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8篇
教育与普及   3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6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55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晋南洼槽是一个典型的中、新生界单断箕状洼槽,洼槽内发育三套良好烃源岩和六套生储盖组合。多期的构造运动,为形成多种类型的油气藏创造了条件。经多年勘探已发现新生古储、傍生侧储、自生自储和下生上储等油气藏类型,并在潜山及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二段及三段地层中获得了工业油气流,展示了该洼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62.
本文提供了一种暂堵剂酸化试验研究方法。对暂堵剂的油溶性、粒度分布及在酸液中的稳定性和暂堵剂与酸液的配伍性进行了试验分析,采用特殊设计的暂堵酸化试验仪器,分别研究了暂堵剂对岩芯的暂堵效率,在产出液中解堵效率,及不同渗透率岩芯的暂堵分流效率.模拟实际酸化过程的注酸顺序,进行了暂堵酸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DZ-1暂堵齐,其油溶性好,在酸液中表现为惰性,与酸液及添加剂配伍性好,并联岩芯酸化时能有效地暂堵分流,使低渗透岩芯吸酸量增大,均匀改善了各不同渗透性岩芯的最终渗透率,提高了酸化效果。结果分析表明,采用暂堵剂酸化技术可有效地解决渗透率差异较大的多层油藏均匀吸酸,均匀解堵问题,而无需进行其它分层措施,是一项值得推广的砂岩酸化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3.
本文从马西油田的实际出发,通过对该油田板二油组地质特征、压裂工艺的数理统计、分析、研究,运用微机数据处理,建立了高压、厚层状、低渗透、低饱和油藏,压裂平均日产、有效天数及累计增产油量的数学模型,对压裂增产效果的预测,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4.
基于L.K.THOMAS等人的双孔单渗模型的基本思想和对理论渗流问题的研究,本文提出了一个新型的全面的全隐式三维三相裂缝性油藏水平井模型,模型中对正确考虑油水、油气情况、毛管吸收、重力排泄作用作了合理的处理。  相似文献   
165.
本文在对储层矿物、岩石在碱性驱替剂中的化学行为系统研究进行概括的基础上提出了碱性成岩环境有助于砂岩储层次生孔隙发育这一全新的观点,并提出了单旋回成岩环境体系中的“酸-碱链式反应”模型。最后通过岩石矿物组成分析和文献调查证实了碱性成岩环境确实存在。显然,这种观点的应用会对油田油气勘探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6.
储油岩芯对液体的吸附机理,用同一砂岩岩芯制成以下几种样品:(1)吸附不同量的煤油;(2)吸附不同量的水;(3)先吸附一定量的水再吸附一定量的煤油,对以上3组样品,做了NMR自旋-品格驰豫时间测定,考查了岩芯样品咯驰豫居分量与液体吸附量的变化规律,得夺芯内水和煤油受束缚越紧其驰豫时间越短的结论,依据大量石油地质学的结论建立了砂岩孔隙中油水地玎系统的核磁共振模型。  相似文献   
167.
扬子地区寒武系油气藏地质条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扬子地区是一个元古代末形成的克拉通地区。将沉积学和构造地质学相结合,对扬子地区寒武系的油气地质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扬子地区寒武系是中国南方古生界最好的烃源岩发育层系之一,又具有较为理想的生储盖组合系列及油保存条件,是中国南方古生界油气勘探的重要目的层系。  相似文献   
168.
目的 根据对射孔损害区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实验研究,分析该区形成机理及影响孔眼流动效率的因素; 方法 根据筛选粒度分析,在显微镜下测定岩石的岩性; 采用核磁共振实验对射孔后贝雷砂岩射孔损害区的岩石性能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 核磁共振实验可定量分析射孔孔眼流动效率; 结论 损害区内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明显下降,严重影响油井的生产流动效率;  相似文献   
169.
根据vanderWaals单流体混合规则,将基于两参数PengRobinson状态方程的流体粘度计算模型应用于烃类混合物及油气藏流体粘度的计算。对3种二元烃类混合物(甲烷丙烷、甲烷正丁烷和甲烷正癸烷)的粘度进行了计算,2439个数据点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6.72%.计算了9种天然气及17种油藏原油的粘度,其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9.80%和17.29%.这种模型优于现有的油气藏流体粘度模型。  相似文献   
170.
汤原断陷断裂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汤原断陷是典型的受断裂控制的陆相盆地。盆地内断裂极为发育。断裂的发育主要有NE向和NW-NWW方向,断裂的分布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群的特征。按断裂的成因类型可划分出7种类型。断裂对油气生成、运聚及成藏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基底大断裂控制了烃源岩的展布,主干断裂控制了圈闭的形成和分布,断裂为油气提供了通道作用,断裂的封闭性为油气的聚集成藏提供了遮挡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