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3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44篇
系统科学   23篇
丛书文集   146篇
教育与普及   13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5篇
现状及发展   15篇
综合类   304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71.
3-芳基-4-氨基-5-巯基-1,2,4-三氮唑(1a-lg)与2,6-吡啶二甲酸(2)在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碘化铵和POCI,作用下,高产率制得7种1,3-双[3-芳基-l,2,4-三唑并[3,4-b]-l,3,4-噻二唑-6-基]吡啶类衍生物(3a~3g),并利用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2.
以吉林省某百乐克(Biolak)工艺城市污水处理厂为例,通过对进、出水水质、水量和生化池水温进行1年的考察,以及在典型运行时段内,对生化池进行全程水质检测,研究了同步脱氮的过程、效果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厂百乐克工艺对COD和NH+4—N的处理效果较好,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8%和86%,出水COD、NH+4—N全部达标,但TN处理效果不稳定,TN去除率在34%~73%之间,平均去除率56%,反硝化不完全是影响同步脱氮效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3.
氮离子注入选育耐酸性α-淀粉酶产生菌诱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低能(30keV)氮离子注入中温中性α-淀粉酶产生菌枯草芽孢杆菌BF7658,研究对其产耐酸性α-淀粉酶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BF7658菌株存活率曲线是典型的"马鞍型"剂量-效应曲线,在"马鞍型"区域对应注入剂量50×1014~100×1014 ions/cm2下具有较高的突变率.通过诱变筛选到一株最适作用pH为5.0,较出发菌株的最适作用pH偏低一个单位的突变株,编号TUST743.该突变株产酸性α-淀粉酶的酶活为343U/mL.该酶在pH4.5和4.0条件下的相对酶活为61%和38%,说明此突变株所产酸性α-淀粉酶对低pH有较好的耐受性.经连续传代实验,表明该菌株遗传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74.
利用多种方法研究NH3,NH3^+,NH3^-,NH4^+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离解能,电子亲合势,离化能,质子亲合势,原子化能。这些方法有Gaussian-n:G1,G2,G2(MP2)以及CBS-n,CBS-4,CBS-Q,CBS-APNO。对所得结果及其误差进行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75.
在北京大学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塞罕坝实验站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人工林内, 采用野外降水控制实验和顶盖埋管法, 在生长季内分0~5, 5~10, 10~20和20~30 cm 4层, 研究穿透雨增加或减少30%对土壤无机氮(铵态氮与硝态氮之和)及净氮矿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樟子松人工林地下0~30 cm无机氮含量为6.70±2.31 mg/kg, 其中铵态氮5.59± 1.78 mg/kg, 硝态氮1.11±0.77 mg/kg。不同土壤深度的无机氮含量无显著差异, 3种穿透雨处理间的土壤铵态氮和无机氮含量无显著差异, 增雨处理的硝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0~30 cm的土壤净氮矿化速率为?0.24 (?6.65~10.24) mg/(kg?30d)。穿透雨处理和土壤深度对净氨化速率无显著影响, 0~5 cm的净硝化速率和净氮矿化速率显著高于其余3层, 增雨和减雨处理的净硝化速率和净氮矿化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研究结果说明降水变化对土壤铵态氮及氨化作用的影响弱于对硝态氮及硝化作用的影响, 这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降水变化对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76.
对稳定自由基与六氟乙酰丙酮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进行了研究,通过元素分析、电导测定、热重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ESR谱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7.
为分析小麦茎秆力学特性与氮磷钾含量的关系,以周麦18号、温麦6号、矮抗58号、郑麦9023为材料,在孕穗期,测试第2、3、4节间去鞘茎秆的抗弯刚度、弯曲强度、弹性模量、惯性矩等力学特性以及氮、磷、钾含量.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和统计学原理,对力学特性与氮、磷、钾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其中包括灰色关联度分析、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孕穗期,弹性模量、惯性矩、弯曲强度在品种间的差异显著.惯性矩与钾/氮含量比值的关联度最大.在一定范围内,惯性矩与钾/氮含量比值成正相关.研究结果为小麦精准施肥,增强茎秆抗倒伏性能,提高子粒产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8.
