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9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213篇
系统科学   147篇
丛书文集   248篇
教育与普及   47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2篇
现状及发展   40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5359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326篇
  2013年   261篇
  2012年   303篇
  2011年   335篇
  2010年   321篇
  2009年   369篇
  2008年   643篇
  2007年   560篇
  2006年   296篇
  2005年   342篇
  2004年   262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202篇
  2001年   171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61.
本文旨在对2017年至2019年海北州的植被覆盖度变化进行分析,获得其相关的时空变化规律。基于2017年至2019年生长季多时相的GF-1 WFV遥感影像,提取植被覆盖度。为了分析不同覆盖度等级的植被的时空变化,本文将植被覆盖度分为全植被、高植被、中植被、低植被和无植被五个不同等级,并在每个等级内结合DEM数据进一步划分为高山、中山、低山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植被空间分布特点而言,相对于全植被、高植被、中植被和低植被,无植被的面积占比比较少;(2)在空间分布上,针对不同的海拔高度而言,中山区的植被覆盖度较高,低山区次之,高山区的植被覆盖度最少;(3)从年际变化的角度来看,试验区在2017至2018年和2018至2019年期间,均会出现全植被和高植被相互转化的趋势;(4)从同一年度的生长季的分析发现,试验区内的植被覆盖度在6月至8月呈现上升趋势,在8月至9月呈现下降趋势,相对于其他等级,全植被的变化更加符合该趋势。通过本研究,可为掌握海北州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62.
选用河南省南阳市主城区1990、2000、2010年3个时期的遥感影像,结合数理统计的方法对该地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阳市土地利用类型以居民地、耕地和裸地为主,还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对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得大量耕地转向裸地和居民用地。  相似文献   
863.
结合观测资料和数值模拟结果, 基于GE 2.5 MW 风机的功率曲线, 分析1982-2006 年中国大陆陆地上潜在风电量的年际变化。结果表明, RegCM3 模式风速、观测插值风速和两者平均风速对应的 25 年平均年潜在风电量分别为每年 25, 2.5 和11 PWh, 均超过中国2030 年预期电力需求的20% (2 PWh)。三者年潜在风电量的相对标准差分别为 3%, 8%和 5%, 相对极差分别为 15%, 33%和 23%, 年际变化较大。由于风电和电力需求的季节性不匹配以及风电较大的年际变化, 若仅依靠风电, 在夏季容易出现电力缺口, 意味着需要大量后备发电机组, 这将提升发电总成本, 降低风电减排效益。  相似文献   
864.
基于1951年~2014年武汉市逐日降水资料,应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检验和复值Morlet小波分析,研究了武汉市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极端降水事件的线性变化趋势不显著,1日最大降水量(Rx1day)的线性倾向率为-1.97 mm/10a,5日最大降水量(Rx5day)、强降水量(R95p)和大雨日数(R25)的线性倾向率分别为4.96 mm/10a、10.92 mm/10a和0.28d/10a.极端降水指数的年际波动剧烈,年代际差异显著,大致可将其划分为偏高期(1951年~1964年)、偏低期(1965年~1978年)和偏高期(1979年~2014年).Rx1day的波动幅度在整个时间序列逐渐收敛,而Rx5day、R95p和R25在偏高期波动幅度较大.Rx1day大体上经历了减少—增加—减少—稳定的变化趋势,而Rx5day、R95p和R25经历了减少—增加—减少—增加的变化趋势,R95p在1978年变化趋势显著.Rx1day、Rx5day和R95p均存在11 a左右的周期变化,此周期具有全域性及较好的连续性,R25的一主周期为17 a,其信号稳定且贯穿整个时间序列.  相似文献   
865.
