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20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目的 本文针对成体稀有鮈鲫的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和描述,配合系列的图文介绍,为脊椎动物的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进化和其它相关的研究提供更加完整的组织学背景。方法 健康的成体稀有鮈鲫经固定、脱钙,脱水,透明,包埋蜡块制成3μm厚度的组织切片,H.E染色制片,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拍摄组织学照片,进而对其相应组织器官进行描述。结果 稀有鮈鲫的口咽部可由咽齿与后续肠道分界,稀有鮈鲫的肠道前端呈“Z”字型膨大,但其后续肠道基本呈直线形。稀有鮈鲫的肝脏虽有清晰的中央静脉等结构,但不成典型的分叶状。胆囊独立存在,位于胸腔前端,与心脏毗邻。胰腺或肝胰腺未能在稀有鮈鲫中被发现。作为稀有鮈鲫神经中枢的脑部,其各部分结构较为完全,可见清晰的端脑、间脑、中脑、后脑和脑脊髓。并有脑神经从脑的背侧、腹侧发出。位于背侧脊椎的椎间孔中的脊髓可见分明的灰质与白质结构。结论 稀有鮈鲫的消化系统符合鲤科鱼类无胃特点,但其肠道前后段有明显差异。该物种神经系统发育较为完全。  相似文献   
82.
摘要:目的 本文对成体的雌性和雄性稀有鮈鲫进行了系统性的组织学观察和描述,为以该动物为实验对象的研究进一步完善动物背景材料和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的成体稀有鮈鲫由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提供。用Bouin’s液对样品固定24 h至48 h后进行脱钙,流水轻柔冲洗表面去除样品表面残余的酸液,对样品的整体和局部采取矢状面与冠状面进行双向修块,梯度酒精脱水后浸入松油醇透明,包埋蜡块制作3 μm厚度的切片,按Hematoxylin & Eosin染色标准流程完成染色制片后于镜下观察,并对其各个脏器按照各个系统的顺序依次进行了组织学照片的拍摄及描述。结果 稀有鮈鲫的皮肤分为表皮层和真皮层,表皮外侧被覆角质化的鳞片,不能同无鳞鱼类一般通过皮肤呼吸,故其呼吸作用主要在鳃部进行。作为携氧工具的稀有鮈鲫的红细胞,如禽类的红细胞一般具有未退化的细胞核,从切片上可以看到在其心脏(分为静脉窦、心房、心室和具高度弹性的动脉四个部分)和血管(动静脉、毛细血管)中均有大量充盈。结论 本文对稀有鮈鲫的皮肤以及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器官进行了较为完整的组织学形态描述,可为以之为实验对象的研究提供较为可靠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3.
为了研究珊瑚来源放线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 M13.1中的次级代谢产物,利用硅胶色谱法、凝胶色谱法、薄层色谱法、中压液相色谱法等技术对珊瑚来源放线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 M13.1发酵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核磁共振碳谱(13C-NMR)、质谱(MS)等波谱数据及文献对照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放线菌S.albidoflavus M13.1分离鉴定出13个化合物,分别为5-(6-methyl-7-oxooctyl)furan-2(5H)-one(1)、肉桂酸(2)、环(亮-脯)二肽(3)、5-(6,7-dihydroxy-6-methyloctyl)furan-2(5H)-one(4)、环(丙-脯)二肽(5)、香豆酸(6)、环(丙-亮)二肽(7)、N-乙酰基酪胺(8)、环(4-羟基-脯-苯丙)二肽(9)、环(甘-丙)二肽(10)、环(甘-脯)二肽(11)、尿嘧啶核苷(12)、2''-O-甲氧基尿嘧啶核苷(13)。这1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珊瑚来源的S.albidoflavus M13.1样品中分离得到,且均无明显的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84.
