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系统科学   18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15篇
理论与方法论   22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5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1 毫秒
611.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已被成功应用于图像高斯白噪声的去除。针对去除真实图像噪声的需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去噪算法。生成网络采用U-net结构,并通过嵌入残差密集块以更好地提取图像特征与减少细节丢失。同时,判别网络采用全卷积网络架构来实现图像的像素级分类,以提升判别器性能。此外,设计了一种增强网络结构,以进一步提高去噪图像质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视觉效果以及去噪性能指标PSNR、SSIM均优于其他同类算法,能够更有效地恢复图像细节。  相似文献   
612.
基于神经网络的多光谱测温数据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大多数工程材料真实温度的测量问题,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多光谱数据处理方法,分析了随机噪声对真实温度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没有噪声的情况下,训练过的发射率样本真实温度的识别误差在±30K以内;未训练过的发射率样本真实温度的识别误差在±50K以内。随着随机噪声的增大,网络的识别误差也相应增大,但训练过的样本其网络的识别误差较小。说明加大发射率样本可以提高真实温度的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613.
针对图像分解中的问题,提出基于虚拟真实拓扑结构宇宙算法。首先确定宇宙群和宇宙个体,基于虚拟真实拓扑结构整个宇宙在动态变化交换信息,建立虚拟拓扑结构使原来的真实拓扑结构即刻失效;接着基于小生境混沌对宇宙进化,整体宇宙不是一个群变化,而是群与群之间信息变化,通过游离状态下,形成新的宇宙群,通过欧式距离防止宇宙个体将向边界转移形成宇宙爆炸;最后给出了图像分解算法流程。实验仿真显示本文算法分解彻底,信噪比较高。  相似文献   
614.
基于混凝土剖面序列图像重建真实三维模型的方法,将MIMICS、SOLIDWORK和COMSOL结合使用,研究混凝土细观结构对氯离子扩散影响。结果表明:模拟值与试验值能够相吻合,验证了真实三维模型的有效性;骨料的长径比越大,骨料的曲折效应越明显,对氯离子渗透的影响越显著;骨料的分布位置对氯离子扩散几乎没有影响;骨料越粗糙,对氯离子的阻滞效应越明显。界面过渡区(ITZ)厚度、扩散系数越大,对氯离子扩散影响越大。将真实三维模型与随机骨料模型模拟结果对比发现:随机骨料模型模拟数值总是小于真实三维模型数值。  相似文献   
615.
机器上目标要素的位置误差是零件几何误差和装配误差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研究装配基准的几何误差在装配链中的传递和变换,提出基于真实机器模型的装配积累误差建模与分析方法.首先,采用控制点变动模型表示零件几何要素,利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生成几何要素相对于公称位置的变动实例.然后,根据理论正确尺寸确定几何要素相对于基准参考框架的公称位置.第三,提出基准参考框架建立方法,根据基准要素实例确定目标要素的测量基准参考框架.最后,提出装配接触模型,根据装配顺序和基准要素位置实例确定测量基准参考框架相对于装配基准体系的位置.通过以上4个过程计算装配链中所有关联要素在机器坐标系下的位置,获得装配基准体系的几何误差在装配链中的转递和变换关系.将真实机器装配情况模拟分解为4个模块化过程,可以实现装配误差分析的自动化.以三平面定位的轴孔装配的装配间隙计算为实例,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方法.  相似文献   
616.
【目的】地面激光扫描仪(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 TLS)通过获取植物的稠密激光点云,以精细刻画森林的结构参数,如树木骨架和叶面积等。真实叶面积是林学和植物学中表型研究的一个重要参数,而目前在植物科学领域,还没有很好的表型特征测量手段。因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地面激光点云的叶面积估算方法来评估树木的表型特征指标。【方法】首先,设计了一种基于小平面区域定位与生长的植物点云的单叶分割算法,实现精准的单叶点云分割提取;其次,以每片叶片法向量与扫描仪入射激光线的夹角、扫描仪与叶片的距离和单叶的点云数量3个参量为输入特征,并结合训练样本与L1+L2正则化多元回归方法获取拟合系数,以反演树冠内所有叶片的面积。最后,将校园内实验树(紫薇、樱花、银杏和香樟)作为研究对象,并将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进行比对。【结果】本研究方法相较最小二乘拟合算法,取得了更优的叶面积反演结果。对于两棵小树而言,本研究方法与实测值比对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紫薇(R2=0.95,RMSE为0.42 cm2)、樱花(R2=0.92,RMS...  相似文献   
617.
