、10、15、20、25、30、35℃恒温及25/15℃(昼/夜)变温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测定各温度下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试验结果表明,野生大豆种子的适宜萌发温度为15-30℃,浓硫酸浸泡最佳处理时间为40min. 相似文献
58.
研究了山核桃3种砧穗组合(本砧+结果枝接穗、本砧+生长枝接穗、化香砧+生长枝接穗)和实生苗造林生长及前期结实情况,探讨了山核桃不同砧穗组合造林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造林保存率第2年开始趋于稳定,以化香砧+生长枝接穗的嫁接苗造林保存率最高,达(77.93±8.51)%,本砧+结果枝接穗的嫁接苗造林保存率最低,为(52.97±5.67)%。随着造林年限的增加(第1~5 年),砧穗组合间高生长的差距逐渐缩小,而地径生长的差距变大。造林第5年,本砧+结果枝接穗的嫁接苗造林矮化效果显著,其高生长仅为实生苗的892%。本砧+生长枝接穗和化香砧+生长枝接穗的嫁接苗造林第5年开始结果,而实生苗和本砧+结果枝接穗的嫁接苗造林第6年开始结果,造林第7年(2008年),本砧+结果枝接穗的嫁接苗造林结果树比例最高,达到85.0%,化香砧+生长枝接穗和本砧+生长枝接穗的嫁接苗造林结果树比例分别达到74.2%和75.8%,结果量较高,分别达到30.6 kg和30.4 kg,实生苗造林结果树比例最低,结果量最小,仅为43.7%和4.5 kg。 相似文献
59.
60.
高捍东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2(4):28-30
研究用IDX法测定马尾松和樟子松种子发芽能力的方法及其标准化。结果发现,马尾松和樟子松种子浸种16h后,在15℃、相对湿度接近100%的培养箱内培养56h,然后在25℃、相对湿度40%的条件下分别干燥3h、2h,再作射线摄影,此时生活种子与死亡种子含水量的差异能在射线照片上形成密度反差,据此可以测定种子的发芽能力,即生活种子含水量高,吸收射线能力强,在射线图象上表现为密度均匀,胚与胚乳界限不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