根据酮基合酶编码基因(ketoacyl synthase,KS)的同源性设计简并引物,并利用PCR技术快速筛选携带聚酮类化合物编码基因的放线菌菌株.试验筛选了33株放线菌菌株,检测获得PKSⅡ型阳性菌株16株.克隆并测序获得16条KS基因序列,进行BLAST同源性比对,与GenBank中已知的KS基因序列的相似度在89%~99%之间.提交GenBank,获得的各菌株KS基因登录号为FJ620885~FJ620889,FJ620892,FJ878801~FJ878810.抑菌实验表明,携带KS基因的16株放线菌中,13株具有抑制真菌活性,2株具有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活性.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16株放线菌可以分为7个类群,其中,具有产生新型聚酮类化合物潜力的菌株8株,说明筛选出的KS基因具有一定的多样性.结果表明,利用PCR技术可以快速有效筛选Ⅱ型KS基因,为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5.
新疆青海极端环境发现大量未知放线菌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从新疆、青海的重盐碱地区、盐湖采集样品,分离其中的嗜盐、嗜碱及低温放线菌.研究了它们在几种盐的不同浓度,不同 pH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利用多相分类程序进行鉴定,发现嗜盐放线菌、放线细菌的新科 1个(Yaniaceae),新属 2个(Yania and Streptomonospora),新种8个,嗜碱放线菌新种4个,低温放线菌新种1个.对其中部分新种、新属做了描述.认为新疆、青海的重盐碱地区蕴藏着大量的未知放线菌资源 ;新菌种必然有新基因,新产物,新活性和新用途,是药物开发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86.
分析了水稻内生放线菌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果胶酶三种酶活性,结果表明:52%的菌株具有纤维素酶活性,35%的菌株具有木聚糖酶活性,61%的菌株具有果胶酶活性.  相似文献   
87.
88.
支持向量机方法是流行的数据分类方法,但支持向量机方法对稀有类的分类能力不强.针对稀有类数据的多超平面支持向量机是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方法的稀有点类分类方法,与支持向量机相似,使用超平面进行分类.与支持向量机不同的是,SVM_MH要求稀有类点在所有超平面正侧的交集中.SVM_MH对稀有类的分类要求更严格,而对非稀有类的条件相对宽松.支持向量机方法可以看作是一个特殊的SVM_MH.核函数在稀有类支持向量机中仍然适用.  相似文献   
89.
香蕉内生真菌、放线菌类群分析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采用内生菌分离法对华南种植的健康香蕉根、叶内生真菌、内生放线菌进行分离研究表明:叶内部的内生真菌主要为盘长孢刺盘孢菌物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占60.77%;而根内部曲霉Aspergillus spp. ,青霉Penicillium spp.,拟青霉Pacecilomyces spp.的分离频率较高,共占70.4%。在根、叶内生放线菌中灰红紫类群链霉菌分离频率最高,分别占65.2%与78.2%;在整个植株中玫瑰浅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roseogriseolus的分离频率最高(占57.7%),叶中该种链霉菌占69.0%,根中占43.5%。对峙实验表明:内生真菌在体外对香蕉枯萎病的病原菌(尖孢镰刀菌香蕉专化型)不显示明显的拮抗作用而内生放线菌则显示明显的拮抗活性,玫瑰浅灰链霉菌中有42.5%的菌株显示拮抗作用,该种链霉菌在提高香蕉植株对香蕉枯萎病的抗性中的作用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0.
通过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li folia)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干旱胁迫对红壤土中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以轻度胁迫处理最高,此后随着胁迫梯度的增加而减小;在胁迫处理第30天不同胁迫处理间土壤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存在显性差异.土壤细菌和固氮菌在胁迫处理第15天时其随胁迫梯度的变化规律同土壤真菌和放线菌相似;但胁迫处理第30天两均随胁迫梯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土壤固氮菌数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减少.这与土壤真菌和放线菌的变化规律相反.说明土壤真菌和放线菌比固氮菌更容易适应干旱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