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64篇
教育与普及   9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6篇
综合类   25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218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2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在中国古代,诗歌是纯雅文学,与经国伟业相联系,相比之下,小说则地位低下,属街谈巷议、稗官野史之类,难人大雅之堂。然而,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古代读书人所瞧不起的小说不仅逐渐位居文坛中心,而且由发生学意义上的“俗文学”升格为“纯文学”,担当起启蒙之使命,获得了现代“纯雅”文学的身份。  相似文献   
142.
<东皇太一>庄严肃穆、雍容富丽、热烈虔敬的艺术风格,极具感染力.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东皇太一"至尊的神性.首先从祭祀仪式的特点来观照"东皇太一"的神性,然后从"太一"的称呼上来分析其至尊的神性,最后从"东皇"这个称呼以及它与"太一"相结合的角度再进一步来论述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3.
成长小说的特点就是主人公的社会认知和自我认知。二者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是共存的。本文通过对两部著名成长小说——《安琪拉的灰烬》和《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分析,讨论两位青少年主人公成长中的认知发展过程。这两部无论从创作年代、背景还是从写作手法等方面都不尽相同的小说却不约而同地表现了同一个主题——家庭责任与宗教信仰的严重缺失,成为妨碍两个主人公成长发展的束缚。而两位主人公最终都通过自己的努力挣脱了这些束缚,从而实现了从社会认知到自我认知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4.
萧红的小说蕴涵着一种深沉的悲剧意识,书写着作家一生的苦难、辛酸和生命意识的解读。她的作品模糊了生与死的界限,“生”“死”体现的是一种枯索麻木的状态和对生命的冷漠、残酷。其作品中,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女性的生命意识影射着作家悲观的厌世情绪和对生命乐观的凄凉。虽然其小说有其鲜明的特色和风格,但其过于散碎的结构和近乎失真的描写亦是不可忽视的瑕疵。  相似文献   
145.
职场小说在近几年火爆文坛,各种原因促成了职场小说的繁荣,虽然职场小说自身发展的困境不容忽视,但职场小说大繁荣的前景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46.
"演书"是《杭州白话报》上兴起的一种采用白话语改写其他书籍的报刊文体。它利用传统白话小说的语言特点鼓吹维新,成为资产阶级的政治宣传工具。它接近小说,但又不是小说,伴随着小说界革命发展起落,它的最终消亡预示着梁启超倡导小说政治化的必然失败。  相似文献   
147.
海岩以其传奇性的书写,在他的作品中创造了两类鲜明的另类女性形象,从而对中国古代小说中神秘莫测的妖女和希腊神话中复仇女神美狄亚这两个原型进行了复制与改造。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当代文学的女性人物画廊,也给读者提供了新的审美经验,具有独特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8.
侠义公案小说是清代颇为流行的一种小说体裁,这类小说的创作深受佛教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词曰"、"有诗为证"之类的外在形式上,而且在主题思想、情节设计及人物塑造中亦有所反映。具体表现在,如"劝善"和"因果报应"的主题思想设计,"因果报应"的叙事模式建构以及具有佛教色彩的清官、侠客、僧尼等的人物形象塑造。  相似文献   
149.
真的,那年冬天,我刻骨铭心。 那是我刚上初一的时候,正全力以赴备战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一个周末的下午,辅导老师委婉甚至是轻描淡写地通知我赶紧回家一趟。我从她那不易察觉的神情当中领悟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50.
农民工题材小说真实地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由乡村进入城市这一流动群体的生存境遇和心路历程,而且他们的流动使得农民工题材小说深层触及了乡土中国现代性建构的价值困惑,准确地把握了乡土中国的现代性脉动。身份意识和性遭遇成为作者创作农民工题材小说有效的切入点,此种想象方式又表明着故事被叙述的逻辑起点——基于"向城求生"的现代性焦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