现有的针对真实失真的无参考图像质量评价算法提取的特征对自然场景图像质量的表征能力较差,限制了其评估准确性和泛化能力。针对该问题,文中提出了一个基于多尺度特征逐层融合的深度神经网络(MsFF-Net)。首先,利用预训练的深度神经网络ResNet-50提取图像多尺度特征;然后,提出了一种特征融合模块,通过逐层递进融合相邻尺度特征,获得更准确表征图像质量的多尺度融合特征;接着,从多尺度融合特征提取低维特征,得到多粒度的图像质量感知特征;最后,利用由最高层特征自适应生成的全连接神经网络,对低维特征进行回归,得到自然场景图像的质量预测。仿真结果表明,MsFF-Net在真实失真数据库上的性能优于目前的大多数方法,而且在合成失真数据库上也取得了出色的评价性能。  相似文献   
618.
为提升路面抗滑性能预测效能,对胎-路接触包络轮廓计算法Indentor法中的控制参数S进行修正.用光面橡胶片替代橡胶胎面,用三维扫描结合3D打印复制出具有路面形貌特性的44个试件,用多功能试验机和自主设计的夹具提供荷载;根据嵌入深度指标接近性原则,在不同接触条件下,以留色法测试结果标定控制参数S,探讨标定前后S对路面纹理-抗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橡胶硬度为HSA55,荷载为0.18、0.35、0.53、0.71 MPa时,S分别取20、30、45、55 mm2可使Indentor法与留色法所得嵌入深度接近;而橡胶硬度为HSA68,荷载为0.53 MPa时,S取25 mm2可使2种方法结果相当.以留色法标定Indentor法中参数S后,应用包络轮廓可显著提升路面纹理与抗滑性能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619.
停机吹扫是提高燃料电池低温启动成功率的重要方法,为此建立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二维瞬态模型,重点研究氢空吹扫策略下PEMFC的停机吹扫过程。基于蒙特卡洛算法构建气体扩散层(GDL)真实孔隙结构、PEMFC各个守恒方程、离聚物气相转移相关方程,用于研究不同吹扫气体湿度对吹扫速度、吹扫结束后膜结合水含量的影响,以及GDL真实孔隙结构对停机吹扫阶段GDL内部传质现象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吹扫气体湿度的降低能够有效地促进停机吹扫过程中膜结合水的气相转移,从而使最终水含量降低;真实孔隙结构能够更加真实的解释停机吹扫过程中水气传质规律。  相似文献   
620.
杜楠  谭亚新  冯斌 《系统仿真学报》2022,34(8):1834-1846
真实-虚拟-构造仿真(live-virtual-constructive,LVC)实验中存在大量异构的仿真资源对象。针对传统对象模型已无法满足信息化战争对武器装备体系快速响应的实验任务需求问题,开展基于对象元模型的LVC实验资源服务化方法研究。给出基于对象元模型的资源描述方法,在对象交互、消息传递、远程方法调用3类资源服务化基本形式基础上,设计虚拟化状态对象(virtualization infrastructure object,VIO)远程方法调用模块,虚拟化状态对象-虚拟化对象模型(virtualization infrastructure object - virtualization object model,VIO-VOM)组件发布/订阅模块,VIO-VOM聚合、组合、继承、回调机制,以及本地类虚拟化对象模型,消息类虚拟化对象模型。该方法可为实现LVC实验复杂资源的快速调度、监控、分发、部署、运行控制、数据采集等运行管理服务提供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