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2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62篇
教育与普及   9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9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3583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275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通过分析盆5、滴西14等多个气藏的储层物性、岩性、敏感性等储层资料,开展了水锁伤害和结垢堵塞伤害评价研究。发现新疆气田气藏敏感性强,气藏粘土膨胀伤害、水锁伤害和结垢堵塞伤害较为严重。针对储层伤害的特点,本文研制了粘土防膨剂、共聚物防垢剂、咪唑啉类缓蚀剂,优选了高效防水锁剂和无固相加重剂等,开发了满足新疆气藏气井射孔作业储层保护需要的防水锁防粘土膨胀射孔液,同时根据不同气田射孔作业的需要,确定了射孔液的配方调整方法。结果显示,现场应用效果良好,测试表皮系数比邻井降低了20%~50%,有效解决了射孔作业储层污染的问题。该射孔液具有防水锁伤害、防粘土膨胀伤害的功能,同时具有密度可调、性能稳定等特点,对气藏储层伤害小,在新疆气田致密气藏、水敏气藏的气井射孔作业中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2.
通过孔渗测定、电镜扫描、铸体薄片、阴极发光、高压与恒速压汞等测试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SMG探区长8段致密储层的孔渗关系、岩石学特征、孔喉结构及尺寸分布进行全面系统地剖析,结果表明:该区长8储层平均孔隙度为6.52%,平均渗透0.113×10-3μm~2,孔渗关系复杂,井间非均质性较强;储层碎屑组分以长石为主,属长石砂岩;发育粒间孔和长石等溶孔,绿泥石与泥质填隙物含量较高,使得孔渗条件进一步变差,属微孔-微喉型结构;依据压汞参数及毛管力曲线特征将长8储层分为3类:Ⅰ类为低门槛压力-高进汞饱和度型,Ⅱ类为低门槛压力-低进汞饱和度型,Ⅲ类为高门槛压力-低进汞饱和度型,Ⅰ类储层最好,属于"优质"储层,Ⅱ类次之,Ⅲ类最差。  相似文献   
73.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环江油田已有取心井测井资料的聚类分析,分析了不同沉积微相典型的组合测井响应特征,建立了环江油田虎二区块沉积微相的测井相知识库.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研究区块所有研究层位不同沉积微相的几何特征进行了定量化统计与分析,并构建了不同沉积微相砂体的几何变量参数的相关关系.整理、分析了储层测井解释参数的分布情况并构建了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的数学回归关系.在构建的储层地质知识库的基础上,选取序贯指示这一随机模拟方法对沉积微相进行随机模拟;利用物性回归公式,计算获取全区的物性参数,并进行了全区储层参数分布的随机模拟.最后基于储层地质模型对研究区井组注水受效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确定了井组见水方向,为油藏后期的注水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4.
选取黄骅坳陷新近系典型辫状河沉积解剖区,利用密井网区动静态资料相结合识别和刻画心滩及其内部结构,在此基础上通过沉积数值模拟探究研究区心滩形成过程,并建立研究区心滩顺流迁移和横向迁移演化模式。结果表明:顺流加积、垂向加积、侧向加积和侵蚀作用共同塑造心滩的形态和内部结构;滩头侵蚀、滩尾顺流加积和垂向加积形成了心滩的顺流生长和垂向生长;侧向加积与侵蚀作用控制心滩的不对称侧向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75.
隔、夹层的发育状况严重地影响着储层非均质性和其中流体的运动,开展隔、夹层的空间分布研究对于储层优势通道的研究和开发方案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该文以塔里木盆地东河1油田井区东河砂岩段为例,结合静态地质和生产动态资料,提出了基于动、静模式约束的隔、夹层空间分布综合预测验证方法:从隔、夹层的地质模式出发,借助注采井组的示踪剂实验,从示踪剂是否见效、见效速度等方面进行分析,预测示踪剂实验井组井间的隔、夹层空间展布情况;结合生产曲线特征,对井组的生产动态特征进行分类,探讨隔、夹层分布的地质模式与动态响应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总结了完全不遮挡型、部分遮挡型以及完全遮挡型3类基于动、静模式约束的隔、夹层分布模式。根据总结的对应模式和生产动态特征来分析无示踪剂实验的井组,预测整个研究井区的隔、夹层空间分布,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6.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储层的渗流特征并探讨其分类标准,对岩心气测渗透率(Kg)和水测渗透率(Kw)进行了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Kg与Kw线性相关性良好,随Kg增大Kw也在增大,但不同Kg区间Kw增大幅度差异明显,总体表现为Kg<0.5×10~(-3)μm~2、0.5×10~(-3)μm~20.8×10~(-3)μm~2三段式,Kw与Kg拟合直线段的斜率依次为0.0961、1.2993、0.2103,Kg/Kw平均值依次为19.27、3.97、3.22,(Kg-Kw)/Kg的变化范围依次为95.71%~92.12%、81.42%~66.08%、71.13%~65.54%。鉴于Kw随Kg的变化规律,建议取气测渗透率0.5×10~(-3)μm~2和0.8×10~(-3)μm~2分别作为致密储层、超低渗储层的上限,进一步精细划分低渗透储层。  相似文献   
77.
