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2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62篇
教育与普及   9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9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3583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275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论述了吐鲁番-哈密盆地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孔隙类型。认为辫状河三角洲是辫状河进积到滨浅湖而成的粗粒三角洲,其水上部分为辫状平原,主要由辫状河道组成,水下部分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二者呈三层叠置,其骨架主要为河道砂体;辫状河三角洲由于其储集体分选较好,粒度较粗,泥质含量较低,各个岩相侧向连续性较好而具有极大的油气储集潜力,是今后油气勘探不可忽视的相带。  相似文献   
42.
引入“测井界面参数”的概念,从声波、自然伽马、电阻率等测井曲线提取“测井界面参数”,并在一定条件下类比作反射系数;结合地震道剖面,采用宽带约束反演进行测井参数反演,得到相应声波、自然伽马、电阻率等测井曲线剖面.在得到各测井参数场的横向、纵向展布的基础上,综合解释各剖面,实现油气储层的横向预测及其精细描述,扩大了测井测量的作用范围.在中国塔里木盆地进行实际资料处理,结合地质模型进行综合解释应用,得出的结论与实际地质结论基本吻合,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3.
应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细胞色素c在2-氨基乙硫醇自组装膜修饰金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细胞色素c在2-氨基乙硫醇修饰的金电极上的电子传递过程为—扩散控制的可逆反应,2-氨基乙硫醇自组装膜可用作细胞色素c电子传递的有效促进剂。依据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的测量结果,讨论了单分子膜的组装过程及其对促进细胞色素c电子传递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4.
致密砂岩气藏裂缝发育和有效应力高的特征使其易发生应力敏感性损害,钻井完井液侵入或凝析水在近井地带聚集也将影响砂岩应力敏感性,这些因素都会对致密砂岩气藏的经济开发产生影响.考虑裂缝和含水饱和度的影响,选取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典型致密砂岩岩样,分别用干岩样、人工造缝岩样和含水饱和度低于束缚水饱和度的岩样进行了致密砂岩基块与裂缝的应力敏感性实验,并从岩石学特征入手,利用毛细管渗流模型和化学压实等理论分析了裂缝和含水饱和度对岩石变形的影响,探讨了致密砂岩应力敏感性损害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致密砂岩应力敏感性损害严重,应力敏感性系数与基块渗透率线性负相关,而与裂缝岩样渗透率的对数线性正相关;水的存在加剧了致密砂岩应力敏感性程度,且含水饱和度越高应力敏感性越强.  相似文献   
45.
基于气测资料的储层含油气性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气测资料构造适当的综合指标,分别利用模糊模式识别和误差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两种方法对储层含油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气测资料与储层含油气性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可以用来确定气测综合指标与储层含油气性之间的模糊关系,而且对待识别样品气测资料的随机性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神经网络法能够较准确地建立气测综合指标与储层含油气性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但在待识别样品气测资料具有随机性的情况下,识别结果具有随机性.利用模糊模式和BP神经网络方法对储层含油气性进行识别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能快速为储层含油气性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并且前一种方法的识别效果优于后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46.
Recent study revealed that the so-called Neogene Gansu System in the western Loess Plateau contains loess-soil sequences of Miocene age. A most complete sequence (QA-I) covers a time interval from ~22 to ~.6.2 Ma BP, consisting of more than 230 visually definable paleosols interbedded with loess layers. A loess-soil sequence of late Miocene-Pliocene age, synchronous with the Hipparian Red Clay in the eastern Loess Plateau, was also recognized, and extends the Miocene sequences into the Pliocene, ~3.5 Ma BP. Recently, Miocene eolian deposits were also reported from the high terraces near Xining.  相似文献   
47.
利用原位拉曼光谱和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技术对高浓度S2O2-8在金电极上还原过程中所产生的伴有周期性析氢现象的电势振荡行为进行了研究,进一步证明了S2O2-8还原引起的极限扩散耗尽和析氢导致的对流恢复是造成其电势振荡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8.
Without taking inducing factors into consideration, this paper adopt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bottom factor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ottom factor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andslides, and then zones the area according to risk levels. The bottom factors adopted in this paper include lithological characters(U1 ), gradient(U2 ), slope form (U3), difference of helght(U4 ), and slope orientation(U5 ). In 4 650 km^2 of the studied area, the areas of the very high, high, medium and low hazard degree area respectively were 57. 94 km^2 , 2 305.15 km^2, 1 241.6 km^2, 1 045.31 km^2. The methodological steps are (1) inversion statistic analysis, (2) the analysis of contribution ratio and weighing, (3) getting results via fuzzy evaluation of risk levels.  相似文献   
49.
原油沥青质吸附与沉积对储层岩石润湿性和渗透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原油沥青质吸附引起的油藏岩石润湿性改变和沥青质沉积对储层孔喉的堵塞是造成储层损害、导致油井产能下降的重要机理之一。首先,采用改进的自吸速率法和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原油沥青质吸附所引起的砂岩岩样润湿指数的变化;然后,利用岩心流动实验方法,定量评价了稠油沥青质沉积对储层岩石渗透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岩心润湿指数随沥青质吸附量的增加而减小,从而导致油相的相对渗透率降低。地层水的离子组成是影响水湿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地层水所含无机阳离子的化合价价数越高,它与沥青质的协同作用所引起的润湿指数下降的程度越大。储层岩心油相渗透率下降的程度与沥青质沉积量和储层岩心的原始渗透率有关,沉积量越大或原始渗透率越低,则油相渗透率下降幅度越大。因此,对于原油中富含沥青质的油藏,特别是稠油油藏,尽可能抑制沥青质的吸附和沉积是保护储层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0.
通过对本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内各微相砂体的平面及空间展布、砂体的几何形态、孔渗特征等研究 ,揭示了辽河油田沈 84-安 1 2块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储层的宏观非均质特征 .对沉积体系内河口坝及水下重力流砂体、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辫状分流河道砂体、决口扇及决口河道砂体的几何形态特征及内部物性分布规律进行了重点分析 ,总结了本区储层特征 :单砂体多数呈正韵律 ,层内孔渗特征差异明显 ,单层层数多 ,砂体沉积微相变化快 ,储层在平面上及垂向上、层间及层内的非均质性较强 .并得出如下结论 :本区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三角洲平原的辫状分流河道砂体均达到中孔、中高渗储层标准 ,是本区主要含油砂体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