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15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9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山东省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自然保护地内不同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及其差异性,并针对碳汇价值实现路径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自然保护地的碳汇总量为2.99×106 t/a,其中森林生态系统碳汇最高(1.20×106 t/a),随后依次为农田生态系统(9.09×105 t/a)、近海生态系统(5.22×105 t/a)、滨海湿地生态系统(2.27×105 t/a)、内陆湿地生态系统(1.28×105 t/a)、草地生态系统(0.04×104 t/a),其碳汇总价值为1.23×109元,单位面积碳汇价值为7.61×103元/hm2。鉴于自然保护地的碳汇价值,本研究从基于自然保护地生态补偿的角度对碳汇价值实现路径进行了讨论分析,提出了碳交易与生态补偿相结合的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22.
通过对黄河上游地区典型高寒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为黄河上游地区生态系统碳储量潜力的挖掘及增汇能力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以黄河上游地区甘肃省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采用蓄积量扩展法对保护区森林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估算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的碳储量呈现逐年增加的动态变化,但在不同时期增长速度不同,其中1998—2003年增长最慢,年增长率仅为0.35%;2013—2018年增长最快,年增长率为3.48%.本研究采用的GM(1,1)灰色预测模型可信度较高,可用于高寒森林碳储量的预测.保护区2018年现有碳储量为51.03万t,价值约726.16万元.据此模型预测,至2053年保护区碳储量将达到101.05万t,价值约为1 437.94万元.甘肃省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高寒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丰富且碳汇潜力巨大,碳增汇提升优势突出,对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及“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23.
<正>植硅体态碳(phytolith-occluded organic carbon,Phyt OC),在植硅体的坚硬外壳"保护"下,可以长时间地保存在一些土壤和沉积物中,作为一种相对稳定和"安全"的长期有效的生物固碳机制,在全球农业生态系统碳汇和气候变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科学家的关注.如何加强和提高农业生态系统中植硅体碳汇潜力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Li等人研究发现水稻植株植硅体态碳产生量,不仅与其植硅体占干物质的量有关,也与植硅体封存有机碳  相似文献   
24.
借鉴国外碳排放交易市场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对构建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碳排放总量、交易主体、政策等进行了分析,提出采用多主体仿真方法构建我国碳汇市场.对实际构建过程中的碳汇市场主体的界定、环境制约因素、相关机制的完善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提供一种新、均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5.
曹建华  杨慧  康志强 《科学通报》2011,56(26):2181-2187
在长时间尺度上, 碳酸盐岩的形成对地质历史时期大气CO2 产生巨大的碳汇效应, 同时碳酸盐岩在全球分布面积的巨大及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 使碳酸盐岩溶蚀、吸收大气/土壤CO2 的岩溶过程积极参与现代全球碳循环, 并发挥重要作用, 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这一碳汇的通量约占全球“遗漏汇”的12.00%~35.29%. 以珠江流域为例, 在综合考虑影响岩溶作用及产生碳汇因子的基础上, 收集已有数据, 以典型地点的石灰岩溶蚀速率、年降水量、土壤呼吸速率和NPP 建立回归方程, 并以GIS 为研究平台, 结合研究区内碳酸盐岩类型的分布, 估算研究区内因碳酸盐岩溶蚀作用对大气CO2 汇的通量. 结果表明, 珠江流域年溶蚀量为1.54×107 t CaCO3/a, 折合碳为1.85×106 t C/a, 试图从原位典型点的监测数据, 探索区域尺度岩溶作用碳汇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26.
