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6篇
  免费   252篇
  国内免费   200篇
系统科学   59篇
丛书文集   187篇
教育与普及   29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9篇
现状及发展   60篇
综合类   4487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229篇
  2010年   223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245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167篇
  1997年   137篇
  1996年   153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铁磁金属-绝缘体颗粒薄膜的隧道型磁电阻(TMR)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海力  姜恩永 《科学通报》2000,45(20):2134-2145
评述了最近在铁磁金属-绝缘体颗粒薄膜系统中发现的隧道型磁电阻(tunnel magneto-resistance TMR)的研究现状,综述了包括电阻、磁电阻(MR)以及它们的温度依赖性在内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结果,讨论了铁磁金属-绝缘体颗粒薄膜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此外,对与颗粒结构紧密联系的另外两种磁性质,高频软磁特性和巨Hall效应(GHE)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2.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蠕虫状胶束的形成及其性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激光光散射(LLS)、^1HNMR和荧光探针等技术研究了KBr浓度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胶束性质的影响,其性质包括胶束的摩尔质量MW,旋转半径Rg,流体力学半径Rh和胶束的微粘度,结果表明,在0.01mol.L^-1CTAB胶束体系中,随着KBr浓度地增大,Rh从3.5nm增至43nm,Rg增至89nm,Wm高达10^6,胶束的微粘度亦增大。但KBr的浓度小于0.1mol.L^-1  相似文献   
33.
天然磁黄铁矿一步法处理含Cr(Ⅵ)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天然磁黄铁矿(FeS)还原废水中Cr(Ⅵ),同时在不加碱的条件下能将还原产物Cr(Ⅲ)转移至胶体沉淀物中.还原产物在容器中自上而下能迅速地分为3层:上层清液、中层胶体沉淀物和底部过量磁黄铁矿.上清液中全铬(Cr=Cr(Ⅵ)+Cr(Ⅲ))含量可降低到0.06 mg/L,已远远低于1.5 mg/L全铬排放标准,接近0.05 mg/L饮用水标准.与传统的还原Cr(Ⅵ)与沉淀Cr(Ⅲ)分别进行的二步法除Cr(Ⅵ)工艺相比,该新方法不仅能大大降低处理成本,而且省去必须加石灰(Ca(OH)2)以形成Cr(OH)3沉淀物的传统处理工艺,从而能大大减少沉淀污泥的产生,可有效避免由此引起的二次污染,真正实现还原Cr(Ⅵ)与沉淀Cr(Ⅲ)的一步法处理.利用天然磁黄铁矿FeS代替化工产品亚硫酸盐SO2-3还原Cr(Ⅵ),能提高硫资源的利用率高达4倍.  相似文献   
34.
基于风冷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和成本低等优点,本文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软件,对由48块圆柱锂离子动力电池组成电池包的风冷散热情况进行了研究,讨论了不同入口风速、入口风温度和入口数量对电池包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入口风速的增加,电池模组的最高温...  相似文献   
35.
针对多姿态和形状各异的均匀磁化地下未爆弹(UXO)的磁正演问题,基于面磁荷积分原理,采用三角面元法和三次样条插值法,提出了一种高精度快速正演方法.该方法实现了有限长圆柱体和变径有限长圆柱体磁场的快速插值正演.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不使用插值的方法计算出的结果对比,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36.
为实现桥梁拉索漏磁(MFL)检测中低信噪比(SNR)时的断丝识别,提出了基于有效短时互相关(STCC)的损伤识别方法.对拉索进行重复测试并提取对应的信号片段进行互相关分析,通过重新归一化,在短时互相关序列中融入短时能量特征,再结合双阈值法进行断丝识别.制作了含有多种断丝损伤的足尺拉索模型进行漏磁检测试验,基于试验结果验证所提出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损伤判别精度比既有方法提高了15.7%~16.9%,在低信噪比下仍取得了较高的损伤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37.
