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5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33篇
教育与普及   34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57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61.
曲学勇 《科技信息》2008,(32):385-385
稻水象甲在黄河三角洲稻区每年发生两代,主要以一代幼虫为害水稻,越冬代成虫迁入稻田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562.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了稻蝗对水稻产量损失率构成因素的危害程度。结果表明:关联度的大小依次为百墩虫数〉穗长〉每穴穗粒数〉每穴穗粒数〉千粒重〉每穗实粒数。提高单株籽粒产量的有效途径是在保持每穴一定穗粒数的前提下,应把百墩虫数最多而穗较长的类型作为中华稻蝗对水稻产量损失率构成因素危害的主要防治因素。  相似文献   
563.
以中华稻蝗为研究对象,以狗尾草、小麦、晋稻8号、晋稻9号、旱稻297号为寄主植物,测定了饲喂不同寄主植物后中华稻蝗1-5龄若虫的酯酶活性.结果表明,饲喂不同寄主植物后,中华稻蝗各龄期若虫酯酶比活性均是狗尾草组最低,晋稻9号组最高,且两者差异显著,晋稻9号组的活性是狗尾草组的1.65-2.22倍,推测晋稻9号可能有某种特殊的物质,对中华稻蝗若虫酯酶的诱导作用较强.研究结果还显示,无论饲喂何种寄主植物,中华稻蝗若虫酯酶比活性均表现为随着龄期的增长,活性逐渐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564.
首次记述了在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贺兰短鼻蝗Filchnerella helanshanensis Zheng,1992和贺兰山雏蝗Chorthippus helanshanensis Zheng,1999的雌性.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565.
首次记述了芋蝗、紫胫长夹蝗和黄翅腫蝗三种卵囊及卵粒的外部形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卵壳表面的细微结构作了观察。并对蝗卵形态与蝗虫分类的关系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566.
以云南麻鸭为试验材料,分别在稻鸭共生(稻鸭组)和常规网上平养(常规组)两种饲养模式下饲养至体重达1.8kg,屠宰并测定其肉用性能。结果表明:①两组间的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胴体重、胸肉重、肝重、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肉率、胴体率无显著差异(P〉0.05);②稻鸭组的皮脂厚降低7.40%(P〉0.05),肌胃净重提高了5.43%(P〉0.05);③稻鸭组腹脂重、腹脂率分别降低了15.09%(P〈0.05)、11.76%(P〈0.05),腿肉重、腿肉率分别提高了8.10%(P〈0.05)、11.40%(P〈0.05),两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67.
用SKW-3型华氏吸仪对中华稻蝗卵发育过程中的耗氧率进行了测定研究,并同步用染色法研究了胚胎形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568.
季章定 《扬州科技》1996,4(3):45-46
麦套稻是继水稻稻抛秧及水旱直播后发展起来的又一项新的轻型栽培技术,它比抛秧更加省本,省工,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569.
记述来自云南的拟裸蝗属Conophymacris Willemse 1933一新种:楚雄拟裸蝗Conophymacris chuxiongensi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山东大学生物系无脊椎动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570.
试论占城稻对中国古代稻作之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稻作发展的历史、地理和语文等方面,探讨了北宋真宗年间引进的占城稻对中国稻作的影响,认为 城稻的引进使得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原有一季晚粳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季早籼,为明清时期双季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