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51篇 |
免费 | 89篇 |
国内免费 | 70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102篇 |
教育与普及 | 63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4篇 |
现状及发展 | 7篇 |
综合类 | 19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49篇 |
2022年 | 34篇 |
2021年 | 32篇 |
2020年 | 40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34篇 |
2015年 | 41篇 |
2014年 | 63篇 |
2013年 | 58篇 |
2012年 | 80篇 |
2011年 | 73篇 |
2010年 | 71篇 |
2009年 | 85篇 |
2008年 | 138篇 |
2007年 | 100篇 |
2006年 | 93篇 |
2005年 | 89篇 |
2004年 | 76篇 |
2003年 | 80篇 |
2002年 | 85篇 |
2001年 | 64篇 |
2000年 | 78篇 |
1999年 | 74篇 |
1998年 | 49篇 |
1997年 | 53篇 |
1996年 | 48篇 |
1995年 | 54篇 |
1994年 | 47篇 |
1993年 | 49篇 |
1992年 | 36篇 |
1991年 | 40篇 |
1990年 | 31篇 |
1989年 | 38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195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聚酰胺酸(PAA)是制备聚酰亚胺高性能材料的中间聚合物,因此聚酰胺酸溶液的流变行为对研制该类材料显得非常重要.对聚酰胺酸溶液的动态流变特性的研究发现,在低频下,储能模量G'与动态频率ω2以及损耗模量G与ω呈线性关系;在高频下,G'和G更趋向于与ω2/3成线性.同时,聚酰胺酸溶液表现出明显的切力变稀非牛顿流体特性,符合时温等效原理. 相似文献
32.
盐对聚丙烯腈静电纺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聚丙烯腈(PAN)/二甲基乙酰胺(DMAC)溶液进行静电纺丝,在纺丝液中添加不同种类的盐LiCl,NaNO3,NaCl,CaCl2来拉制纺丝液的导电性.研究不同种类盐的加入对PAN静电纺丝的影响.不添加盐和加入不同种类盐后配置静电纺丝溶液,发现溶液的导电性的大小排列顺序为: LiCl>NaNO3>CaCl2>NaCl>无盐.盐的加入对溶液黏度与剪切应力影响很小.不同种类的盐加入后纺制纤维的直径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LiCl>NaNO3>CaCl2>NaCl. 相似文献
33.
低pH值硫酸盐侵蚀下矿渣水泥基材料的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我国低pH值硫酸盐的特征,配制pH=4.0的模拟溶液;通过室内干湿循环加速腐蚀试验,研究低pH值下矿渣粉等量取代水泥为15%-85%时浆体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浆体的破坏主要是H^+和SO4^2-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破坏过程是从外至内被逐层溶蚀,导致膨胀破坏;H^+导致浆体水化产物脱钙,促使试件溶解,SO4^2-与Ca^2+反应生成膨胀产物石膏,加速试件破坏过程;掺入矿渣粉对水泥浆体抗低pH值硫酸盐侵蚀是有利的,而且随着矿渣粉掺量的增加,其外观保持能力逐步提高。综合考虑掺有矿渣粉净浆试件的各项性能,矿渣粉适宜掺量取45%左右。 相似文献
34.
我厂所用铜合金材料多为黄铜和青铜,但其分析化验工作量不大,而有时来样化验又很急,根据这一实际情况,考虑到我室环境、人员和设备条件,即不能分工太细,又要及时拿出数据,解决有关部门的急需,特试验制定了在同一个试样中Sn、Cu、Pb、Fe、En五元素连续测定方法,此法要点是:用酸溶液解试样,使溶液中锡盐以偏锡酸的形式沉淀,然后用重量法测定Sn的含量。其次在分离锡的滤液和洗液中,进行Cu和Pb的电解分析以测定Cu和Pb的含量。 相似文献
35.
COD与Fe0对硫酸盐还原菌还原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间歇实验方法,分别在不同底物浓度下,分析了影响硫酸盐还原的机理,并考察了加入Fe^0对反应体系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底物浓度不足会减缓反应速度并降低最终反应结果,但对其反应延迟期没有影响.Fe^0对酶活性有调节作用,可以减小底物浓度变化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提高对底物的利用率.体系最终pH值随c(COD)/c(SO4^2-)增大逐渐提高,当c(COD)/c(SO4^2-)达到一定值后,最终pH值基本维持恒定.在相同底物浓度下,单质铁强化体系的最终pH值略高于空白体系.空白和单质铁强化两种体系的适宜c(COD)/c(SO4^2-)分别在5.1~6.9和3.9—5.1之间.在相同处理能力下,单质铁强化体系所需底物浓度是空白体系的75%. 相似文献
36.
选择羟乙基纤维素(HEC)作为两亲性聚合物主体,合成具有两亲性的活性单体二甲基十四烷基环氧丙烷氯化铵(M EQ),采用大分子反应法,制备出具有不同增粘性能和表面活性的羟乙基纤维素(M EQHEC)。系统地对M EQHEC的溶液性质进行了研究,包括增粘性、盐敏性、温敏性、流变性、表面活性等,并采用荧光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对聚合物在溶液中超分子聚集形态进行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37.
对硝酸钾电解质溶液进行了分子动力学计算机模拟研究。水分子采用简单点电荷(SPC)三节点模型,钾离子被看作带电硬球,硝酸根离子采用刚性四节点模型,同时考虑节点间的库仑长程作用和L-J相互作用,对库仑长程作用采用EWALD求和方法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水-水相互作用的总势能绝对值升高;高浓度溶液中水水作用能的升高与水分子排列有序化程度的提高有关,即在浓溶液中水分子的偶极取向更加有序化,说明有更多的水分子参与水化。 相似文献
38.
39.
中国煤山剖面事件界线层粘土中石膏化生物化石碎屑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煤山剖面第25层亦即俗称的“白粘土”层代表着曾发生在二叠纪与三叠纪(P/T)地史转折期(约2.5亿年前)的灾变事件地层记录。继发现“白粘土”中存在自形晶石膏之后,这里新发现其中保存有石膏化生物化石碎屑。中子活化分析显示,白粘土中的石膏化生物化石碎屑与自形晶石膏乃至与白粘土本身具有基本相同的稀土分布模式,指示了三在相同或极其相似环境中同期或准同期形成。联系“白粘土”呈天然强酸性的事实,提出了酸性硫酸盐化学置换碳酸盐导致生物化石碎屑石膏化的成因机制。石膏化生物化石碎屑的发现,为P/T转折期的海洋曾出现严重酸性化事件提供了新证据;且为解读P/T生物大灭绝现象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40.
溶液除湿器因可被低品位热能驱动,且具有除湿效率高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但其传质性能的预测准确度还有待提高.本文搭建了单通道内冷型溶液除湿实验平台,研究了不同参数对于除湿过程中传质性能的影响,同时,建立了基于MATLAB平台的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用于预测传质性能,并用上述实验数据对该ANN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ANN模型预测得出的Sh与实验Sh平均绝对相对偏差(MARD)为4.07%.与现有经验公式相比,建立的ANN模型预测精度更高.此外,还利用ANN模型研究了不同参数变化下的Sh的变化趋势,从而分析不同参数对除湿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