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80篇 |
免费 | 44篇 |
国内免费 | 29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7篇 |
丛书文集 | 15篇 |
教育与普及 | 19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0篇 |
现状及发展 | 10篇 |
综合类 | 109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48篇 |
2022年 | 49篇 |
2021年 | 51篇 |
2020年 | 36篇 |
2019年 | 42篇 |
2018年 | 26篇 |
2017年 | 37篇 |
2016年 | 43篇 |
2015年 | 40篇 |
2014年 | 47篇 |
2013年 | 53篇 |
2012年 | 56篇 |
2011年 | 61篇 |
2010年 | 52篇 |
2009年 | 52篇 |
2008年 | 53篇 |
2007年 | 38篇 |
2006年 | 43篇 |
2005年 | 30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23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3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根据该工程坝址下游特殊的地形地质条件,通过建立1∶60水工物理模型,对溢流坝在不同运行条件下的水流流态进行了观测,对其在下游河床和两岸山体造成的冲刷问题和可能产生雾化诱发山体滑坡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闸门泄流调度运行控制方案 同时对溢流坝的泄流能力、冲坑深、挑距、电站尾水影响及坝面空蚀空化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对溢流坝闸墩形式、挑角及电站尾水导墙的体型布置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62.
筒型基础在淤泥土地基中要实现较高的承载能力,需对筒内淤泥土进行加固处理.通过负压法及负压电渗加固法对300mm和600mm筒径的筒型基础模型进行加固试验,结果显示在对地基仅采用抽负压处理时,筒径尺寸的变化对于土体最终处理效果基本没有影响,而相比于单一的负压加固法,负压电渗加固法对筒型基础的加固效果更为有效,尤其筒径越大电渗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分析发现负压电渗加固法存在一个有效时间点,通电时间控制在有效时间点附近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良好的地基处理效果,避免过多的能量损耗. 相似文献
63.
近年来,作为承载城市动脉重要的生命线工程,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大量涌现,其抗震性能及地震响应研究成为当前地下结构工程的热点方向之一.首先,简要介绍了地下综合管廊的震害现象及抗震分析方法;其次,基于中国大量的典型实际工程,将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按建设试点前、建设试点及非建设试点进行分类,并总结了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的特点;再次,对中... 相似文献
64.
本文以高速公路拓宽工程为研究背景,借助大型地基沉降模拟试验平台,采用FBG应变传感网络系统,开展了几何相似比为1:2的大比尺模型试验,研究了路面加载条件下新、老路基差异沉降对路面结构层的影响机制问题。试验结果表明:新、老路基过大差异沉降,拓宽路面结构层随着路面荷载的反复作用,路面结构层顶部处于拉压应变的交替变化中,正是这种交替变化带来了路面的疲劳破坏。在新、老路基交界处铺设土工格栅能一定程度的消解新老路基间的不均匀沉降,进而能够一定程度的缓解差异沉降对路面结构应变的影响,但是这种缓解程度较为有限。 相似文献
65.
为掌握GFRP桩-土相互作用机理及压桩动态力学效应,开展GFRP静压桩模型试验研究,对表土隆起量和径向挤土压力进行分析.分析表明:表土隆起量在径向距离在1.8D(桩径)处达到峰值.此峰值随沉桩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数值最终大致稳定在0.05D;径向挤土压力随沉桩深度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当沉桩深度大致等于测点深度时,测点处径向挤土压力达到峰值;峰值径向挤土压力Pm随着径向距离的增大不断衰减.当径向距离达到3D时,Pm衰减至峰值径向挤土压力的最大值Pmm的30%以下;Pmm出现在桩身中下部,数值大致与桩径成正比. 相似文献
66.
利用侧面透明的模型箱和铝管半模桩模拟了开口管桩在砂土中的沉桩过程.分别测量了不同桩径和不同相对密实度开口管桩完全闭塞时的土塞高度.结果表明桩径越大,相对密实度越小,则土塞高度越大.利用高分辨率数码摄像设备观察到了土塞形成的三个阶段,重点分析了土塞内几个特征砂颗粒的移动轨迹和压桩过程中孔隙率和接触数的变化,从细观尺度出发探讨开口管桩沉桩过程中砂土的变形机制和土塞形成机理.利用Geodip软件分析了桩土接触面处的砂粒长轴定向和平均配位数,分析表明,土塞形成过程中颗粒原先的结构被打破以及发生了剧烈旋转,颗粒重新进行分布.在模型试验基础上,通过二次开发PFC2D颗粒流程序对沉桩全过程进行离散元仿真模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PFC2D能够模拟开口管桩从开始刺入砂土到形成土塞并最终呈现闭口管桩性态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67.
在分析混凝土表面裂缝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受寒潮袭击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提出表面裂缝问题的半无限平面假设。利用混凝土传热的延迟性质,研究了任意降温过程中半无限平面问题无限平面化的条件。采用叠加原理,提出了环境温度任意下降时混凝土表面温度及表层温度计算的新方法。利用400mm×400 mm×220 mm块状试件,构造了混凝土表面开裂问题的半无限平面模型。在室外环境下,对混凝土表面温度与表层温度进行了连续测量,并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单调下降的条件下,对混凝土受寒潮袭击时的半无限平面问题进行无限平面化处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8.
利用数字图像技术,结合支盘桩室内模型试验,对支盘桩在上拔荷载作用下的工作机制进行研究,得到等直径桩和单支盘桩在上拔荷载作用下的荷载变形特性、桩周土体位移场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单支盘桩抗拔承载能力高于等直径桩;等直径桩桩周土体位移沿深度减小,桩周土体影响区域呈V形,极限状态时桩顶处土体的影响范围约为4倍桩径;单支盘桩桩周土体位移受支盘影响,桩周土体的影响范围较大,影响区域近似呈U形,极限状态时桩顶处土体的影响范围达到6倍桩径左右. 相似文献
69.
灌注螺纹桩承载机理与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研究了灌注螺纹桩的竖向承载机理.室内模型试验和数值反分析结果表明,灌注螺纹桩承载力取决于土体抗剪强度,承载力达到极限值时,桩周土体出现竖向剪切带.采用数值方法进行了参数分析,研究接触面属性、土体抗剪强度和螺纹桩构造尺寸等不同因素对其承载力的影响,进而分析承载机理及其规律.结果表明,影响螺纹桩竖向承载力的关键因素为土体抗剪强度指标、螺纹桩螺距和螺牙宽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螺纹桩承载计算公式,并用现场试验和数值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70.
本文分析了海州露天煤矿北帮FE1断层变形区工程地质条件及滑坡征,采用模型试验方法分析了边坡变形和岩移机理,结合稳定系数计算对边坡稳定状态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该区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