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77篇
  免费   456篇
  国内免费   613篇
系统科学   206篇
丛书文集   634篇
教育与普及   94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9篇
现状及发展   141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13892篇
  2024年   117篇
  2023年   410篇
  2022年   473篇
  2021年   423篇
  2020年   351篇
  2019年   336篇
  2018年   213篇
  2017年   269篇
  2016年   340篇
  2015年   479篇
  2014年   744篇
  2013年   626篇
  2012年   696篇
  2011年   747篇
  2010年   739篇
  2009年   718篇
  2008年   789篇
  2007年   683篇
  2006年   668篇
  2005年   588篇
  2004年   550篇
  2003年   563篇
  2002年   470篇
  2001年   486篇
  2000年   423篇
  1999年   331篇
  1998年   315篇
  1997年   339篇
  1996年   325篇
  1995年   326篇
  1994年   280篇
  1993年   232篇
  1992年   218篇
  1991年   185篇
  1990年   160篇
  1989年   139篇
  1988年   91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把扩展电阻法应用于陶瓷微区电导性能研究.建立了微区的定位标识系统,可精确、方便地对选定的微区进行电导性能及组分的重复测定.该方法在研究Ba(Sn_(1-x)Sb_x)O_3、ZnO及BaTiO_3半导体瓷应用中得到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62.
作者认为,客现世界由物质组成;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类思维中的任何抽象、思辩、描述、表达,…等等,都不可能是超时空的。但作为研究客观世界抽象规律的数学,其基础却尚未反映出这一本质属性。这可能正是离散与连续关系所蕴含的矛盾至今不能解决的基本原因。也是“集合论”体论的根源所在。因此,“悖论”之所以为体论,根源就在于思维基于绝对时空背景下的惯性;悖论的意义也在于其揭示了当前数学基础的绝对时空性质。  相似文献   
63.
提出流体非线性声学参量B/A的体积模量表述,证明了B/A是流体体积模量的函数,研究了理想气体、硬球液体B/A的性质,得到硬球体系液体的B/A表达式.为用热力学、分子热力学方法计算流体的B/A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4.
65.
几年前在某个大学的毕业典礼中,可口可乐的总裁Brlan Dyson说了一段有关工作与生活关系的话:  相似文献   
66.
67.
本文对材料的微分析(微量、微区和微结构分析)在材料研究与发展中的地位作了简述,并对材料微分析的应用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8.
本文通过对仲丁醇、水、碳四烃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研究,确定了气相色谱柱及其分析该系统时的条件,测定了成份分析的校正因子,为仲丁醇、水、碳四烃三元体系的高压液液相平衡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方法,也为生产过程中的分析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69.
本文阐述了酶在有机溶剂中存在的两种形式:通过表面活性剂聚集体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和直接以固态酶的形式悬浮于有机溶剂中.讨论了反胶团(或w/o微乳浊液)系统在酶促反应、选择性提取蛋白质等领域的应用和固态酶悬浮于有机溶剂中的性质和特点,并展望了这些系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0.
海藻纤维废渣为海藻琼脂提取工艺的副产物,富含碳、氧等元素,以其为原料制备高性能生物质衍生多孔碳可实现海藻纤维废渣的高值化利用.本研究以海藻纤维废渣制备多孔碳,通过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探究吸附行为;并利用XGBoost(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算法构建氨氮吸附容量的预测模型,分析多孔碳制备过程的升温速率、碳化温度及碳化时间等因素对氨氮吸附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海藻纤维基多孔碳材料对氨氮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最大吸附容量可以达到3.514 mg/g,其动力学过程符合拟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颗粒内扩散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实验和模型证明多孔碳制备过程中碳化温度对氨氮吸附的影响最大,升温速率和碳化时间次之;通过数据模型得出以5℃/min速率升温至1 000℃碳化120 min制备的多孔碳具有最优的氨氮吸附性能.本研究提出一种数据模型,并结合实验成功证明该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可为今后生物质衍生多孔碳的制备方法提供预测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