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6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30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195篇
教育与普及   20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综合类   416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270篇
  2011年   337篇
  2010年   405篇
  2009年   408篇
  2008年   350篇
  2007年   366篇
  2006年   215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采用改进的BP人工神经网络较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和学习能力,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沉降预测方法,并用于深港西部通道软土地基固结沉降量的预测.本方法利用实测资料直接建模,避免了传统方法计算过程中各种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建立的模型预测精度高,与实测值较吻合,简便易行,因而具有广泛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2.
为了能正确利用静载荷试验评价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进行了两组载荷板下不同厚度和材料垫层条件下的CFG桩复合地基垂直静载荷试验,对桩土反力进行了测试.根据试验结果和复合地基桩土共同作用的特性,研究了外荷载增加时不同厚度垫层条件下CFG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荷载分担比以及沉降的发展历程.认为垫层厚度和材料对CFG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性状有很大影响,两者之间有个匹配问题.提出在CFG桩静载荷试验时,可以采用厚度为50~150mm的石屑、中粗砂、碎石、中粗砂或碎石、石屑垫层,桩间土的承载力发挥系数为0.75~1.0.  相似文献   
103.
沿海地区平原水网区高速公路的软土路基,其压缩层范围与应力控制法确定的深度通常相差很大.而与应变控制法确定的厚度比较吻合.规范规定的应力控制比值与一些实际情况不符,对大宽度路基条件下的软基不太适用,导致用应力控制法计算出的沉降量比实际沉降大许多.文中结合工程实例,研究出现这一问题的机理,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4.
介绍了天津某住宅小区应用水泥搅拌桩对不均匀场土软弱地基进行处理的实例,该实例采用了变参数变刚度整体调平沉降控制的设计思想,既解决了地基承载力不足的问题,又减少了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可能.同时也克服了在居民区中沉管灌注桩施工扰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5.
利用有限元法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变形性状以及褥垫层厚度、持力层刚度、面积置换率对承载力影响规律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设计计算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6.
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对比分析在路堤荷载作用下含有连续和不连续硬壳层的水平层状软基的破坏模式,针对路堤坡脚外硬壳层不连续的情况(如存在鱼塘等),提出以局部剪切破坏模式失稳的破坏模式判定参数,即临界距离L_(cr);借助正交试验原理,对L_(cr)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给出各因素的敏感性顺序;利用逐步回归迭代方法,分别给出上限临界距离L_(cr U)和下限临界距离L_(cr D)的数学表达公式,并根据工程实例的验算论证了其可靠性。结果表明:在路堤荷载作用下,硬壳层连续时软基为整体剪切破坏;硬壳层不连续时,当不连续断面与坡脚的距离小于L_(cr U)或大于L_(cr D)时软基为整体剪切破坏,当不连续断面与坡脚的距离大于L_(cr U)且小于L_(cr D)时软基为局部剪切破坏。硬壳层厚度为L_(cr)的主要影响因素,软土层厚度为次要因素,硬壳层内摩擦角和黏聚力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7.
考虑地层位移荷载及梁与地基可能产生的脱空,针对长度在沉降槽内和长度延伸到沉降槽外的2种梁建立了弹性地基梁对称问题的数学模型.利用阶梯函数及脉冲函数,在所建数学模型基础上推导了求解弹性地基梁挠度的傅里叶级数系数的线性方程组,提出了计算方程组中脱空范围这一多余未知量的迭代步骤,利用有限元数值解对傅里叶级数解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傅里叶级数解精度高,可以作为带有脱空弹性地基梁问题的解析解,要达到相同的精度,傅里叶级数解的计算量远比有限元解的计算量小.此外,脱空范围的大小,不随级数项数的多寡而改变.傅里叶级数解法不但精度高,而且能够灵活处理不同形式的荷载,是求解复杂荷载条件下弹性地基梁问题的有效解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8.
把砂井地基上下边界视为半透水边界,以研究顶部垫层和底部下卧层透水特性对砂井地基固结过程的影响.根据轴对称固结方程和等应变假定,利用Hansbo法获得了真空联合堆载预压下半透水边界砂井地基的固结解答,分析了上下边界透水系数对真空和堆载预压固结度和沉降的影响,比较了真空单独预压下本文解与Indraratna等解答和周琦等解答的联系和差别.研究表明,(1)不管真空预压还是堆载预压,固结时间因子相同时地基固结度随边界透水系数增大而增大.(2)对于真空预压,下边界透水系数越大,地基的最终沉降越小,固结期间时间因子相同时的沉降也越小;上边界透水系数越大,固结期间时间因子相同时的沉降越大.(3)对于堆载预压,不管上边界还是下边界,边界透水系数越大,最终沉降不变,而固结期间时间因子相同时的沉降越大.(4)当真空预压上边界透水时,周琦等解答的固结度大于本文解答的固结度大于Indraratna等解答的固结度.为了提高真空预压的最终沉降,需减少地基下边界的透水性.  相似文献   
109.
基于饱和土的相关理论,推导了大型基础下层状地基的沉降计算模型.考虑不同的土性,根据修正剑桥模型和摩尔-库伦模型,推导了K0条件下且能够考虑其塑性变形的压缩模量.基于平面网格子域法结合分层总和法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更加贴近工程实际的大型基础下含软弱夹层的层状砂土地基沉降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计算结果与模拟结果很贴近,且能够突出体现出软弱夹层的变形特性.研究结论可为含软弱夹层的大型基础地基沉降计算提供直接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0.
为揭示筒仓-贮料-地基系统在动力作用下的相互响应机理,开展小型振动台筒仓试验,研究了地震荷载作用下筒仓复合结构加速度、位移和土压力的响应规律,并通过数值模拟对筒仓-贮料-地基相互作用系统的地震响应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筒仓仓顶加速度峰值随贮料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贮料与筒仓的相对运动对筒仓系统具有减震作用.同一工况筒仓母线上的位移形态相近,位移峰值随着贮料量的增大而增大,沿高度方向上下相差较大.在地震波作用下,土压力上下浮动,但整体上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直至稳定在某一数值.研究成果可为地震作用下筒仓结构的安全运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