高频度模拟酸雨胁迫条件下菲白竹的光合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竹类植物对高频度酸雨胁迫的光合响应特性及其机制,以园林观赏竹种菲白竹(Pleioblastus fortunei)为材料,通过模拟不同强度酸雨(pH=2.0、3.0、4.0)高频度处理,研究其对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胁迫处理组均导致菲白竹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下降,酸度越强,降幅越大。酸雨胁迫导致光合速率日变化从对照的“单峰型”向“双峰型”转变,呈现明显的“午休”现象。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气孔限制值(Ls)均呈下降趋势,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总体上则呈上升趋势,表明酸雨胁迫抑制光合速率主要由非气孔限制所致。不同强度的酸雨胁迫均使菲白竹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PSⅡ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显著降低,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PQ)显著增加。经过1个多月的恢复期,pH 4.0处理组各荧光参数恢复趋势明显; 而pH 2.0处理组则无法恢复,表明菲白竹对pH 4.0的酸雨胁迫处理表现出较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其中,qNPQ的增强可能是菲白竹防御酸胁迫下光破坏的一种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66.
建筑是水利工程的核心要素,有利的结构性能可以为兴修水利创造真正的价值。但水利建设过程中,出现混凝土材料裂缝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建筑的完整性。本文就主要分析了其原因及处理的具体措施,希望可以为水利建设献出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867.
利用张家口市1989, 2000 和2010 年土地利用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以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 分析张家口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 构建基于Logistic 回归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空间驱动力模型, 定量分析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空间驱动因素, 进行未来建设用地空间格局模拟和预测, 为土地利用系统模拟与预测研究提供一种有效途径和工具。结果表明: 1989-2010 年研究区耕地大面积减少, 主要转为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 林地大面积增加, 主要来自于草地和耕地; 建设用地面积快速增加, 主要来自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 草地、水域、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400 m 邻域范围内的地类邻域丰度自相关因子、坡度、坡向、距城镇、村庄、道路和自然保护区距离是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未来建设用地增加多发生在坝下中心城周围及河流谷地, 中心城区向南和向西扩展趋势明显, 万全县、怀来县、蔚县的建设用地增加较多, 且多围绕现有城镇中心进行扩张。  相似文献   
868.
依据海河工程局1892-1943 年的水文观测数据等档案资料, 从人地关系的视角分析河道的冲淤变化, 发现人类活动产生较大的作用, 而潮差和径流量是影响河道深度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有利于今天维护海河泄洪防洪的功能。海河的治理过程是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型阶段, 在中国水利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69.
为探讨喀斯特灌木丛优势树种烟管荚蒾(Viburnum utile)叶片稳定氮同位素组成的季节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喀斯特高原贵州省清镇市王家寨峰丛洼地小流域为例,选取流域内稀疏灌草丛、草灌丛、灌丛3种植被类型下的常绿树种烟管荚蒾为具体研究对象,分别在4月(生长初期)、7月(生长旺盛期)、9月(生长晚期)和12月(生长停滞期)对其叶片稳定氮同位素组成和N、P、K、Ca、Mg、Fe、Mn、Cu、Zn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烟管荚蒾叶片的δ~(15)N在不同群落间和不同坡位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群落间的变化趋势为灌丛稀疏灌草丛草灌丛,坡位间的变化趋势为中坡下坡上坡,变化范围为-3.28‰~-0.59‰,平均值为-2.22‰;烟管荚蒾叶片δ~(15)N值在不同群落中均表现出9月最负而12月最正的特征,变化趋势均为9月7月12月,但仅在草灌丛群落中的7月与12月间和9月与12月间有显著差异(P0.05),在其他群落中各月份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同一生长期内不同群落间、不同坡位间的差异也不显著;研究区植被类型、坡位和季节对烟管荚蒾叶片δ~(15)N的交互影响均不显著,说明烟管荚蒾对生境恶劣的喀斯特环境具有特殊的适应能力;烟管荚蒾叶片的δ~(15)N与Fe、Mn含量密切相关,同时受N、P、K、Fe、Mn、Cu、Zn元素化学计量比的影响,说明其叶片δ~(15)N值的变化主要受自身氮生理代谢过程的控制;研究区9月温暖湿润和12月干旱寒冷的气候特征可能是导致烟管荚蒾叶片δ~(15)N在9月最负和12月最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70.
本文以河南省郑州市为例,利用航空遥感调查方法结合GIS技术,定量分析研究区域内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及土地利用各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