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29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7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71.
水力侵蚀(水蚀)是土壤侵蚀研究的焦点和热点领域,研究水蚀作用下侵蚀与沉积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对于评估土壤碳的“源/汇”效应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总结了水蚀过程中土壤碳循环的研究现状,从侵蚀过程中土壤有机碳流失的定量研究、有机碳迁移与再分配以及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等3个方面明确了土壤水蚀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动态,并对国内外土壤水蚀过程中的有机碳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建议未来研究中先对水蚀过程中有机碳的破坏、搬运和沉积等全过程进行精准解析和量化,在此基础上揭示其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共同作用下碳矿化特征的响应机制,全面探究水蚀过程中土壤碳收支的动态,量化土壤侵蚀对全球土壤碳循环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72.
中国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总结中国近年来发表文献中的土壤呼吸数据,分析研究了中国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呼吸特征与规律.结果表明,中国5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平均呼吸速率依次为:针阔混交林(3.04μmol·m-2·s-1)落叶阔叶林(2.74μmol·m-2·s-1)常绿阔叶林(2.65μmol·m-2·s-1)常绿针叶林(2.60μmol·m-2·s-1)落叶针叶林(2.04μmol·m-2·s-1).落叶针叶林的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10)最高(3.35),常绿阔叶林最低(2.35).总体来看,阔叶林土壤呼吸速率(2.69μmol·m-2·s-1)高于针叶林(2.32μmol·m-2·s-1);然而,阔叶林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2.30)却低于针叶林(2.68).土壤自养呼吸贡献率因森林类型而异,针阔混交林比例最低(30.3%),而落叶针叶林最高(41.2%).土壤呼吸的森林类型间差异是气候因素和土壤碳输入模式共同调控的结果.本研究表明,在预测未来陆地碳循环及其对气候变化反馈效应时,不同森林生态系统间的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差异性应给予充分的考虑.  相似文献   
73.
●在压力是海平面1000倍的马里亚纳海沟中,研究人员发现了大量的活跃细菌。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即使是在海底最深的地方,也能探测到一个活跃的微生物生态系统。或许海洋微生物在碳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项国际研究表明,在马里亚纳海沟——洋面  相似文献   
74.
郎海亮  祁斌 《科技信息》2013,(2):504-504,506
本文对前GOBE阶段碳同位素变化特征进行总结,指出该阶段碳同位素值有整体上向负方向偏移的趋势,并认为该时期内强烈板块运动是造成此偏移趋势的根本原因。此时大气中高CO2浓度是该时期最为显著的环境特征之一,对古海洋特征及生物演化均有重要影响。而对该时期内发生SPICE事件其成因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5.
国际新闻     
研究显示存在懒惰遗传基因,美发明芯片冷却新型技术,证实月球存在水(图),叶绿素D可能影响全球碳循环,新发现使暗能量渐行渐近(图),日将胚胎干细胞分化成下丘脑神经细胞,调查显示胖人也可以很健康  相似文献   
76.
台湾海峡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以微型生物食物网在C和P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动力学为核心,研究了台湾海峡主要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物理驱动和,物理与生物、化学的过程的耦合,微型浮游生物对碳循环的贡献等。结果表明,在大的进空尺度上,该海域磺及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主要受水动力调控;夏季南部海峡表现为大气CO2的强源、溶解有机碳是主要的有机碳形态、颗粒有机碳中陆源约占60%;夏季上升流是上层磷的重要来源,其贡献约占光合作用所需磷的16%,对生物生产力的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该海域以微型(Nano)和微微型(Pico)浮游植物为主,其对生物量和生产力的贡献可高达60%和80%,浮游植物的初级产量有一大部分为细菌和异养鞭毛虫表现了较高的生态传递效率,微食物网对传统食物网的贡献可达三分之一。此外,还从物理、化学、生物耦合的角度探讨了ENSO现象对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7.
Accurate quantification of aerobic anoxygenic phototrophic bacteria (AAPB) is of crucial importance for estimation of the role of AAPB in the carbon cycling in marine ecosystems. The normally used method 揺pifluo-rescence microscope-infrared photography (EFM-IRP)?is, however, subject to positive errors introduced by mis-taking cyanobacteria as AAPB due to the visibility of cyanobacteria under infrared photographic conditions for AAPB. This error could be up to 30% in the coast of the East China Sea. Such bias should be avoided by either subtracting cyanobacteira from the total infrared counts or using a flowcytometer equipped with specific detectors for discrimination between cyanobacteria and AAPB.  相似文献   
78.
Stable isotope of autogenous oceanic carbonate (e.g., calcite of foraminiferal shells) has become a basic tracer in paleoceanography. Oxygen isotope composi-tion (δ 18O) is generally controlled by factors, such as ice volume and water temperature, and is…  相似文献   
79.
The sea is the cradle of photosynthesis on the Earth. Bio-utilization of light in the sea is usually thought to be carried out by light-harvesting pigments, such as normal chlorophyll, divinyl chlorophyll and bacterial chlorophyll, which exist correspondi…  相似文献   
80.
气候驱动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碳循环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变化与地球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与热点问题,其中,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又是全球碳循环中最复杂、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部分.本文主要对气候驱动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做了综述,介绍了陆地生态系统中植被和土壤两个主要碳库以及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基本过程,总结了陆地碳汇的形成机制、研究进展及气候变化对碳失汇的影响,提出了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应采用多尺度的研究方法,并简要叙述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