以周向均布四组共轴单元组成的八旋翼飞行器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通过商业软件FLUENT对整机飞行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得到旋翼附近流场的涡流粘度云图、压力云图和流线图. 由结果分析可知,采用单相流模型及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可以有效地模拟该共轴八旋翼在工作转速下的气动特性. 当旋翼旋转时,靠近旋翼壁面的流速明显变快,并在旋翼横截面曲率最大处达到最大值. 由于上旋翼尾迹的影响,压差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旋翼桨尖附近,此时流线分布也表明共轴上下旋翼之间以及相邻共轴旋翼单元之间存在强烈的气动干扰,这部分干扰可能有利于提高整机升力.  相似文献   
38.
我们使用转移矩阵方法,详细研究了纳米结构中的弹性电子的透射几率、自旋极化和电导,发现这些物理量敏感地依赖于周期性的磁电垒的周期数.随着周期数增加, 共振劈裂数目增加,共振峰增多导致共振峰变尖锐,同时自旋极化也加强.奇怪的是,在这种结构中通过自旋依赖的共振输运可以获得100%的自旋极化,尽管此结构中的平均磁场为零.  相似文献   
39.
在分析《多相流体力学》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了该课程目前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同时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从创新授课方案、注重实际操作、优化考核方式等几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最后给出实践效果.效果表明,在《多相流体力学》课程改革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研究生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0.
激光间接驱动惯性约束聚变(ICF)内爆过程多层靶球各个界面发生的流体力学不稳定性是影响聚变点火成功的关键因素.为深入了解内爆过程这样不稳定性的发生、发展和它对聚变点火的影响,研制成了研究内爆多介质辐射流体力学过程的高精度二维(局部三维)大型LARED-S程序,并在长期研究实践中不断发展和改善.该程序模拟结果与不稳定性线性和弱非线性解析结果,以及非线性激波管实验结果都很好符合.应用这一程序,进行了大量数值模拟研究,结合理论模型分析,获得了大量流体力学不稳定性发展和演化的重要结果和物理规律认识.获得了具有不同密度、速度、磁场分布的Rayleigh-Taylor(RT)和Kelvin-Helmholtz(KH)不稳定性的线性增长率,以及它们在不可压缩条件下的弱非线性发展的解析解,表明了两者在不同Froude数、密度过渡层厚度、速度剪切层下的竞争关系;通过数值模拟,发现弱预热条件下烧蚀RT不稳定性二次谐波非线性发展导致不稳定增长尖钉(Spike)断裂的重要过程;数值模拟进一步揭露了强预热条件下,烧蚀RT不稳定性非线性发展导致不稳定增长尖钉出现射流状结构,气泡发生加速;还发现强烈的电子热传导使初始单模扰动的KH不稳定性大大削弱,然而却可能使两模扰动非线性发展增大混合尺度.在神光II激光装置上开展了一系列烧蚀RT不稳定性实验.平面靶烧蚀加速飞行轨迹实验结果与LARED-S模拟结果的比较表明腔壁辐射源能流明显小于激光注入孔的辐射能流,且辐射源的非平衡Planckian谱对靶的飞行轨迹和扰动增长有重要影响.实验分别观测到初始小扰动幅度烧蚀RT明显的增长和初始大扰动幅度尖钉变窄和气泡变宽的清晰物理图像.通过提高空间分辨率,实验获得了二次和三次谐波的增长数据.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合.神光II激光装置上开展的流体不稳定性实验考核了LARED-S程序的一维和二维计算.在上述理论和实验认识基础上,进行了ICF聚变点火靶物理研究.主要研究靶丸内外表面单球谐模扰动、辐射不对称性、内爆热斑界面不稳定性、黑腔辐射M带以及氘氚(DT)主燃料低阶模面密度不均匀性等物理过程对ICF内爆流体不稳定性的影响.对于ICF间接驱动初始烧蚀层外表面和DT冰内表面的单模粗糙度扰动和辐射驱动不对称性扰动,获得了不稳定性增长规律,提高了热斑界面扰动增长对点火影响和黑腔M带X射线能谱对内爆稳定性影响的物理认识.模拟研究表明DT主燃料面密度不均匀严重影响内爆动能转换为燃料内能的效率和内爆惯性约束时间.研究结果不仅对研究ICF内爆点火有重要参考价值,而且对发生在天体和自然界中流体不稳定性的物理本质理解会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