湿热山地丘陵流域化学风化过程的碳汇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地表化学径流组成的分析, 应用化学物质平衡法和扣除法对增江流域化学风化过程产生的大气CO2 吸收通量进行估算. 结果表明: 在碳酸盐岩地层不纯且分布面积较少的增江流域, 径流溶解质主要由HCO3-, Ca2+, Na+和溶解性Si 组成; 硅酸盐矿物的化学风化过程是增江河流溶解质的主要来源, 其次是碳酸盐矿物化学风化过程的贡献.大气CO2 是增江流域岩石化学风化的主要侵蚀介质. 增江流域岩石化学风化过程对大气CO2 的吸收通量是(3.50~3.81)×105 mol km-2 a-1, 仅比热带-亚热带玄武岩和碳酸盐岩流域低, 高于温带-寒温带流域化学风化过程对CO2 的吸收通量. 受湿润季风环流影响的北半球中低纬度带地表化学风化过程构成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一个重要碳汇.  相似文献   
27.
28.
城市化过程中余杭市森林碳汇动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余杭市位于沪嘉杭地区,城市化进程较快,对今后众多内陆中小城市的发展有一定的预示性.根据余杭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结合实地调查校验,以城市人口密度作为城市化的指标,对余杭森林资源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用森林蓄积量推算了1985年与1998年余杭森林生物量、碳储量,分析了其在时间上的动态变化和空间上的分布情况;还分析了森林类型、林龄结构及天然林与人工林等因素对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98年与1985年相比,余杭森林覆盖率由1985年的24.5%增加到1998年的40.3%,总面积增加35%;总森林碳储量增加18.07%,平均每年增长7942MgC,起着一个碳汇作用;但森林发展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西北及中西部,城市化水平高的东南部森林面积在减少,经济发展及人口密度的增加都负面影响到了碳储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29.
采用生物量法对欧投行贷款资金在黔东南州进行现有林经营和人工造林2个不同经营水平的10个不同经营模式的碳变化、CO_2排放及基线情景进行计量,比较不同经营水平及同一经营水平下不同经营模式的储碳潜力,同时利用市场价值法(碳税法)核算其经济价值。结果表明:项目期末各碳源碳储量1 111 383.0 t,固定407.5万t CO_2,碳汇总经济价值422 325.9万元,是贷款总额的20.71倍,是还款本息金额的17.84倍,是项目总投资的10.36倍,是项目税前利润的1.67倍。排减262.0万t CO_2,产生的经济价值净利润为272 480.0万元,为项目建设成本的6.68倍,税前利润的1.08倍。现有林经营和人工造林2个不同经营水平,人工造林储碳潜力平均值为1.5 t/ha·a,现有林经营的储碳潜力平均值为6.0 t/ha·a,为人工造林的3.83倍。现有林经营水平的5个不同经营模式中针阔混交林(M_2)的储碳潜力最大为8.5 t/ha·a,经济价值为3.2万元/a,最小为杉木大径材培育(M_4)4.8 t/ha·a,经济价值1.8万元/a;人工造林经营水平的5个不同模式中储碳潜力最大的杉竹混交人工林(M_(10))2.4 t/ha·a,经济价值为0.9万元/a,最小为蓝莓经济林(M_8)0.4 t/ha·a,经济价值0.2万元/a。  相似文献   
30.
通过分析林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促进林业碳汇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融合共赢。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归纳分析等概述林业碳汇产品相关概念,归纳梳理林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并探究其发展的不足之处,最后结合中国学术研究与实践发展现状,对今后的理论研究与机制设计提出相关建议。笔者界定了林业碳汇金融的概念,认为林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可概括为政府生态补偿路径、林业碳汇金融路径和林业碳汇产业化路径,这3种路径有助于实现林业碳汇产品的价值。但是当前各国政府生态补偿缺乏可持续性、林业碳汇交易规则亟须完善、金融机构参与林业碳汇金融意愿薄弱,以及林业碳汇产业化进程缓慢等问题制约着林业碳汇产品价值的实现。建议从完善林业碳汇生态补偿制度、推进林业碳汇产品纳入国家统一的碳市场交易、强化林业碳汇金融路径理论与实践研究、健全林业碳汇产业为核心的产业扶持政策、加强林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的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推动中国林业碳汇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