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0篇
教育与普及   32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30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美国(科学与工程学指标,2010)(Science & Engineering Indicators,2010)按期发布了.其中"科学技术:公众的理解与态度"一章的内容比以前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62.
吴顺鹏 《科技信息》2013,(15):427-427,432
<正>近10年来,全国的科普工作在发展中不断创新,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不懈努力。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公民科学素质被看作国家进步的基石。2020年我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迫在眉睫,党和国家对科普工作寄予厚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十二五"时期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要超过5%,这给全国的科普工作带来巨大挑战,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任重道远。1流动科技馆发展的必要性1.1公众科普需求与日俱增在《科普法》、《科学素质纲要》的推动下,科普基础设施迎来大发  相似文献   
63.
科学素养是现代人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其科学素养应高于一般公众。可调查发现,文科类大学生科学素养现状不容乐观。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探讨适合于我国国情及学生实际的科学素养要求及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4.
高中生物教学中科学史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中二年级两个平行班的生物教学对照实验表明,科学史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但对学科教学质量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65.
科学素养的维度研究对我国科学教育三维目标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素养的维度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争论和研究的问题,也与科学教育的三维目标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科学素养维度问题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并辅以模型说明,为我国科学教育目标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66.
中医药素养是国民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健康工程不可或缺的一个主体,大力普及国民的中医药素养,不断提高国民的健康水平,对促进我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事业的发展,全面提高我国公民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7.
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担任科学教学的教师应多思考、多探究、多实践、多总结,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在科学知识传授过程中,要注重如何充分利用各类社会科普资源,加大科普教育的力度,从而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科技文化素质,努力为国家科技发展储备优秀的后备力量。  相似文献   
68.
69.
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重视发展科学技术的程度,也是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措施.本文尝试分析了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现状,并在科学素养、科技传播与科学教育三位一体的互动关系基础上,提出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提升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0.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在于启迪学生获得智慧,完善人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智慧教育已经成为当代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幼儿科学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的教育,它与智慧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同时,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也决定了幼儿科学教育必须走智慧教育的道路.幼儿科学教育应该把培养幼儿科学素养,启发幼儿探究与质疑,注重个性化的教学以及走向生活化等作为提高幼儿智慧品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