3—取代—7—二烷氨基—1,4—氧氮杂萘—2—酮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间氨基苯酚为原料,用硫酸酯进行N-烷基化,亚硝酸钠亚硝化水合肼在氮气流下还原得到2-氨基-5-二烷氨基酚,在乙醇介质中将该中间体进一步与α-酮酸乙酯进行成环反应,合成出4种3-取代-7-二烷氨基-1,4-氧氮杂萘-2-酮,该类化合物是用途广泛的新型荧光染料中间体,以此为原料制得的新型氧氮杂萘酮染料的吸收和发射谱带位置可以利用用取代基和溶剂效应在很宽的范围内移动,讨论了这些化合物具有荧光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79.
【目的】人类活动频繁引起大气氮沉降加剧,导致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氮循环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进而影响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笔者通过模拟大气氮沉降,探究森林土壤中氮素含量及温室气体排放速率的响应规律以及氮素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为提高森林氮素利用率并减缓大气温室效应提供参考。【方法】以山西太岳山暖温带油松林为研究对象,以硝酸铵(NH4NO3)为外源无机氮添加对象,设置对照CK(0 g/m2)、N5(5 g/m2)、N10(10 g/m2)、N20(20 g/m2)、N40(40 g/m2)等5个施氮水平,每个施氮水平设置4个重复,共20块样地。于2017年8月采集土壤样品及温室气体样品(采用静态箱法),测定林地土壤中的全氮(TN)、总可溶性氮(TDN)、可溶性有机氮(DON)、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含量及土壤中温室气体N2O、CO2 和CH4的排放量,分析氮添加对土壤氮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在N5、N10、N20和N40各施氮水平处理下,油松林0~10 cm土壤中NO-3-N、TDN、DON的含量增加,与CK相比,含量增幅分别为25.04%~246.4%、13.29%~73.82%、4.54%~70.51%,NH+4-N含量随着施氮量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但各处理水平对TN含量无影响。在0~10 cm土壤中,与CK相比,NO-3-N和TDN含量在N10、N20、N40处理下显著增加(P <0.05),DON只在N40处理中显著增加(P <0.05),施氮处理对0~10cm土层中的各氮素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10~20 cm土层中,与CK相比,TN、NH+4-N含量有增长趋势,NO-3-N含量在N10、N20、N40处理下显著增加(P <0.05),分别增加了234%、284%、663%,TDN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DON则随着处理水平的增加而显著减小(P <0.05)。N2O、CO2的排放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在N20、N40处理下排放量显著增加(P <0.05); 同时氮添加处理对CH4的吸收有明显的抑制现象,使CH4从森林土壤吸收状态转变为排放状态。在相关性分析中,0~10 cm土层及≥10~20 cm土层中NO-3-N和DON、N2O、CO2呈显著相关(P <0.05),而NH+4-N、TDN与N2O、CO2、CH4呈正相关,但无显著性(P >0.05); 在≥10~20 cm土壤中,DON与N2O、CO2、CH4呈负相关。【结论】在无机氮添加试验中,施氮处理明显增加了土壤中有效氮的含量,尤其是在N20和N40处理水平条件下,对油松林土壤中的有效氮素含量及温室气体排放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 同时,有效氮含量的增加对森林土壤中温室气体的排放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模拟氮沉降显著促进了森林土壤氮素循环及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温室效应的变化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80.
对黑土有机质特性空间分布的充分认识与了解,是管理好土壤养分和合理施肥的基础。应用经典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东北黑土表层1100个样点的有机碳和全氮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平均含量分别为19.25 g/kg和1.89 g/kg,从南到北随纬度增加而增加,土壤有机碳和全氮与纬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0和0.76。以上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了解黑土有机质退化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