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7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46篇
系统科学   17篇
丛书文集   79篇
教育与普及   7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5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261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乍眼望去,一张光滑的黑色平台,既可用作睡床,又可兼作餐桌或者底座。唯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完全悬浮在半空,不依靠任何物件进行支撑,俨然一副飞毯的风貌。”这是荷兰年轻艺术家简加普·伊吉塞纳斯历经长达6年艰苦摸索完成的艺术杰作“磁悬浮床”。  相似文献   
182.
本文介绍了如何利用生态浮床技术治理污染水体的应用,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3.
本文运用动力学和热力学原理,分析了金属/铸型界面氧化反应机理,提出了剥离层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如何获得表面光洁的铸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4.
路喆津 《科技信息》2007,(23):129-129
通过袋装砂井在处理软土地基中的成功实例,详细阐明了工艺特点、适用范围、控制标准以及所达到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5.
建立了固体布料器冷模实验装置,针对两种桨叶(平桨叶和下压式桨叶)及两种分布板(27孔分布板和12孔分布板),考察了不同床层高度、桨叶转速、桨叶到分布板距离、两种固体颗粒(玻璃球颗粒和催化剂颗粒)对颗粒下落的平均质量通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床层高度增加、桨叶转速增加,颗粒下落质量通量均呈增加趋势。随着桨叶到分布板距离增加,颗粒下落质量通量呈指数降低。对于颗粒下落体积通量:玻璃球的远大于催化剂颗粒的。对于颗粒下落质量通量:采用平桨叶时的远大于下压式桨叶时的;采用27孔分布板时的大于12孔分布板时的。据此得到优选的设计条件为:采用27孔分布板,平桨叶且桨叶到分布板距离约为颗粒直径的2倍。  相似文献   
186.
工程中常用平板载荷试验确定沙土及粘性土的地基承载力,本文针对新建新疆煤窑沟水库工程的砂砾石地基,采用平板载荷试验和动力触探法的方法,对比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工程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7.
柴达木盆地西南区古近纪沉积时期古构造平缓,具备"盆浅湖阔"的古地貌特征;古气候以干旱到半干旱为主,母源区物理风化强烈,为大型浅水三角洲的沉积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同时,古水深约在10 m以内,相对湖平面变化相当频繁,水体来回动荡,说明柴西南区在古近纪具有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的古地理环境。总体岩性以中—细砂岩、粉砂岩、砾岩和含砾砂岩夹棕红色泥岩为主,粒度概率曲线多呈现两段式的特征,具有丰富的反映强水动力成因的沉积构造和生物遗迹化石。依据气候变化、相对湖平面变化和物源供给等方面的耦合关系,可以将研究区古近纪浅水三角洲砂体形态分为树枝状、坨状和席状3种,大致对应于下干柴沟组下段、下干柴沟上段和上干柴沟组的砂体形态特征。砂体的分布主要受七个泉、红柳泉、阿拉尔、昆北和XI号共5条规模较大的断裂坡折带及其派生的挠曲坡折带的影响,并将断裂坡折带分为逆源型和顺源型2种,在此基础上建立柴西南区古近纪构造坡折带控砂模式。  相似文献   
188.
盾构法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其施工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地层的移动和变形。目前,对砂卵石地层中盾构施工地层变形规律和控制方法研究较少,缺乏可供参考的研究成果。依托砂卵石地层盾构施工现场工程,采用模型计算的手段,探讨了用地表砂浆锚杆对盾构施工隧道地表进行预加固的机理与效果。结果表明,此工程技术可有效提高砂卵石地层开挖段的土体抗剪强度,抑制上部松散地层的下沉滑移;得出浅埋地层锚杆加固深度合理范围,并总结出开挖土体内摩擦角和粘聚力的提高能有效减小开挖面应力的基本规律,从而为今后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9.
在储层构型方法指导下,以取心井岩心和密井网测井资料为基础,借鉴现代沉积、野外露头成果,结合生产动态数据,综合多学科理论与研究成果,对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8砂组密井网条件下的三角洲砂体开展了精细的储层内部构型逐级解剖,并探讨了基于构型单元储层质量分布模式。主要取得以下成果及认识:在河口坝复合体叠置样式研究基础上;按照"垂向细分"、"侧向划界"以及"平面组合"的思路,进行单一河口坝构型单元的识别划分;将研究区河口坝划分为限制性河口坝(PMB)和非限制性河口坝(DMB)。完善了单一河口坝构型模式研究,深化单一坝边界识别标志;建立了两种单一河口坝砂体内夹层分布模式。限制性单一河口坝内部夹层以泥质夹层为主,局部物性夹层,近水平状展布,将单一坝分为多期增生体;非限制性单一河口坝砂体内部增生体间的夹层以物性砂岩及钙质夹层为主,多分布在河口坝中上部,连续性较差。明确了隔夹层类型由陆向湖盆的演化规律:钙质砂岩→物性夹层→泥灰岩。基于构型单元的储层质量分布模式表明,单一构型单元分布控制着储层参数的平面展布。坝主体以发育Ⅰ类、Ⅱ类储层为主,Ⅲ类储层一般发育在河口坝内部夹层的遮挡区以及坝侧缘,Ⅳ类储层发育在席状砂。  相似文献   
190.
论述了高液限土的物理特性和工程特性,介绍了目前常用的高液限土处理方法,对浙江省龙浦高速公路的高液限土进行了室内改良试验,得出了不同处理方法的改良效果.铺筑了采用掺灰、掺碎石和掺砂改良的高液限土试验路,对掺灰路段采用路拌法和包芯法的施工工艺,并进行了相应的观测,初步明确了掺灰、掺碎石和掺砂改良高液限土路基的稳定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