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0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98篇
系统科学   73篇
丛书文集   52篇
教育与普及   29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3篇
现状及发展   24篇
综合类   174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热带巨型叶植物芭蕉叶片内结构异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帅  曹坤芳 《科学通报》2014,59(6):522-528
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叶片面积是决定叶片光合作用的重要因子之一.以往对于叶片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研究中,常常忽略同一叶片不同部位的结构及功能的差异,尤其是对于某些巨大叶片的结构和功能的异质性更是缺乏了解.为什么具有巨大叶片的植物在自然界十分稀少仍然是科学之谜.本研究选取了具有典型巨型叶片的单子叶植物芭蕉(Musa balbisiana Colla)作为实验材料,测定了叶片不同部位的结构和解剖特征.结果发现,沿主脉方向从叶片基部到叶片尖端,主脉导管直径、叶片厚度、保卫细胞长度呈剧烈下降趋势,比叶重在上部约1/2处呈下降趋势,而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比(P/S值)和气孔密度呈增长趋势,叶绿素含量、叶脉密度和气孔面积指数则无明显变化.沿平行脉从叶片中部到叶片两侧边缘,叶片厚度和比叶重呈现剧烈下降趋势,叶绿素含量、气孔密度和气孔面积指数在边缘约1/3范围内剧烈下降,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比和叶脉密度则呈现上升的趋势.从叶基到叶顶端主脉的导管直径急剧减少可能会影响叶片顶端的水分供应,而叶片两侧边缘气孔面积指数的明显减小、再加上大叶片水汽界面层厚会使边缘部位蒸腾散热功能受到抑制,从而抑制该部位的生理功能,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芭蕉叶片面积不能继续增大.与叶片小一些的海芋大型叶相比,芭蕉叶内结构的异质性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72.
神经电生理记录技术是人们研究神经功能的重要手段,分为细胞内记录、细胞外记录、膜片钳记录和脑电图记录等。这些记录方法各有特点,在神经科学的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3.
<正>1.1907年11月27日,河北正定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一男婴呱呱坠地。他被取名为张香桐,后来成为国际著名神经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促进了我国神经科学研究走向国际先进水平。2.到了学龄,父母却无力交学费,张香桐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的孩子背着书包去上学。14岁时,他终于有机会进小学,日夜苦读,仅用2年就完成小学学业,成了村里的新闻人物。  相似文献   
74.
<正>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导致脸部皮肤松弛、皱纹增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当你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时,脸始终朝下身体也处于弯腰状态,这样的姿势就是脸部肌肉衰弱的罪魁祸首,并且脸颊、下巴等整个脸部肌肤都会出现皱纹,变得松弛。这就是常说的"手机脸"。此外,受电磁波的辐射影响,皮肤还可能出现发红、瘙痒等过敏症状,由此可见手机对皮肤的影响不容小觑。那么该如何应对这一问题呢?不妨来看一下日本JIJICO网站7月9日的一篇文章,学会从日常护理出发,呵护脸部肌肤。  相似文献   
75.
针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褥疮及疼痛,分析了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参数,设计了多模式电刺激治疗系统。该系统通过触摸屏与主芯片STM32L152RCT6进行通信,控制升压和极性转换电路产生幅值、频率及脉宽均可连续调节的双极性电刺激脉冲,验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镇痛的效果。通过试验验证了系统能稳定工作,且电脉冲幅值与电阻值的变化无关,且能提高受试者的疼痛阈值。能产生临床使用的电刺激疗法的各类参数,有利于临床实验和相关科研的开展。电刺激技术能够缓解人体疼痛,提高疼痛阈值。  相似文献   
76.
采用常规方法剥离制备神经-腓肠肌标本,分别用浸有0.5%、1%和1.5%催产素的纱布浸润标本,浸润5min后,测量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的阈强度(mv)、收缩幅度(g)以及收缩潜伏期(ms),与放入正常任氏液作比较。经0.5%的催产素浸润后,腓肠肌的阈强度无明显变化,收缩幅度增大,且潜伏期时间缩短;经1%的催产素浸润后,腓肠肌的阈强度减小,收缩幅度增大,潜伏期时间相应缩短;而经1.5%浓度的催产素浸润后,腓肠肌的阈强度、收缩幅度以及潜伏期均无明显变化。较低浓度催产素可以提高骨骼肌收缩的兴奋性,但受药物剂量的限制。超过一定范围,骨骼肌收缩不随催产素浓度变化或随浓度增加骨骼肌的收缩能力相应减弱。  相似文献   
77.
封面说明     
<正>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造成老年痴呆的主要疾病之一,但是至今尚无有效的药物终止或延缓这种疾病的恶化.与正常大脑相比,阿尔茨海默症患病大脑皮质萎缩,沟回增宽,脑室扩大.鉴于神经元的退化和凋亡是阿尔茨海默症发病的中心环节,而脑部的神经炎症是导致神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究腹腔镜视频教学资料在解剖学教学中科学应用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我医学院学习解剖课程的2013级的大学生180名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名,对照组以传统教学方法进行解剖学的授课,实验组则以边看腹腔镜视频教学资料边进行授课,分析比较两组不同的授课效果,比较两组解剖学知识掌握的不同情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评价实验组与对照组不同的教学方法。结果:实验组传统教学与腹腔镜视频教学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取得的了教学成绩为生均成绩(85.41±4.91)分,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取得的教学成绩为(69.41±5.63)分,问卷调查结果学生普遍认为实验组方法能激发学习兴趣,增进教学效果。结论:传统教学与腹腔镜视频教学资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优于传统单纯的课堂讲授,能有效推进解剖课堂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79.
建立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体外活性荧光检测法测定双黄连口服液的NA抑制生物活性.采用化学荧光法测定双黄连口服液对神经氨酸酶的抑制率.结果表明,反应后溶液荧光强度与产物4-MU浓度在0.1~1.2μg/m L内成良好的线性相关系(Y=39482X-254.05(r=0.9994)),该测定方法的精密度与重复性良好,反应后溶液在4℃条件下4 h内稳定,双黄连口服液对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抑制率高达64.20%.该方法可用于测定双黄连口服液对神经氨酸酶抑制活性测定.  相似文献   
80.
Acupoints are particular areas on the surface of the body through which the Qi and blood of the Zang-fu organs and meridians flow. Acupoints can respond to stimuli and reflect syndromes. Research on the essential morphology of acupoints has two key focuses: anatomical structure and physiological func- tion. The structure is the material and anatomical basis for the function, while the function is the manifes- tation of the structure. The two factors not only have profound significance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ssence of acupoints, but also have great value for clinical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practice. Based on the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meridians under different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con- ditions,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essence of acupoints and explores the rules and biological basis of the acu- point functions induced by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