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9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84篇
系统科学   51篇
丛书文集   91篇
教育与普及   97篇
理论与方法论   24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72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31.
132.
应用泊松分布、负二项分布和奈曼分布三种理论分布模型,对取自长门岩岛的山茶种群的样方资料进行了分布格局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种群的实际频数符合负二项分布,因此判定种群的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通过对种群的聚集强度指数的计算,求得各参数分别为二项参数(K)0.6291,扩散系数(C)17.7372,丛生指标(I)16.7372,Casie指标(1/K)1.5896,聚块性指标为(m/m)2.5896,均表明为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33.
青岛沿海岛屿生物多样性研究(Ⅱ)山茶种群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泊松分布,负二项分布和奈曼分布三种理论分布模型,对取自长门岩岛的山茶种群的样方资料进行了分布格局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4.
青海云杉林种群结构及演替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俊 《甘肃科技》2007,23(10):238-239,279
青海云杉林的种群结构受其物种分布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的影响,青海云杉林有着迥然不同的种群结构,在垂直结构上可以分为4:乔层、灌木层、草木层和苔藓层;并利用调查数据对种群空间分布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海云杉林种群呈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35.
本文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稻粉虱Aleurooybotus indicus David of Subramanias种群系统动态进行模糊聚类分析,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置信水平0.9640≤λi<0.9880的情况下,该种群系统分为6个亚系统:SS1、SS2、SS3、SS4、SS5和SS6。文中对各个亚系统的动态规律进行特征描述,以期为稻粉虱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6.
本文考虑了一类Lotka-Volterra捕食-食饵模型,其食饵种群具有常数投放率。对该模型的退化情形作了较详细的讨论,得到了极限环存在与否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7.
讨论了两相异斑块中n种群扩散Lotka-Volterra树系统.通过引入"种群度"的概念,给出了一组判断该系统是持续生存的、容易验证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38.
139.
本文依据1988年4~6月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华安区和泰来县东方红林场捕获77只鼢鼠标本材料(51只雄性、26只雌性),研究它们的性比和繁殖情况。捕获的材料表明其性比是雄性比雌性多。繁殖指数依下列公式计算I=NE/P其中I表示繁殖指数,P为总捕获只数,N为孕鼠数,E为平均胎仔数,它们表明鼢鼠繁殖强度的季节变化及原因。  相似文献   
140.
Outcrossing rate in a natural population of Caldesia grandis was estimated by the dominant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sm DNA (RAPD) marker using 10 open-pollinated progeny arrays of 24 individuals. The multilocus outcrossing rate estimated based on all 25 RAPD loci was 0.872 ±0.033 and the single-locus outcrossing rate was 0.795 ±0.032. Multilocus estimates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from the single-locus estimates. The fixation index, F, in the progeny estimated from RAPD data was -0.142 ±0.000. The estimates of multilocus outcrossing rates (t_m) and single-locus outcrossing rates (t_s) obtained from MLDT clearly indicate that outcrossing is predominant in the open-pollinated C. grandis population. An empirical analysis suggests that 15 should be the minimum number of dominant marker loci necessary to achieve robust estimates of t_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