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8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 毫秒
91.
梅衣 《科学之友》2013,(4):30-31
明清以来,中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冠以产地名称的著名绸类品种,如山西的潞绸,南京的宁绸,四川的川大绸,福建的瓯绸和山东的茧绸。其中,潞绸便是山西古潞安州(今山西长治)所产。  相似文献   
92.
公元1世纪前后,位于欧亚大陆文明地带东西两端的中国秦汉、古罗马在雕塑上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但两者存在巨大的差异。在古罗马,雕塑作品主要被置于整个城市的大环境中,和其他公共场所发生有机的联系,而在中国秦汉则形成以陵墓雕塑为中心的纪念雕塑,依附于各种墓葬建筑而置于墓前或埋于地下。本文着重来作一下中、西方一世纪左右秦汉雕塑和罗马雕塑的比较。  相似文献   
93.
张青 《科技信息》2008,(3):191-191
基础工程实属百年大计,必须慎重对待,只有深入了解地基情况,掌握勘察材料,经过精心设计与施工,才能使基础工程做到既经济合理,又能保证质量。本文结合工程实践和历史建筑,对芦苇在秦汉长城基础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4.
清代嘉庆、道光之际,是中国学术发展的转折时期.其标志是理学经世学派的崛起和今文经学的复兴.湖湘理学经世派反对为考证而考证的乾嘉学风,主张以理学进行道德教化,同时讲求治世才能,以免理学空疏之讥.今文经学重新解释儒家圣道,为变法改革寻找理论根据.这两种学术思潮的路向不同,但都主张学术要关心现实、经世致用,都是基于乾嘉学术的困境和社会现实的危机而形成的,并对晚清社会带来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5.
林景熙(1242-1310),字德阳,号霁山,宋瑞安府平阳县林坳(今属浙江苍南县)人。为宋元之际卓有成就的著名爱国诗人。1993年春,我应浙江古籍出版社约,从事林景熙诗文集《霁山集》的整理校注工作(定名为《林景熙集校注》,列入该社重点书目“两浙作家文丛”之一  相似文献   
96.
汉语称谓语说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汉语称谓语。汉语称谓语自古有之,可“称谓”一词,直至秦汉时期尚未见使用。该词始见于《晋书·孝武文李太后传》所载会稽王司马道子的书启:“虽幽显同谋,而称谓未尽,非所以仰述圣心,允答天人。宜崇正名号,详案旧典。” 《现代汉语词典》释“称谓”为:“人们由于亲属和别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分、职业等等而得来的名称,如父亲、师傅、支书等。” 按其内容,称谓又可划分为两大类:亲属称谓和非亲属称谓。如上面定义中所说的“父亲”便是亲属称谓,“师傅”、“支书”便是非亲属称谓。 亲属称谓是从家庭及亲属关系中产生出来的一种称谓形式。国外学者以兄弟姐妹为线索,把世界各地的亲属称谓分为多种类型(如美国默多克《社会结构》一书分为爱斯基摩型、夏威夷型、易洛魁型、苏丹型、奥马哈型、库洛瓦型六种)。我国学者则通常把亲属称谓分为类别型和叙述型两大类。 类别型称谓不标明亲族是父系或母系,不标明亲族是直系还是旁系,不标明亲族的排行顺序,只标明尊卑辈份。叙述型亲属称谓则相反,不仅父系、母系关系明确,而且直系、旁系、尊卑、长幼关系均十分明确。汉语亲属称谓即属叙述型。 非亲属称谓多指人们的社会称谓。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按职业、身分等所形成的一系列  相似文献   
97.
"塿土"是关中平原现代地表广泛覆盖的农业土壤,也是历史上对土壤资源持续利用与改良的产物。我国古代先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积累了大量识土、用土、改土、养土的经验,并被广泛记录于古代农书及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中。文章通过对先秦至两汉时期古农书及相关文献中土壤信息的提取和整理,结合现代土壤学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秦汉时期关中平原农耕土壤环境及其土壤资源的利用与改良。研究表明,秦汉时期关中平原地表土壤尽管为全国优良的土壤类型,但土壤质地不良,水分、养分供给不足,盐碱化等因素也导致了土壤的适耕性减弱。秦汉时期精耕细作的治土和治田过程使关中平原农耕土壤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在土壤质地、结构、水分、养分等方面均有所表现,促使了关中平原自然土壤向农业土壤的迅速转变。  相似文献   
98.
陈夏地区是中原化最初的基地,有久远的化传统。秦汉时期,这一地区表现出独具特色的化风格。与农耕经济受到特殊重视的同时,陈夏地区也明显受到商业化的若干影响。陈夏循吏名声煊赫,也是值得深思的政治化现象。而史家关注陈夏地区风俗时所谓的“好事”,“任侠”,则指出了有时和地方政府持不合作甚至对抗态度的“豪强”集团的行为特征。陈夏地区所谓“民以贪遴争讼生分为失”,所谓“俗多朋党”等民俗化特色的形成;与豪族异常集中,豪族地主经济较为成熟的情形有关。经过西汉中晚期的充分发育,到两汉之际,当地的豪族地主经济已经具有足以支撑起一个全国政权的实力。秦汉时期,陈夏地区又是士学群起的化先进区域。陈夏学人曾经在秦汉化事业中有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9.
明清鼎革之际,江南地区战乱频仍,女性的生存状况急剧恶化。面对战乱,江南地区出现女性为保全贞节而大量自杀的现象。明遗民恪守民族意识和忠于明朝的理念,其故国之思、亡国之恨的遗民心态表露无遗,并成为其精神寄托与价值取向。他们通过对大量的江南地区女性死亡事件的记述,利用江南地区殉节女性的事迹,以“天地正义仅见于妇女”为论调,借女德以讽士,折射了亡国之际对于“节”与“忠”的思考,其最终目的是维持其政治伦理与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100.
秦汉至隋唐时期,中国出现人类生产力发展的第一次高峰.管理思想随着经济的崛起和政治的成熟化而得到空前发展,并不断制度化.主要管理思想的代表人物有: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桑弘羊、曹操、诸葛亮、贾思勰、隋文帝、唐太宗和武则天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