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85篇 |
免费 | 274篇 |
国内免费 | 30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2篇 |
丛书文集 | 44篇 |
教育与普及 | 74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2篇 |
综合类 | 25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1篇 |
2023年 | 66篇 |
2022年 | 77篇 |
2021年 | 80篇 |
2020年 | 96篇 |
2019年 | 80篇 |
2018年 | 53篇 |
2017年 | 99篇 |
2016年 | 131篇 |
2015年 | 125篇 |
2014年 | 202篇 |
2013年 | 160篇 |
2012年 | 171篇 |
2011年 | 164篇 |
2010年 | 138篇 |
2009年 | 112篇 |
2008年 | 102篇 |
2007年 | 108篇 |
2006年 | 70篇 |
2005年 | 89篇 |
2004年 | 78篇 |
2003年 | 65篇 |
2002年 | 88篇 |
2001年 | 68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32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27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岩芯观察、薄片鉴定及物性分析等研究表明,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惠州、流花和陆丰3个地区珠江组碳酸盐岩储层质量明显不同。惠州地区珠江组碳酸盐岩在成岩过程中发育多期次的胶结作用,强烈的胶结作用严重阻塞孔隙,面孔率大多小于1%,渗透率以小于1 mD为主,储层质量最差;广泛的不同期次的溶解作用使得流花地区以粒间溶孔、铸模孔、超大孔及晶洞孔等次生孔为主,孔隙度和渗透率值在3个地区中最高,孔渗分布显著正偏,显示良好的孔隙度渗透率关系,对于获得某一特定渗透率所需的较低的截止孔隙度值,储层质量最好;陆丰地区成岩早期发育的胶结作用有利于原生孔隙的保存,后期受到一定的溶解作用改造,但溶解作用远不及流花地区发育,孔隙构成以粒间孔、生物骨架孔、粒内孔等原生孔为主,原生孔相对较差的连通性使其孔隙度虽然与流花地区大致相当,但渗透率却要比流花地区低得多,获得相同渗透率所需要的截止孔隙度比流花地区高,储层质量中等。 相似文献
182.
姬塬油田长4+5砂岩储层微裂缝与水驱油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4 5砂岩储层微裂缝与水驱油特征进行综合研究。方法在研究区评价井、探井、生产井动态资料解释的基础上,通过岩心观察、薄片分析、真实砂岩微观模型水驱油实验的方法分析裂缝与水驱油特征。结果姬塬油田长4 5储层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岩屑平均含量17.1%;几乎在所有的岩石碎屑集合体中均发育有微裂缝,微裂缝的发育受控于3种因素:三角洲古坡度、成岩过程中的差异压实作用和构造运动。结论长4 5储层基质孔隙主要通过岩屑中的微裂缝相互连通,两者之间构成良好的网络连通系统;储层中微裂缝对储集空间的贡献作用不大,微裂缝能够降低注水压力,对于连通基质孔隙、提高储层的渗流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3.
目的 对鄂尔多斯盆地子洲一清涧地区上古生界山;段储层特征及成因进行综合分析.方法 在研究区评价井、探井、生产井动态资料解释和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岩心观察、薄片分析、岩电解释的方法 剖析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 区内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及间湾沼泽微相,岩石类型以石英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主要为溶蚀孔隙和黏土矿物微孔,属低孔、低渗储层.结论 沉积作用是区内砂岩储层形成的基础,河口坝及水下分流河道厚砂体物性最好.成岩作用是储层发育演化的关键,溶解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大大改善了砂岩的储集性能.溶解作用区是有利的天然气储集区. 相似文献
184.
针对劳山油田W110井区长6储层低孔、特低渗的特征,通过系统的岩心流动实验,评价了储层敏感程度。研究结果表明:W110井区长6储层整体存在中等盐敏、中等偏弱酸敏和弱水敏、强碱敏和无速敏的特征。储层敏感性相对较弱,对研究区开采影响较大的为酸敏和碱敏,中等偏弱的酸敏使得研究区可适当进行酸化改造,强碱敏导致在注入液时需注意注入液pH值对储层的伤害。 相似文献
185.
依据吴起地区测井资料、岩石物理实验资料,对长6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利用电阻率相对值划分油、水层的定性识别方法,并建立了定性识别标准.该方法在储层评价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经实际应用,效果良好,为吴起地区储层测井评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6.
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马五1+2段白云岩喀斯特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为喀斯特油气藏勘探提供理论依据.在喀斯特古地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岩心、薄片、测井响应等分析,研究了白云岩风化壳的岩石相、成岩相和储层特征.结果表明:(1)喀斯特古地貌划分为喀斯特高地和喀斯特斜坡,喀斯特斜坡进一步划分出残丘、坟地、洼地、沟槽及落水洞微地貌;(2)白云岩风化壳划分出4种岩石相:镶嵌角砾岩相、颗粒支撑角砾岩相、杂基支撑角砾岩相和溶洞充填砂砾岩相,镶嵌角砾岩相为具有储集性能的岩石相;(3)成岩相划分为白云石化成岩相、溶蚀成岩相、泥质充填成岩相及去云化成岩相.对喀斯特古地貌、岩石相和成岩相综合分析,白云岩风化壳储层主要为“三元控储”成因机理:镶嵌角砾岩相和颗粒支撑角砾岩相是物质基础;残丘和坡地古地貌是必要条件;白云石化和溶蚀作用是优质储层发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7.
188.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6(4):20-24
以取心井的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毛管压力曲线等分析资料为基础,结合储层物性测井参数解释结果,对辽河油田沈84块沙三下(S43)层段储层从岩性组成、成岩作用、物性特征、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非均质性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该储层为一套中-高孔、中渗储层,其物性主要受沉积微相及成岩作用等因素影响,具较强的层内、层间和平面非均质性.综合储层的岩性、物性、成岩后生作用和孔隙结构等特征,对沈84块沙三下层段储层进行了分类,将其划分为I(好),II(中等),III(差),IV(极差)四大类,区内主要发育II,III类储层. 相似文献
189.
190.
基于密闭取心井和模糊评判分析埕岛油田水淹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6):995-999
目的探究埕岛油田馆陶组上段油层的水淹状况。方法结合密闭取心井分析,遴选5个控制水淹层变化的参数,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定量评价埕岛油田的水淹状况。结果流线位置、每米采液量、物性、井距和储层非均质性这5个参数从储层与注采两个方面影响着储层的水淹变化;使用模糊评价方法统计了11口新井的水淹状况,符合率达到84.2%。结论埕岛油田的水淹状况以弱水淹—中水淹为主,剩余油富集;Ng 5砂组油层厚度大,储层物性好,水淹程度最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