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系统科学   10篇
丛书文集   58篇
教育与普及   31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4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张文魁 《河南科技》2006,(10):33-33
1.轮胎在田间被作物根茬刺入。若当时漏气不严重,就不要把根茬拔出,将拖拉机慢慢开出田间,再拔出修补。 2.轮胎上的气门嘴盖丢了。可以剪一段软塑料管,一端用火烤软,捏死,另一端套在气门嘴上即可.  相似文献   
132.
宿根稻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州野稻和长药野是本研究重要的宿根性状来源。已证明:宿根性是显著数量性状。这两个野稻的宿根性1997年经间复交兴粳A/柳野//长野而输入栽稻,F1名为4020。这个F1有根状茎且宿根重现性特性,已在成都宿根生长,越冬19年。  相似文献   
133.
经过3年四代的田间试验和研究表明,水稻无融合生殖材料C1001B有性结实的种子和C1001A×B的种子能产生一定频率的多胚苗;去雄结实和C100lA的单性种子只产生单苗;C1001B的多胚苗特性能稳定遗传,受胞质效应影响,随发芽时温度的提高C1001B多胚苗发生频率有提高的趋势;通过特殊的选择方式,C1001B双苗发生频率可以提高。  相似文献   
134.
稻纵卷叶螟迁飞现象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纵卷叶螟CnaghalocrocismedinalisGuenee自70年代以来上升为海南省水稻三大害虫之一.海南省澄迈县一年发生9代:第2、4、6、9代为本地虫源本地繁殖代;第5、7代为大部分外地虫源迁入代;第3、8代为本地虫源大部分迁出代.广东省阳春县一年发生7代:第1、4、6代为本地虫源,本地繁殖代;第2、5代为大部分外地虫源迁入代;第3、7代为本地虫源大部分迁出代.每当水稻正处在分蘖期迁入的世代为害较为严重.往往引起突发性猖獗为害;而迁出代则意外地为害轻微.  相似文献   
135.
城固县从2003年开始引进试验,示范稻茬小麦免耕技术,经过两年的生产实践,已基本掌握了符合当地生产实际和生态特点的稻茬小麦免耕技术。此项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农户所接受,已显现出稻茬免耕技术的优点。今年全县稻茬小麦免耕技术推广已扩大到8个乡镇,面积达3.1万亩。据12月中旬我们在全县多点调查,稻茬免耕小麦普遍长势良好,但也有几个不可忽视的技术问题,应引起广大农户的重视和注意。  相似文献   
136.
汉中地处陕西南部,种植模式为水稻——油菜(小麦)一年两熟。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油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目前种植面积已达到每年一百万亩以上。早熟水稻一般在9月上旬收获,而油菜要在10月上旬才移栽,如何充分利用秋季光热资源,增加农民收入。为此,我们开展了秋播马铃薯间套油菜免耕覆盖栽培技术试验研究。现就该项技术总结如下,希望和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7.
将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 染色体组型为AA)与宽叶野生稻(O. latifolia, 染色体组型为CCDD)进行杂交, 结合胚拯救手段, 获得了这两个种的种间杂交种. 杂种F1在株高、分蘖力、生长繁茂性等方面表现明显的杂种优势, 穗部性状明显偏向于父本宽叶野生稻的特征, 表现为长芒、小粒、大而外露的紫色柱头极易落粒. 根尖细胞染色体鉴定证明杂种染色体数为2n = 36. 进一步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GISH)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技术, 鉴定了杂种F1的染色体组成及其在减数分裂中的配对行为. 结果表明, 杂种染色体的组成为ACD, 在减数分裂中, 绝大部分染色体以单价体形式存在, 很少有配对现象发生, 因而杂种表现完全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138.
Co60-γ射线不同剂量辐射黑稻M1代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黑稻(Y4)经Co60-γ射线不同剂量辐射M1代性状初步研究表明,生物性状比对照弱,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而明显下降,主要表现为生物损伤。而半致死剂量,半损伤剂量,临界剂量和处理表现优良等综合考虑,以300GY出现的频率最高。千粒重,株高,穗长等表现优良的可以标定M2代单独研究。  相似文献   
139.
对采自稻田的中华稻蝗成虫采用紫外照射、超声波、室内饲养、带菌针刺等方法处理,于处理后不同时间收集中华稻蝗成虫体内的耐热蛋白,并用抑菌圈法检测抑菌活性.此外,还对中华稻蝗成虫的血淋巴、前肠及去头、腿和翅的身体其余部分分别进行了耐热蛋白的提取.结果表明,紫外照射和超声波处理未能诱导中华稻蝗产生抗菌物质,另外2种方法均可诱导其产生抗菌物质.中华稻蝗血淋巴原液、身体剩余部分的提取液对指示菌没有抑菌活性,而其前肠的提取液对指示菌有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40.
陆钦桃  傅杰  朱崇东 《科技信息》2011,(33):I0326-I0326
“麦套稻”集全面耕、套直播和秸秆全量还田于一体,是稻作自然农法的一种新形式。本文结合作者多年工作经验,提出“麦套稻”种植模式给现行用水管理带来的新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总结出了几点对策,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