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7篇
系统科学   17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3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理想的动力总成悬置在低频高幅值激励下应具有大刚度大阻尼、在高频低幅值激励下小刚度小阻尼特性.针对现有磁流变液悬置的动刚度可控范围低、零场动刚度大及工作行程有限等问题,本文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在全工作频率范围内具有较大动刚度范围、较小零场动刚度和最大化工作行程的磁流变液悬置,即内旁通道阀式磁流变液悬置.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对该磁流变液悬置进行了电磁场仿真分析.建立了该磁流变液悬置的可控阻尼力数学模型,并基于搭建的伺服液压作动系统进行了磁流变液悬置阻尼力可控性能试验.  相似文献   
12.
为降低采用标准孤立链理论模型计算高体积分数磁流变液流变剪应力时的计算误差,提出一种通过距离权重系数评价磁链间相互作用的流变模型.编写Monte Carlo仿真程序计算颗粒位置与磁矩方向矢量、同时输出与系统颗粒间距有关的距离权重系数.按标准和距离权重这两种链结构模型计算磁流变液剪切应力数值,并和4种磁流变液(30.58%~44.79%)的流变仪剪应力测试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权重模型在磁场全范围内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并且和流变试验实际结果基本符合,证实了磁链微观结构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影响磁流变液流变特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磁流变液联轴器存在的传递扭矩大与尺寸小、质量轻之间的矛盾,提出一种结构紧凑扭矩传递能力强的摆线波纹状磁流变联轴器,该结构使得波纹状磁流变液工作腔将磁链从单纯的剪切工作模式变为挤压与剪切混合工作模式,从而提高联轴器的动力传递能力.通过电磁学仿真验证磁感线在弧形表面的形成方式,基于金属塑性变形理论建立了混合工作模式下磁流变液传递扭矩的机理模型,分析联轴器的关键参数并考察了其性能特征.结果表明:该联轴器在相同尺寸的情况下稳定传递扭矩约为普通磁流变联轴器的1.6~2.0倍,为传统磁流变联轴器的优化设计与理论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多孔泡沫金属磁流变液阻尼器是采用泡沫金属储存磁流变液的新型阻尼器。通过磁流变阻尼器的性能试验研究,得到了阻尼力与电流之间的关系,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磁流变阻尼器正向模型。结果显示,神经网络模型能准确地预测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力和控制电流,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已有的模型相比,具有精度高,计算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磁流变软启动传动装置引入拐角式回转热管作为散热工具.拐角式回转热管利用热管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回液,结构简单,散热能力强.文中介绍了拐角式回转热管的结构及散热原理,以动量定理和Clausius-Clapeyron方程为手段,建立了拐角式回转热管管内蒸汽温度分布模型,为该类回转热管的可靠设计和工作性能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磁流变液阻尼器高度非线性特性导致的控制难问题,提出一种简化的逆动态模型.该模型可由速度反馈算法或力反馈算法实现,可以用来计算磁流变液的屈服应力或输入电流,使磁流变液阻尼器实时地产生一个阻尼力,并确保该阻尼力达到从各种优化算法中获得的目标控制力.在此基础上将盘式磁流变液阻尼器应用于力反馈系统中,并将简化逆动态模型用于...  相似文献   
17.
摩托车半主动悬架分层预测控制及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龙  陈花玲  陈玲莉 《系统仿真学报》2006,18(8):2239-2243,2246
行驶平稳性和乘坐舒适性是衡量车辆悬架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而基于磁流变技术的半主动预测控制与其它控制方法的结合则是改善悬架性能的一种先进控制方法。为提高控制效果,提出了一种悬架振动分层建模预测控制的新思路,即将前后轮系均看作是相互独立的底层二自由度系统,推导出协调底层关系的上层关联动力学方程,结合轴距预测和LQR优化控制方法,以前轮检测到的路面激励作为后轮下一步输入的激励,然后以簧载质量质心处的垂直加速度和俯仰加速度为上层控制目标进行协调,继而得到所需的半主动控制力。通过对一个四自由度摩托车模型的仿真计算表明,该方法在线计算量少,前后轮系易于采用不同的控制策略以提高控制效果。该方法对于多轮系车辆的振动控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传动装置中磁流变液瞬态流动特性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在突加磁场情况下磁流变液在传动装置中的瞬态流动特性,基于Bingham模型和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利用有限差分法对传动装置中磁流变液的瞬态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工作间隙产生磁场后,磁流变液剪应变率和角速度分布变化明显,临界屈服面在主动转子的内表面形成,随后其半径逐渐减小,达到稳态后保持不变;当传动装置的流变响应时间随外加磁场增大而缩短时,滑差转速越大滞后时间越长;在工作间隙产生磁场时,主动转子传递转矩逐渐减小,从动转子传递转矩逐渐增大,最终两者趋于一致.该结果为磁流变传动装置的设计和性能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加速度反馈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建筑结构的半主动控制中,多以结构的位移和速度反应作为状态反馈,但是实际工作中会产生测量不便以及误差累积等问题,为此,利用加速度测量简单,可靠的特点,采用加速度作为反馈变量来实现建筑结构的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振动控制,计算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此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地减少结构的地震反应,并能取得与主动控制策略几乎相当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综述了压电材料?电/磁流变液?形状记忆合金等智能材料的基本性能?工作原理及其在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中的应用研究概况,并对研究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