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福建杉木林下红壤的磷素吸附与解吸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全能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2(2):39-44
通过对福杉木林下红壤的磷素吸附与解吸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杉林林下红壤的磷素吸附容量大,吸磷能力强,且吸附的磷素较难解吸。土壤磷素吸附量和吸附能与pH、吸湿水及粘粒含量呈正相关,与有机质,有效磷,全磷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2.
基质吸附是生物滞留设施去除雨水径流磷素的主要途径之一。以体积比2:1砂土混合基质为研究对象,探讨砂土混合基质吸附雨水径流中磷的作用效果及机制,分析竞争吸附对磷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原状表层土,砂土混合基质中砂砾、粉粒和粘粒占比分别为原状土的4.18倍、0.28倍和0.35倍,工程砂和原状土混合可提高基质渗透性能;砂土混合基质磷吸附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型,最大静态吸附量为2 470.733 mg/kg,以化学吸附为主,且不易解吸;雨水径流中Cl-、SO42-和NO3-的竞争吸附对砂土混合基质磷吸附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砂土混合基质可促进雨水下渗,并强化磷污染控制。 相似文献
43.
盐碱条件下磷素营养对星星草幼苗呼吸代谢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2.0%Na2CO3胁迫下,星星草幼苗在不同磷素营养条件下其呼吸代谢途径强弱亦不同,不同磷素营养水平对各条呼吸代谢途径在不同程度上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而对星星幼苗的呼吸强度起到促进作用,以提高其对盐碱的抗性。 相似文献
44.
甘蔗分蘖期叶面喷施300mg/L硝酸稀土溶液,以喷清水作对照,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和生化分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处理能促进甘蔗根部及叶片对磷素(^32P)的吸收和向外盍以及在生长旺盛部位的累积,能促进甘蔗体内无机磷向有机磷的转化。伸长盛期喷施300mg/L硝酸稀土,甘蔗+1叶全磷量显著增加,表明分蘖期后一定时期内喷施稀土仍然具有一定的生理效应。 相似文献
45.
戴良香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1998,(2)
选用14个在不同时期推广的冬小麦品种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不同生育期不同器官、部位植物样本的磷素含量。结果表明,各时期品种不同器官、部位中磷素含量随生长发育进程的推进均逐渐降低。生育前期,植株体内磷含量较高,成熟期最低;冬小麦植株对磷的吸收累积动态一致;随品种的更替,叶片、叶鞘中的磷素输出率增加,总输出磷的贡献率反而降低;磷收获指数增大。 相似文献
46.
太湖地区水稻土磷素径流流失及其Olsen磷的"突变点"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太湖地区爽水型水稻土无锡安镇和囊水型水稻土常熟磷素地表径流流失状况及其与土壤Olsen-P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常规施磷处理水平下,爽水型水稻土2000~2001年度的地表径流磷(TP)流失量为603.2g/(hm2·a),2001~2002年度为1148.9g/(hm2·a);而囊水型水稻土2000~2001年度地表径流磷流失量为679.5g/(hm2·a),2001~2002年度为1350.3g/(hm2·a).麦季土壤磷的径流流失量均大于稻季磷的径流流失量.施肥量对土壤磷素径流流失有显著的影响.爽水型水稻土和囊水型水稻土土壤磷素径流流失各存在一个突变点,分别为32和26mg/kg.两种水稻土突变点的差异可能与它们的质地和有机质含量不同有关,同时也表明囊水型水稻土土壤磷更易流失,这与囊水型水稻土土壤磷素年径流流失量大于爽水型水稻土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