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1篇
丛书文集   38篇
教育与普及   28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用基团贡献法通过拆分计算出=N-的基团贡献数据Fdi、Fpi、Ehi值,并对杂萘联苯聚醚砜及磺化杂萘联苯聚醚砜的三维溶解度参数进行计算,得出了不同磺化度磺化杂萘联苯聚醚砜三维溶解度参数各分量δd、δp和δh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随着磺化度的提高,磺化杂萘联苯聚醚砜的三维溶解度参数中δh分量显著提高,δp分量略有增加,而dδ分量变化不明显,磺化聚合物的溶解区域向高hδ方向移动.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对以后实验中溶剂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2.
磺化杯[6]芳烃-洛美沙星-CTAB体系的荧光光谱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洛美沙星(LFLX)与磺化杯[6]芳烃(SC6A)的包合作用.LFLX在456nm处有较强荧光,磺化杯[6]芳烃的加入可使之荧光发生猝灭,二者生成1:1的超分子包合物,通过公式计算出了包合常数为8.62×105L/mol,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AB)的加入可大大增强体系的荧光强度.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LFLX的高灵敏荧光新方法.在优化条件下,荧光强度与LFLX的浓度在0.01-2.8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08μg/mL.方法用于胶囊中洛美沙星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3.
p-HPcZn-SiO_2纳米粒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微乳液法制备出β-四(羧基苯氧基)锌酞菁-二氧化硅纳米粒,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在水溶液中纳米粒粒径比较均一,且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与未包裹酞菁的在水溶液中相比,该纳米粒的单线态氧量子产率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4.
文章比较了单核、双核、三核磺化酞菁钴(s-CoPc、b-CoPc、t-CoPc)和1,2-二羧基酞菁钴(CobcPc)的UV-Vis、IR光谱,分析了s-CoPc/CobcPc和顺二硫氰根-双(2,2'-联吡啶-4-羧酸-4'-羧酸四丁基铵)合钌(Ⅱ)(N719)协同敏化的纳米TiO2薄膜的UV-Vis吸收性能,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s-CoPc、CobcPc的氧化还原行为.结果表明,s-CoPc在Q带的最大吸收峰位于655 nm,b-CoPc、t-CoPc最大吸收峰分别红移至658 nm和663 nm,先吸附N719后吸附s-CoPc的纳米TiO2薄膜以及共吸附CobcPc和N719的纳米TiO2薄膜的协同敏化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5.
采用真空蒸镀和磁控溅射等工艺,利用纯度为99.995%的有机材料酞菁铜(简称CuPc),试制了Cu/CuPc/AI/CuPc/Cu5层结构的有机静电感应三极管。在室温下测试栅极Al/CuPc的肖特基势垒特性,发现它具有良好的整流特性;通过对该三极管特性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该三极管驱动电压低,呈不饱和I-V特性,且其工作特性依赖于铝栅极的电压。  相似文献   
106.
电化学聚合四氨基钴酞菁修饰一氧化氮超微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电化学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四氨基钴酞菁「Co(TAPC)」修饰超微传感器,探讨了一氧化氮在超微传感器上的电化学催化氧化,结果表明,电化学聚合PolyCo(TAPC)修饰超微传感器对一氧化氮具有较好的催化氧化作用;示差脉冲伏安法的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微型传感器具有较低的检测限和较高的灵敏度,生物体内常见的共存物质如抗坏血酸、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NO的降解产物NO2-等对于NO的测定不干扰,该微型传感器可以用于NO的活体检测。  相似文献   
107.
报告了以浓硫酸为磺化剂,二苯胺为原料一步磺化合成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的实验方法,探讨了反应物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磺化产物的影响,研究了磺化产物的游离酸的处理及产物最佳pH范围的控制,采用干柱层析法及盐析法对产品提纯,获得纯度大于99.12%的产品,提供了简便、快速、可行的二苯胺磺酸钠的制备方法,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8.
有关碳纤维的研究和应用研究是近年来材料科学的热点领域之一.通过对碳纤维磺化,运用氨吸附量热技术和异丙醇探针催化反应进行表征,寻求合适的反应条件,同时探讨适宜的对碳纤维表面进行磺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9.
利用溶胶-凝胶方法原位同步合成了四硝基取代酞菁铜/介孔二氧化硅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红外光谱(IR)等对四硝基取代酞菁铜/介孔二氧化硅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发现四硝基取代酞菁铜在介孔二氧化硅中以单聚体和二聚体两种形式存在,且以二聚为主.XRD检测结果表明:四硝基取代酞菁铜/介孔二氧化硅复合膜仍保持了原来的介孔结构,SEM检测结果表明原位合成的四硝基取代酞菁铜可以均匀地分散到介孔二氧化硅的基质中.  相似文献   
110.
木质素制备香兰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造纸废液分离的木质素与亚硫酸氢钠反应生成木质素磺酸盐,该盐在碱性条件下进行高压催化氧化,经革取精制后得到香兰素。用正交实验方法考察了木质素磺化、木质素磺化盐氧化及香兰素的革取过程中,各主要工艺参数的变化对香兰素收率的影响,并得出了最佳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木质素经磺化,磺酸盐经氧化后,生成的香兰素收率最高可达1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