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31.
本文将传统的同轴二盘研磨方式作为同轴三盘研磨方式的特殊情形,推出其相应的解,并分析比较了两种研究方式的钢球研磨运动规律,从中揭示出钢球两类不同的研磨运动.  相似文献   
232.
本文简述了微电子工业中使用的贵金属粉末光亮(鳞片状)银粉的性能、用途及制备原理,详述了研制试验与产品的分析测试数据,分析了密度与比表面积、粒度之间的关系,从而用密度、含量控制产品的质量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相似文献   
233.
采用介质研磨法、反溶剂沉淀法以及pH沉淀法制备美洛昔康纳米混悬剂(MLX-NS),考察不同制备方法对MLX-NS性质的影响。对三种工艺制备的MLX-NS进行粒度、形貌、XRD、DSC、体外释放及短期稳定性的评价,结果显示三种方法均能制备出d50为300~600 nm的MLX-NS;介质研磨法和pH沉淀法制备的MLX-NS晶型未发生变化,而反溶剂沉淀法制备的MLX-NS晶型发生改变;MLX-NS较原料药可显著提高体外溶出速率,释放速率与粒度及晶型有关;常温放置14 d后,介质研磨法和反溶剂沉淀法制备的MLX-NS能保持粒度稳定,而pH沉淀法制备的MLX-NS粒度显著增大。研究结果表明,介质研磨法较其他两种方法更适用于MLX-NS的制备。  相似文献   
234.
导电聚苯胺纳米片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过二硫酸铵为氧化剂,以H4SiW12O40为质子酸和掺杂剂,通过低温固相研磨法成功合成出H4SiW12O40掺杂的聚苯胺(PANI)纳米片.以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光谱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杂多酸掺杂PANI纳米片进行了表征.采用标准四探针法对H4SiW12O40掺杂的PANI纳米片进行了测定,测得其电导率为1.5 S/cm.  相似文献   
235.
采用磁搅拌研磨法在6h内快速制得了高纯纳米石墨.利用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量色散谱分析(EDS)和傅里叶变化近红外光谱(FT-IR)对纳米石墨进行了系统表征.经XRD分析,确认其为纳米石墨;经氮气吸附测试分析,纳米石墨的比表面积为661m2/g;高分辨透射电镜分析表明纳米石墨为纳米石墨片和多层石墨烯的混合物,其粒径分布在50~100nm左右;用红外光谱和EDS分析,纳米石墨表面具有较多的羟基和羧基等官能团,氧元素含量达22.47%.  相似文献   
236.
为改善纳米材料的高强低塑性,采用温共轧(WCR)和表面机械研磨处理(SMAT)技术,制备出一种具有纳米晶层、亚微米晶层和微米晶层呈交替分布的层状纳米结构(LN ) 304SS板。研究温轧工艺对LN板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层状纳米结构钢板实现了良好的高强高塑性结合,其屈服强度为 700~950 MPa,抗拉强度为 930~1 000 MPa,断裂延伸率为 30%~50%,且均匀延伸率最高达 37%。良好的塑性源于高的加工硬化能力,加工硬化指数n为0.350,明显高于其它超细晶金属材料。  相似文献   
237.
磁性磨粒兼具磁性能和研磨性能,包覆型磁性磨粒的磨粒相包覆在内核磁介质相周围,二者粒径比是影响包覆型磁性磨粒磁性能和研磨性能的关键因素。为此,制备不同包覆量的包覆型磁性磨粒,用BT-9300ST激光粒度仪测试其粒径分布曲线,简化得出三种不同粒径比包覆型磁性磨粒模型,在Solidworks中对磁回路测试装置建立模型,导入MaxWell依次对不同粒径比包覆型磁性磨粒的磁感应强度分布进行分析,并利用磁回路实际测试装置测试其饱和磁感应强度值;同时,以Ra、Rz为评价指标,加工硅片验证不同粒径比磁性磨粒的研磨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粒径比的增加,在磨粒截面处、磨粒处及路径上的磁性能均呈下降趋势,粒径比为1:3的磁性磨粒饱和磁感应强度比粒径比为1:5、1:10的磁性磨粒分别降低0.040T、0.085T;而粒径比为1:5的磁性磨粒研磨性能最好,加工18min后,Ra值和Rz值分别从0.528 μm和2.790 μm降低到0.263μm和1.750μm, 降低值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