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0篇
教育与普及   32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30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4 毫秒
101.
采用2003年我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问卷对在校大专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专生尤其是文科生和艺术类学生科学素养水平不高;科学知识比科学方法掌握得好,但对高新科学技术知识了解较少;大多数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持积极的态度,但也有相当部分学生还缺乏对伪科学和封建迷信活动的辨别和判断能力.培养大专生的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是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营造良好的科学素养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0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的比例相当高,公民科学素养的城乡差距十分明显。一些不科学的观念和行为普遍存在,愚昧和落后的思想在农村地区还很盛行。这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村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项不可推卸的、艰巨而又神圣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3.
公众科学素养高低反映了城市发展潜力.苏州要成为国际新兴科技城市,必须了解目前苏州市公众所具备的科学素养,并研究其发展趋势,制定符合苏州市情的教育、科技、社会发展政策和科普政策,进而不断提高苏州市公众的科学素养,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夯实基础.为反映苏州公众科学素养现状,我们在全市范围开展了“苏州市公众科学素养问卷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和掌握苏州市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率,对科技知识和科学方法的了解程度,以及公众对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的看法态度、获取科学技术信息的渠道、手段和方法等情况.  相似文献   
104.
在中学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和科学,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的本质,正确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全面体现科学教育的价值.目前各国都十分重视科学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成为科学教育的核心目标.我国中学科学课作为培养中学生科学素养的主阵地应采取各种措施提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科学素养教育的兴起、内涵及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05.
结合高等院校的素质教育问题,本文提出了实验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宗旨,论述了实验教学中信息素养、科学素养的教育内容,构建了实验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106.
物理课程目标的沿革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分析了新中国历次中学物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的变化,阐明了物理课程目标变化的原因,构画出我国物理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关注学生发展的转变轨迹;并探讨了3方面的问题:一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论层面讨论物理学的教育价值;二是通过对我国物理课程目标沿革的反思,讨论我国物理必修课程目标的合理定位;三是基于我国各地情况差异大、社会对人才需求多样性以及学生个性和需求多样性的现实,探讨物理课程目标多样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7.
科教类电视节目与其他电视节目相比显得抽象、枯燥,它不可避免的专业性和说教性.使不少观众对科教类电视节目敬而远之。因此,研究科教类电视节目的特性,加强新闻策划,打造和强化品牌优势,在新世纪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不仅是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也是提高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08.
PUS研究的两种思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评析了目前PUS(公众理解科学)研究中存在的两种思路和主张,以及相关学者在这两种思路下所做的工作.两种思路的倡导者都在历次全国及跨国调查的范围内,构建自己的分析模型,都为PUS研究作出了引人注目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9.
科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三维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苏东  褚慧玲 《科学》2004,56(6):39-41
现代社会是一个民主化社会。每个人的命运和整个人类社会、整个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每个公民都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和权利。不能被排除于社会事务之外。而现代社会更是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无论是公民的个人生活还是社会生活。都离不开科学技术,这就要求公民必须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使个体能把握自己的命运。过上负责任的幸福生活。同时在涉及到人类社会和国家命运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采取合乎理性的行动。因此。中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把目标定位于“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上。  相似文献   
110.
在肯定传统教学优点的前提下,阐述探究了教学设计的目标和探究教学的内容,并提出一 些意见和看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的 发展.大力倡导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探究性教学,其核心是让学生通过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来理解 科学概念和掌握科学知识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探究教学在我 国推行有明显的优势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