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6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93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96篇
教育与普及   11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206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利用S^2-,SO3^2-与Cu^2+生成盐的溶解特性,用已知过量铜盐沉淀S^2-,剩余Cu^2+用电量分析法测定,间接计算S^2-量。方法准确,可直接测定多价态硫化物复杂体系中两价硫量,S^2-量高时,更宜采用本法测定。  相似文献   
102.
用Co_2(CO)_8与2,4-二硫代乙内酰脲S=CNHC(R_1)(R_2)C(S)NH反应,得到两类6个新的可能具有手征性的三核钴羰基硫簇合物CO_3(CO)_7(μ_3-S)[μ,η ̄2-,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IR和 ̄1HNMR谱表征,证明它们的分子骨架为四面体构型,前期配体2,4-二硫代乙内酰脲在反应过程中至少破碎成四种不同分子片,通过C、N、S原子与簇骨架Co原子键合。  相似文献   
103.
利用动电位极化曲线、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N,N′—二苯基硫草酰胺(DBT)对铜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在含NaCl的中性介质中,DBT对铜有一定的诱蚀作用;在含NaClO_4的中性介质中,DBT对铜有一定的缓蚀作用。  相似文献   
104.
105.
本文论述了羰基硫在水解催化剂上的吸附等温线的实验数据处理和模型优选。通过侯选模型的筛选、实验数据的回归、相关系数的统计检验、误差随机性的评价,以及回归参数的物理意义的评价。确定了Freundljch等温式是描述这一体系的最佳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6.
本文报道从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七星草乌(Aconitum contortum Finet et Gagnep)的根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根据其物理化学常数和IR,UV,NMR和MS分析,分别确定为七星草乌碱(1),三十二烷(2),十三烷(3),三十一烷(4),二十烷(5),二十六烷(6),二十一烷(7),单斜硫(8),化合物(9)结构待定.七星草乌碱(1)为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7.
在KBH_4存在下,测定了 FeCl_2-(NH_4)_2VS_4 组合体系的催化乙炔还原活性和选择性,考察了外加配体 PBu_3和NEt_3对该体系的活性影响。比较其它Mo-Fe或W-Fe固氮模拟体系的结果,表明以钒铁为主的固氮体系和以钼铁为主的固氮体系可能具有相当多的共同点。  相似文献   
108.
本文利用SEM,XRD,BET和IR等现代仪器,研究了用于羰基硫水解的TGH催化剂及其载体γ-Al_2O_3的表面结构、酸碱分布和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由γ-Al_2O_3浸渍活性组分制成TGH催化剂以后,结晶结构、孔结构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活性组分高度分散在活性表面上,使表面碱分布增宽,强碱中心数目增多,吸附COS和CO_2等酸性分子的机制发生了根本变化。并且,两个表面对CO_2的吸附是均匀的,对COS是不均匀的。  相似文献   
109.
贵定超高有机硫煤硫的聚集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雷加锦 《科学通报》1994,39(15):1405-1405
无论在化学上还是在地质学上,超高有机硫煤已很为人们关注.但现有的硫演化模式皆趋简单,远难以阐明煤中含量高达百分之十以上有机硫的聚集作用.其实超高有机硫煤的形成除了需特定的地质、物理化学、生物等条外,隐含于沉积泥炭中的是更复杂的硫元素变化.了解这种变化是认识超高有机硫煤成因的关键.稳定硫同位素作为一种有效的示踪手段.已  相似文献   
110.
由芳醛与4-烯丙基-3-疏代氨基脲合制得了六种含硫Schiff碱配体。此类配体在有机溶剂中有较大的溶解度,与过渡金属离于形成的配合物在有机溶剂中亦有较好的溶解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