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673篇 |
免费 | 85篇 |
国内免费 | 51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47篇 |
丛书文集 | 712篇 |
教育与普及 | 192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67篇 |
现状及发展 | 5篇 |
综合类 | 1878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102篇 |
2022年 | 137篇 |
2021年 | 165篇 |
2020年 | 167篇 |
2019年 | 139篇 |
2018年 | 78篇 |
2017年 | 99篇 |
2016年 | 161篇 |
2015年 | 460篇 |
2014年 | 1067篇 |
2013年 | 1051篇 |
2012年 | 1364篇 |
2011年 | 1703篇 |
2010年 | 1864篇 |
2009年 | 1848篇 |
2008年 | 1876篇 |
2007年 | 1584篇 |
2006年 | 1029篇 |
2005年 | 776篇 |
2004年 | 682篇 |
2003年 | 692篇 |
2002年 | 655篇 |
2001年 | 521篇 |
2000年 | 397篇 |
1999年 | 304篇 |
1998年 | 182篇 |
1997年 | 135篇 |
1996年 | 113篇 |
1995年 | 77篇 |
1994年 | 81篇 |
1993年 | 60篇 |
1992年 | 65篇 |
1991年 | 43篇 |
1990年 | 42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随着素质教育在高校中的深入开展,现代大学教育越来越重视融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进步趋势的高素质、综合型的人才为目标。在这种形势下,大学体育教育也应该将人文教育的思想引入其中,在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以体育知识、体育精神、体育内涵完善其人文素养,使当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全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双向并行。 相似文献
172.
173.
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教学以外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一种体育教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它既是体育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又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更是实现体育教育目标、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优化体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不仅为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提供良好的有利条件,而且对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发展学生个性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为目标,以贵阳护理职业学院高、中职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文献查询和数据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客观的调查分析,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个人的见解,为培养与社会相适应的高技术人才,改善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展示学校阳光体育活动风采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4.
马幼童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3(4):53-55
通过对苏北大学生的身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指标的测试,并进行跟踪调查与研究,得出了苏北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变化规律,提出了苏北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5.
孙强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4(2):72-74
通过对散打运动技术及分类的研究,并结合系统工程与体育理论,归纳出一个较为完整的竞技散打运动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76.
关薇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22(3):35-36,84
为更好地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满足社区居民对文化、艺术、科学知识等方面的需求,通过建立四级联动的管理体系、组建专业化管理团队和教师团队、增加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等方式,成功地将电气技术这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应用到社区教育培训中.这些培训方法的实施,构筑了社区教育新形式,从而推动了社区教育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7.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82-89
心理素质是个体整体素质核心因子,在素质教育环境下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前提和保证.本文通过专家调查法,确立了学生心理素质模型基本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构建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心理素质权重指标模型,模型的有效性为0.87.在六个主要指标中认知风格和心理健康的权重最高,构建的80分简表中包括17个三级指标,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用简表进行评价也是有效的.模型的构建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心理素质水平评价提供可操作性平台. 相似文献
178.
接驳城市轨道交通的社区公交可有效解决乘客出行\"最后一千米\"的问题,社区公交站点的合理布设需要统筹兼顾乘客出行成本和企业运营成本.在候选站点中,将乘客的步行时间和在途时间作为乘客选择站点候车的影响因子,并将乘客的站点选择行为转化为该站点被选择的概率,以乘客的步行时间成本、候车时间成本、在途时间成本和企业的运营成本最小为目标,以步行距离、满载率、发车频率和站间距为约束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遗传算法求解.最后通过仿真实例,给出了优化的发车间隔和站点布设方案,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合理性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179.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6,(1):6-12
城市基层治理研究存在三种路径,即国家政权建设的路径、社区治理的路径、基层民主的路径。遵从国家政权建设的学者认为,城市基层治理的变迁无非是国家政权不断下沉,以期实现对变化中的城市社会重新渗透和控制;秉持社区治理研究路径的学者指出,虽然国家在竭力渗透和控制城市社会,但是城市化和市场化造就了新的政治行动者、价值观念、关系网络,于是国家政权在控制社会的同时也被社会改造,集中体现为权力运行逻辑的变化;偏好基层民主的学者则认为国家主导的居民委员会制度革新,在客观上打开了城市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的大门,虽然基层民主的质量尚难令人满意,但是利用现有的参与体制维护自身的权利和利益已然成为城市居民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