低渗透油藏水锁伤害机理及解水锁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层压力低(压力系数小于1)、油井含水率低(小于50%)的低渗油井,水锁伤害普遍存在的问题,研究了毛细管效应和贾敏效应对产生水锁现象的机理认识。通过实验数据结果分析,得到了水锁现象与渗透率的关系,即:渗透率越低,水锁程度越严重,10.00 mD以下的岩芯,压力升高值基本在25%左右,而大于10.00 mD的岩芯压力升高值在15%左右。注入表面活性剂后,解除水锁效果非常明显,特别是渗透率越低,效果越明显,最高驱替压力值下降幅度达到了近50%。说明表面活性剂对解水锁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8.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下奥陶统克里摩里组发育的古喀斯特洞穴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但洞穴预测难度大,勘探风险高,需要准确认识古喀斯特洞穴基本特征与储层发育规律,降低勘探风险。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以及录井、测井、地震等手段分析表明,该套喀斯特洞穴主要发育在颗粒灰岩内,横、纵向分布稳定,依据岩石学、录测井及地震响应特征可分为垮塌半充填型和暗河充填型,后者进一步分成角砾充填和泥质充填2种类型。喀斯特洞穴具有加里东期大气淡水顺层溶蚀特征,其发育受到岩性、古地貌及古地质条件的共同控制,台缘礁滩微相颗粒灰岩是优先可溶性基岩,古喀斯特斜披提供了有利的水动力条件,加里东期同生微断裂提供了渗流通道,上奥陶统是否覆盖决定了洞穴类型及充填程度。  相似文献   
79.
以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白云岩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类型白云岩的岩石矿物学属性、地球化学特征、孔隙结构特征、发育层位及分布规律进行对比研究,并结合成因,将白云岩分为3类:(1)泥粉晶白云岩,以岩盐矿物溶蚀型孔隙为主,在含膏云坪相带呈带状分布,横向分布稳定,形成于准同生白云岩化作用;(2)粉-细晶白云岩,以白云石晶间孔为主,主要发育于蒸发岩层系的短期海侵沉积期,受控于浅埋藏期渗透回流白云岩化作用;(3)中-粗晶白云岩,以残余原始粒间孔及格架孔为主,主要发育于台地边缘礁滩及古隆起周边高能颗粒滩相带,并经历了埋藏白云岩化作用.奥陶系白云岩分布具有“层控性”和“相控性”,形成了现今白云岩储层多层叠合发育的特点,为奥陶系多套含气组合的发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0.
渝东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系统描述渝东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页岩的微观孔隙结构,应用氩离子抛光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FIB-SEM)、低温N2吸附及高压压汞实验定性和定量测试WX-1井岩心样品的孔喉形态、连通性、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实验测试的孔径分布,实现对页岩样品从微孔到宏孔的精细描述,并探讨了影响孔隙发育的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主要发育有机质孔、黏土矿物层间孔、黄铁矿晶间孔、颗粒边缘溶蚀孔及微裂缝等5种孔隙类型.受到后期压实作用的影响,有机质孔隙发育具有微观非均质性.纳米孔隙类型复杂、形态多样,主要为开放透气性孔,但存在细颈状墨水瓶孔及少量一端封闭的不透气性孔等影响页岩气的渗流;孔径分布具有“双峰”特点,纳米孔主要孔径为2~10 nm、30~90 nm,即直径<100 nm的孔隙提供了大部分总孔体积,为页岩储层主要发育的孔隙类型.孔隙发育受多种因素的控制,直径≤50 nm微孔、中孔的发育与有机质有关,有机碳含量与微孔、中孔的孔体积呈正相关性;直径>50 nm宏孔的发育与黏土矿物含量有关,随着黏土矿物含量的增加,宏孔的体积、比表面积也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