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1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72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4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从有机组分分类、有机组分双重属性、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评价标准和方法、生烃机制与生烃模式、有机质原始状态恢复与丰度下限的确定、孢粉相及有机相、成熟度与生烃历史、有机包裹体研究等几个方面系统论述了碳酸盐烃源岩的研究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72.
结核分枝杆菌HSP65-IL-2融合基因疫苗的构建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建结核分枝杆菌HSP65-IL-2融合基因疫苗,并对其在体外真核细胞中进行表达。用EcoRV和Hindm双酶切合HSP65-IL-2融合基因的pPaO-hsp65-IL-2载体,回收目的基因片断HSP65-IL-2,并将其亚克隆入同样双酶切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重组质粒酶切鉴定正确后以脂质体瞬时转染COS-7细胞,并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重组真核表达质粒酶切后可获得约2067bp的融合基因HSP65-IL-2片段,间接免疫荧光检测重组质粒转染的COS-7细胞,可在细胞胞浆中看到特异性的绿色荧光。成功地构建了结核分枝杆菌HSP65-IL-2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且该重组载体可在体外真核细胞中获得特异性的表达。  相似文献   
73.
利用大肠埃希菌-分枝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DE22,构建能够表达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休眠相关抗原Rv2031c-Rv2626c融合蛋白的重组耻垢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megmatis, M.s)。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从MTB H37Rv基因组DNA中扩增MTB休眠相关抗原Rv2031c和Rv2626c基因片段并克隆入pMD18-T载体,序列测定正确后分别亚克隆入大肠埃希菌-分枝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DE22,将重组载体pDE22-Rv2031c-Rv2626c电穿孔导入M.s,42℃热诱导表达目的蛋白,并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利用PCR方法扩增获得MTB休眠相关抗原Rv2031c和Rv2626c基因片段,大小分别为435bp和480bp,基因测序与Genebank公布的基因序列完全一致。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载体pDE22-Rv2031c-Rv2626c电穿导入M.s后能够特异性表达目的蛋白,大小约为35kDa,与理论值相符。Western-blot鉴定结果表明抗Rv2031c和抗Rv2626c的单克隆抗体均能够与目的蛋白发生特异性的反应,大小相一致。成功构建表达MTB休眠相关抗原Rv2031c-Rv2626c融合蛋白的重组M.s,并命名为Rv2031c-Rv2626c-rM.s,为其用于结核新型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4.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复合群感染导致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暴发前是全球死亡人数最多的单一传染病。结核病致死率高,主要原因是其致病菌结核分枝杆菌具有极强的毒力且可以抵御多种外界环境胁迫因子。本文主要介绍结核分枝杆菌对理化胁迫的耐受性,以及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致病性与免疫性,为深入研究结核病的发病机制和研发新型的抗结核药物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5.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最有效的抗原呈递细胞.DCs能够摄取外来物质,包括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并将其呈递给效应性淋巴细胞,激发宿主对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免疫反应.因此,树突状细胞与结核分枝杆菌的相互作用在感染初期机体发动免疫应答中十分重要.研究树突状细胞和结核分枝杆菌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从根本上了解细菌-宿主作用机理,为阐明结核分枝杆菌逃避免疫的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评价结核抗体定量试验 (TBAb)和腺苷酸脱氨酶活性试验 (ADA)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斑点免疫金渗滤实验 (DIGFA)测结核抗体 ,化学比色法测ADA的含量 ,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 :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中TBAb阳性率 71.9% ,ADA阳性率 5 9.6 % ,两种方法任一阳性率为 89.5 %。结论 :TBAb和ADA两种方法联合检测结核性胸膜炎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7.
制备抗结核分枝杆菌Hsp16.3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将含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pProEXHTb-Hsp16.3,通过E.coli DH5α诱导表达,获得含有6譎is的Hsp16.3蛋白,采用Ni-NTA纯化试剂盒进行目的蛋白的纯化,并用透析方法进行蛋白复性。将复性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利用杂交瘤技术进行细胞融合,间接ELISA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将获得的Hsp16.3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利用间接ELISA法和Western blot方法进行效价、相对亲和力及特异性的测定。获得了三株Hsp16.3的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3H6F9、1D5E1和4H8G6,其效价分别为1:1?07、1:1?06和1:1?06,相对亲和力分别为0.0001 mg/mL、0.001 mg/mL和0.001 mg/mL,并且无交叉反应性。所获得的结核分枝杆菌Hsp16.3的单克隆抗体效价高、特异性强,为进一步研究Hsp16.3在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中的作用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78.
 全球气候变暖给青藏高原的湖泊带来极大的影响,湖泊面积的扩大使湖水淡化严重,针对淡化碳酸盐型盐湖的研究意义重大。现场自然蒸发实验以班戈湖淡化碳酸盐型盐湖为研究对象,以Na+、K+/Cl-、SO42-、CO32--H2O五元体系298 K介稳相图为指导,探讨了湖水的pH值变化以及碱金属元素含量对矿物析出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淡化湖水在自然蒸发过程中需要经历更长的时间才能出现矿物沉淀。湖水的pH值在经历一个缓慢的降低过程后,在蒸发后期又迅速升高,这主要与湖水中的CO32-、HCO3-和OH-含量有关,且与之正相关。在影响淡化湖水酸碱性质的主要碱金属元素中,Na的作用大于K,最后是Li。与之对应的矿物也由中性向碱性转变,表现出的矿物析出顺序为芒硝、石盐、钾芒硝、碳酸钠矾和天然碱。利用不同矿物的析出特性可以分阶段进行回收提取,对盐湖资源开发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9.
大荔黄土-古土壤序列δ13CSC值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最近250 ka大荔地区两个剖面全岩碳酸盐的碳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 初步探讨了影响黄土-古土壤序列δ13CSC值的因素及其古环境意义. 大荔黄土-古土壤序列δ13CSC值与磁化率的变化基本同步,δ13CSC曲线的负峰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古土壤发育期. 研究认为, 植物成因CO2的介入会导致δ13CSC值降低, 降低的幅度主要与古植被发育程度和古湿度有关, 植被中C4植物的相对含量可能仅影响其次一级的变化. 低δ13CSC值大体上指示了植被相对丰富、气候湿润的环境状况. 倒数第2次间冰期以来, 大荔地区植被发育最差、最干旱的时期是L2的黄土堆积期; 而植被最为丰富、气候最湿润的则是末次间冰期. 发生在MIS(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晚期即 40~30 kaBP的青藏高原"高温大降水事件"的水文效应已波及气候相对湿润的关中地区, 对当地植被和湿度均产生了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0.
刘露  郑忠云  许新  郑宇 《中国西部科技》2012,11(7):43-44,50
通常的相控建模是指用沉积相作为控制因素模拟预测储层属性参数场分布,在对碎屑岩储层地质建模中获得广泛应用并取得较好应用效果。但是对于碳酸岩储层来时,虽然沉积相对储层发育也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但储发育受成岩作用因素的影响占有更重要的地位。鉴于沙坪场石炭系气藏的特征,在本文研究中采用了沉积相控模拟成岩相,再用成岩相作为相控条件模拟储层属性参数的方法,建立了符合地质认识和储层发育模式的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