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在 2 1世纪社会交往显得尤为重要。社会交往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可分为四个阶段 :注意阶段、交流阶段、适应阶段、依附阶段  相似文献   
12.
电视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让我们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不过,这个伟大发明却逐渐成了健康的头号公敌。有研究称,每天看3小时电视,早亡风险就会加倍,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对电视展开声讨。越来越多的研究和临床证明,电视正在摧毁人们的健康,尤其是老人和孩子。  相似文献   
13.
在以建材为主的传统工业中,工人的体力劳动强度虽然有轻有重,作业方式也不尽相同,但绝大部分工人都是坚守在机旁的岗位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各项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产生了新的人-机关系,也对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工业建筑不单是生产的空间,也应是人们社会交往和全面调节生理身心的最佳环境。  相似文献   
14.
美国哲学家E.霍弗认为:当人们可以自由选择地去做他喜欢的事时,他们通常是模仿彼此。M.利伯曼指出,在社会情境中人类似乎有很强的倾向让自己的行为和别人趋于一致。显然,见样学样(monkey see,monkey do)模仿行为作为一种高级的社会认知能力,可以帮助灵长类以最为经济、高效的方式适应环境、习得新技能与传承文化。我们知道,模仿对方在各种情境中的痛苦、哭泣、喜爱、尴  相似文献   
15.
《科学大观园》2011,(21):44-45
人生活在世上,就必然要参与社会交往,社交的范围与每个人的职业、爱好、生活方式及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但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些人在社交中总交不上朋友,或者是交了朋友没多久,朋友又离他而去,且平时和同事的关系也不融洽。  相似文献   
16.
李昱 《科技信息》2010,(8):I0141-I0142
对科学技术持批判立场,是法兰克福学派许多学者的共同态度。哈贝马斯继承了对科学技术的否定立场,同时敏锐地指出了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具有E急蔽的意识形态功能。针对工具理性的对人的控制和人的价值理性的失落,哈贝马斯提出了社会交往理论,期望通过合理的社会交往把人从工具理性的控制中解放出来,从而实现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17.
一些英国科学家近日表示,他们认为爱因斯坦和牛顿这两位著名的科学界泰斗可能患有一种名为阿斯佩吉综合征的孤独症。这种疾病最早是由维也纳内科医生汉斯·阿斯佩吉于1944年发现的,这种疾病可能导致患者在社会交往和沟通方面能力缺乏,但其并不影响学习能力或智力。事实上,不少患有这种孤独症的人均拥有超人的天赋和能力。虽然现在对爱因斯坦和牛顿的病情进行诊断已经不可能,但英国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的几位科学家对爱因斯坦和牛顿的性格进行了分析,以了解他们是否具有上述孤独症的症状。上述科学家在《新科学家杂志》上撰文称:“牛顿看起来…  相似文献   
18.
社会过程的复杂性源于社会交往中人类个体意识的随意性、模糊性和封闭性以及由此产生的交往过程的“双重偶然性”。用来降低社会交往复杂性的各种技术或机制的发明是社会秩序是得以形成和维持的重要基础。社会结构从较低级复杂性向较高级复杂性的进货,很大程度上以社会交往复杂性简化技术的不断进化为前提。复杂性简化技术及社会秩序的进化不完全是一个自发的渐进过程,而是自发与自为两种社会运动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19.
肖洁 《科技信息》2012,(3):425-425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教师的专业化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和延伸,班主任专业化的研究和探索也为大家所重视。班主任工作更应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教育发展的趋势.以追求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优良的教育质量为目标,实现班级每一个学生的优质发展。班主任是学校实施德育工作的生力军.不仅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工作.同时肩负着如何培养教育学生.完善学生人格素养的重任。21世纪的今天.班主任面对的学生已不再是一个个等待灌水的空瓶子.而是一扇扇等待敲启的大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都是一个丰富的未知世界.这个世界充满着求知的渴望、自我实现的设想、社会交往的需求……这是一个充满色彩、亟待开垦的世界,能否敲开这扇无形的大门.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诱发其最大的潜能是决定班主任工作成败的关键.也是考验班主任工作是否专业化的一块试余石  相似文献   
20.
寄托儿童是我国在新时期出现的一群特殊儿童。通过对寄托儿童和一般儿童的智力、人格、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调查,结果发现,寄托儿童和一般儿童在许多特征方面存在差异,他们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心理特征。对寄托儿童,政府与教育部门、学校与教师、家长应多加关注,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