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36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359篇
系统科学   163篇
丛书文集   334篇
教育与普及   298篇
理论与方法论   41篇
现状及发展   77篇
综合类   8424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61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219篇
  2014年   392篇
  2013年   318篇
  2012年   358篇
  2011年   413篇
  2010年   383篇
  2009年   433篇
  2008年   508篇
  2007年   439篇
  2006年   345篇
  2005年   413篇
  2004年   340篇
  2003年   369篇
  2002年   335篇
  2001年   378篇
  2000年   288篇
  1999年   249篇
  1998年   245篇
  1997年   224篇
  1996年   255篇
  1995年   182篇
  1994年   225篇
  1993年   119篇
  1992年   154篇
  1991年   157篇
  1990年   116篇
  1989年   112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7年   2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利用量子么正变换引起拓扑项的可移性,求出了一维无限深运动边界方势阱在压缩变换中出现的微扰项在一级近似下对Berry相因子的贡献。  相似文献   
52.
本文计算了α~5的五个正交归一本征态的相位起伏和粒子数—相位不确定关系,并讨论了它们的特性和产生粒子数-相位不确定关系的条件,还研究了这五个本征态的N阶压缩。  相似文献   
53.
4‘—烷氧基联苯醚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以4,4'-二羟基联苯为起始物合成一系列4'-烷氧基联苯醚化合物的方法,在液-液及固-液相转移催化下合成4'-烷氧基-4-羟基联苯的相应的醚。并考察了合成反应诸因素对产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六种酚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高效液相色谱仪作.为分析手段,对水中六种酚类含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六种酚的相关系数均为99.99%,线性良好,固相萃取效果好,回收率在86%-111%之间,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确度也得到很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55.
56.
设计了一种以挥发性产物和非挥发性底物为特征的四相反应器——分离器。在此反应器中,生物催化剂被固定在固体柱填充物上并与含有底物的液相接触,汽相流过柱子而将挥发性产物蒸发迸入汽相。反应器由同方向流的浓缩器和反方向流的分离器两个基本汽——液流部分组成。并建立了吸附的单层细胞稳态群体数学模型和反应器平衡状态模型。  相似文献   
57.
本文同时运用能耗率极值原理和重力理论研究了固液两相流在粗质颗粒时固相浓度的垂线分布,通过探讨能耗率极值原理对“非单向性”作用问题,进一步揭示了两相流运动的机理。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有较好的吻合。其研究方法、原理、步骤也极易推广到其它各种粒径的固相。  相似文献   
58.
对高速磁浮车-轨耦合系统进行动态机理和振动响应研究。首先,对高速磁浮中的各类耦合关系进行建模;其次,分别分析了动态和静态条件下的车-轨耦合作用机理;然后,建立了高速磁浮车-轨耦合动力学有限元模型;最后,对磁浮列车高速通过桥梁时轨道梁、功能件的动力响应和车-轨共振速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速运行时车-轨作用频率不同,长时间共振速度下运行时车-轨振动明显增大;若桥梁动力放大系数小于1.2,则基频比最小值为1.16;若桥梁动力放大系数小于1.3,则基频比最小值为1.04。  相似文献   
59.
以高速磁浮列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弹性轨道下的车-轨耦合振动问题。建立了能反映实际问题的车-轨耦合最小悬浮单元模型,并进行了开环系统稳定性和耦合振动机理分析。以弥补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有效信息利用不足为出发点,设计了基于预先补偿的全状态反馈控制器。通过仿真分析了反馈增益矩阵对系统跟踪性能和振动抑制能力的影响,提出了适当降低对悬浮间隙的要求换取振动抑制能力提升的思路。进一步分析了反馈系数对悬浮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此得到了优化的预先补偿和全状态反馈控制框架。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基于预先补偿的全状态反馈控制对抑制车-轨弹性耦合振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0.
钒是我国重要的战略金属资源,广泛应用于钢铁、化工、航空航天等领域。钒渣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含钒原料,其钙化提钒及锰化提钒工艺在钒的高效分离、尾渣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优势显著,但焙烧过程中钒酸钙和钒酸锰始终共存。两种钒酸盐的生成机理及钒与钙、锰反应能力的差异是两种提钒工艺的基本问题和共性问题,这对充实提钒基础理论和促进提钒工艺优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基于扩散偶研究方法,通过制备氧化钙–氧化钒和二氧化锰–氧化钒扩散偶,并在不同时间恒温焙烧,比较研究了钙、锰与钒组元固相反应的界面扩散行为差异;阐明了钒酸钙和钒酸锰的生成机理;进一步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研究并计算了扩散产物和扩散系数随焙烧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时间的延长,氧化钙–氧化钒、二氧化锰–氧化钒两组扩散反应逐渐进行。氧化钙–氧化钒扩散偶中钙和钒的分布区域边界始终清晰。而对于二氧化锰–氧化钒扩散偶而言,随着恒温焙烧时间的延长,二氧化锰逐渐分解生成三氧化二锰,钒组元能扩散到三氧化二锰内部,但仅有部分钒与锰反应形成扩散产物层。氧化钙–氧化钒、二氧化锰–氧化钒扩散偶的界面反应产物分别是偏钒酸钙和偏钒酸锰。恒温焙烧16 h后,产物厚度分别为39.85和32.13 μm,且由于组元扩散反应能力的限制,两个扩散偶均达到反应平衡。相同恒温焙烧时间内,氧化钙–氧化钒扩散偶的扩散系数略高于二氧化锰–氧化钒扩散偶,这说明钒与钙的扩散反应比钒与锰的扩散反应更易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